【摘要】本文針對疫情防控背景下家校共育面臨的考驗,論述加強家校共育的對策,提出教師和家長需要轉換角色,找準切入點,因地制宜共育共創,化危機為轉機,讓孩子健康發展。
【關鍵詞】疫情 家校共育 線上教學 家庭課堂
疫情下,學校教育少了師生面對面溝通和交流的重要環節,學生的有效學習更多地建立在家校網絡平臺的溝通和協調上,同時更需要家校相互理解與支持。在諸多未能預料的不利因素面前,任何一方抱有抗拒的心態,就可能導致家校共育成為一個空殼,沒有發揮實際的作用,更加不可能借助家校共育改變疫情下的學習狀況。教師和家長應有效發揮家校共育的優越性,營造一個舒心、快樂的“家庭課堂”,使孩子在這場疫情中收獲更多,進一步鞏固家校共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一、把脈問診,了解根源析癥狀
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線上教學雖然不是新事物,但全國范圍不同層面的線上教學卻未有先例。時間緊,任務重,需要教師、家長、學生通力配合,發現、解決問題。教師應從不同角度分析、研究,把困難想得更艱巨些,把方案想得更長遠些,與家長一起把家校共育的戰役打好。
(一)“學生學習”有效性。在假期惰性下突然成立這樣一個模擬學校的課堂,對于一名小學生來說,能有多少自律性尚不可知。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基礎不一,沒有了教師近距離的輔導,沒有了學校規章制度的約束,更沒有了同學相互之間的競爭,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否得到保證?學生學習心態不佳,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二)“教師輔導”有效性。非常寒假定有非常教師。為了讓孩子在家里有一個舒適愉悅、碩果累累的“家庭課堂”,教師如何想方設法破解遠程教育的難題,提高“家庭課堂”的學習效率?問題在于并不是每位教師都能有如此強的學習能力、操作能力和解決能力,特別是偏遠山區和上了年紀的一線教師在此方面的能力更是欠缺。
(三)“家長陪學”有效性。家長的陪學狀況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能否在這個假期走得更遠、更好,可大部分家長往往是有心無力,他們的知識水平、陪學技巧還有毅力又如何?他們也許會討論教師應該怎么教,可面對自己的孩子時,卻又顯得束手無策。陪學要陪得安心、舒心,在陪學道路上家長要經得住鬧,經得住折騰,和孩子一樣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求學之心。
二、深挖細掘,細心雕琢扮角色
家校共育中的角色是學生、家長和教師,而這三者需要把扮演角色發揮到極致,同時相互配合、信賴、理解,才能發揮當前家校共育的最大效果。每個好角色都令人羨慕,其實只要朝著向往的方向不斷地深挖,不斷地雕琢自己,三者都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關鍵是要了解自己向往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向往。
(一)“自律學生”更輕松。孩子要想在這樣的環境中學有所成,最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學習心態。孩子可以通過在家里適當開展一些娛樂、健身、家務實踐等有益身心的活動,通過活動讓大腦得到有效的休息,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給自己制訂一個個小目標,用游戲沖關的模式逐個擊破;積極與教師溝通,盡可能得到教師線上的幫助和引導;調整生活作息習慣,做到學習與生活不混為一體,學習的時候全身心投入,而娛樂休息時就好好放松,千萬不要自由隨意地學習,比如說坐在床上學習、一邊聽課一邊吃東西等。只要注意這些學習生活細節,相信總能克服學習中的煩躁心理。
(二)“遠慮教師”更從容。教師是學生的依靠,課堂沒有了有形的教師,學生會變得無望和慌亂,教師這個時候更要發揮自身作為線上心理輔導員的作用,主動與學生溝通,在學習、心理、生活上給予他們適當的引導,與家長共同建立督學計劃,做好家長的軍師,讓家長從容有度。同時潛心鉆研教材,優化網絡教學資源,關注線上教學效果,分層配置網絡作業,及時批改、肯定。同時有計劃地開展多方面的主題活動,讓學生的學習生活張弛有度。
(三)“堅守家長”更享受。疫情當前,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要想讓孩子在疫情期間不掉隊、不拖后腿,甚至取得進步,家長著實要付出一番心血,“堅守”則是家長最好的方法。孩子進行網絡學習時,家長應與他共同觀看,不要在意自己是否全懂;孩子需要安靜思考問題時,家長要給他創造寧靜的環境;孩子不能約束自己時,家長要嚴格監督;孩子完成任務時,家長要大力肯定。因為此時此刻,家長扮演的就是教師的角色,要用教師般的愛感化孩子,像教師一樣嚴格要求孩子。
三、穿針引線,突出角色增奇效
一部好的作品往往要一個能統攬全局的角色去扮演,而教師就是學生與家長之間最好的溝通者、協調者和實施者。教師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贏得家長支持之時,家校共育就已成功了一半。而教師再把工作安排得更細致、合理、暖心,相信家校共育的效果會更值得期待。教師應做好自己,抓實抓細,把不利因素轉變成可用之機。
(一)做暖心好教師。教師要想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需要及時制訂教學目標和合理設計教學流程。教師可以通過關注強大的網絡信息平臺,收集本學科的網絡資源,對其進行整理和歸類。選擇更好、更有效的影像文字,結合本班學生的特點設計出包含每課時相應的電子課本、知識點撥、重難點突破小視頻、課堂小練習等幾個模板的預習資源包,形成鏈接,在授課前一天發給學生,讓學生提前預習。并及時對他們進行跟蹤點撥,在線學習后可通過班級、小組的形式分層次布置作業,及時批改、點評。
(二)做家長協調員。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位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和修養都不同。為了讓這些觀念不一的家長都能聽從教師的指導和建議,教師應該從家長的角度思考,誠心誠意地關心和愛護他們的子女,多溝通、交流,想之所想、做之所做。相信教師給予家長尊重和理解,總會得到家長的認可。
四、價值渲染,齊育共建樹信心
激勵、肯定在教育面前永遠不過時,一句對學生激勵的話,一句對家長的肯定,都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當前這種無法面對面教學的環境之下,教師應以文字、相片、視頻、專輯等方式,借助網絡平臺,對疫情下學生豐富的學習生活進行大力宣傳。當孩子看到自己認真、努力的樣子,就會極大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當教師把這些工作做到實處的時候,相信家長總能看在心中,也會對教師肅然起敬。
特殊的假期,特殊的角色,成就了一批新的學習者、教育者和陪伴者。有了家長和教師相伴,孩子在學習之路上便不會孤獨;有了家長和教師的點撥,孩子學會了感恩;有了家長、教師和孩子共同的努力,相信成功就在不遠處。家校攜手,共筑家校共育防線,給孩子帶來更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汪順新,董宜芝.信息技術促進家校共育的實施——以肥城師范學校附屬小學為例[J].現代教育,2018(4)
[2]邱建興.加強家校合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J].上海教育,2016(Z1)
作者簡介:陳強(1982— ),一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主要研究方向:德育和小學數學教學。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