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娥

【摘要】目的 觀察氨氯地平與替米沙坦治療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實驗組利用氨氯地平與替米沙坦治療,對比組單純氨氯地平片治療,比較兩組血壓控制效果。結果 實驗組總有效率98.21%,不良反應5.36%,對比組總有效率80.35%,不良反應14.28%,兩組收縮壓、舒張壓、脂聯素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利用氨氯地平聯合替米沙坦治療效果顯著,患者的血壓得到明顯控制,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高血壓;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血壓情況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5..01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類型,患者的主要表現為血壓升高,臨床主要針對患者進行血壓的控制,減少腦梗塞、腦出血等疾病的發生。藥物治療是促進患者血壓平穩的關鍵手段[1]。本文對所選高血壓患者分別開展氨氯地平治療,同時對實驗組加用替米沙坦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8年1月~12月112例高血壓患者,隨機分實驗組、對比組,各56例。實驗組男32例,女24例,年齡55~78歲,平均(67.43±10.57)歲,病程5~17年,平均(12.75±4.25)年。對比組男30例,女26例,年齡56~76歲,平均(65.11±10.89)歲,病程6~16年,平均(11.43±4.57)年。患者均存在原發性高血壓,排除用藥導致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排除患者心臟、肝臟、腎臟的功能障礙,患者均自愿參與實驗,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實驗組利用氨氯地平與替米沙坦治療,對比組單純氨氯地平片治療。
氨氯地平:在患者入院立即進行氨氯地平片口服用藥,劑量5 mg/次,qd,并對患者進行3天的動態血壓監測,同時調整用藥劑量,但日劑量不可超過10 mg,7日/療程。
替米沙坦:口服用藥,劑量40 mg/次,qd,患者日用藥劑量不可超過80 mg/,7日/療程。
1.3? 療效判定
對比兩組收縮壓、舒張壓、脂聯素指標的治療后表現。對比兩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數*100%。顯效:患者血壓恢復正常范圍;有效:患者血壓下降50%以上;無效:患者血壓未見明確改善;對比兩組患者治療不良反應=面紅+踝水腫+頭痛/總數*100%。
2 結 果
實驗組總有效率98.21%,不良反應5.36%,對比組總有效率80.35%,不良反應14.28%,兩組收縮壓、舒張壓、脂聯素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高血壓的治療主要以藥物降壓為主,藥物能夠促進患者代償作用提高,改善患者血壓的同時,避免患者由于用藥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在臨床藥物治療上單一用藥對高血壓的治療效果相對不足,僅30%左右的患者通過單一降壓藥物使用,能夠取得顯著的治療效果,但在短期高血壓的治療與控制方面,單一用藥的效果較好。氨氯地平是臨床最為常用的高血壓治療藥物,氨氯地平對高血壓的治療作用,是在患者用藥后,能夠明確減少患者體內鈣離子的內流效果,減少和降低內源性血管加壓物的數量,同時能夠對患者的外周血管進行擴張,預防患者出現冠脈、腎動脈狹窄,同時降低患者心肌耗氧量,避免患者心肌負擔加重。
氨氯地平能夠在口服用藥后12小時持續作用,并達到藥物血藥濃度峰值,在50個小時左右下降并排出體外,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的不良反應較大。替米沙坦則屬于高選擇性、無激動活性的受體拮抗劑,患者用藥后,能夠明確拮抗AT1,并不會對其他受體產生影響,同時也不會對患者體內的緩激肽造成影響,因此對患者的身體影響較低,能夠在治療期間取得更高的安全性。
本文對所選高血壓患者開展氨氯地平聯合替米沙坦治療后發現,對患者進行兩種藥物治療,患者的治療安全性得到明確提高,尤其患者的血壓改善效果較高,能夠在穩定降低患者血壓的同時,提高患者的治療安全性。綜上所述,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壓力較大,單一用藥多不會產生較好的治療效果,且治療穩定性差,治療期間患者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姍珊,王毅方.氨氯地平聯合替米沙坦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和安全性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