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娟
【摘要】目的 探討兒童重癥肺炎其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以及血清腫瘤壞死因子(TNF-α)情況,以及臨床表現。方法 選取截止至今年10月我院兒科收治的150例肺炎患兒,作為研究組,研究組通過其肺炎嚴重程度分為重癥肺炎A組和輕度B組,各75例患兒;另選取80例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測定兩組IL-10、IL-6和TNF-α指標并進行對比。結果 對照組各項數據(IL-6、TNF-α、IL-10)明顯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中A組與B組IL-10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因子對比A組明顯大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促炎細胞因子以及抑炎細胞因子的反應平衡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響到了治療的結果。在針對重癥肺炎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要及時的進行血清的監測,IL-6、TNF-α、IL-10可作為兒童肺炎嚴重程度的指標。
【關鍵詞】重癥肺炎;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10;腫瘤壞死因子
【中圖分類號】R7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5..01
肺炎作為兒童常見的疾病之一,其中有7%~13%的是重癥肺炎。肺炎和其他的炎癥相同都是一種局部感染的炎癥,如果沒有及時的控制感染,可能會使感染的面積擴大,引發高碳酸血癥或者是低氧血癥。如果病原微生物侵入了氣道,支氣管和肺泡會消滅病原體并進行加工處理,這個過程能夠給t淋巴細胞提供抗原信息,并釋放大量的細胞因子進行炎癥反應,這樣能夠確保機體內部環境的穩定。反之機體會出現全身性的炎癥,或是一系列的綜合癥,嚴重的會出現心力衰竭、DIC等合并癥或是呼吸衰竭等等。重癥肺炎的患兒血清內部會有三種細胞因子,這三種細胞因子在不斷的變化,會影響到患兒的預后,當前針對這方面的研究數量較少。選取截止至今年10月我院兒科收治150例肺炎患兒,另選取80例健康兒童,對比其IL-10、IL-6和TNF-α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截止至今年10月我院兒科收治的150例肺炎患兒,作為研究組,研究組通過其肺炎嚴重程度分為重癥肺炎A組和輕度B組,各75例患兒;另選取80例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A組75例患兒無體外并發癥情況,熱程小于十五周,且肺部體征較輕,B組75例患兒有3例體外并發癥,熱程大于十五周,且體外并發癥較重;對照組80例健康兒童有男孩45例,女孩35例,最小年齡3歲,最大10歲,平均6歲。兩組對比在統計學一般資料(性別、年齡)上無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檢查方法
對照組患者禁食12個小時在第二天清晨抽取五毫升的靜脈血。測定血清中的TNF-α、IL-6、和IL-10的濃度。并針對肺炎組患兒在治療之前以及治療之后的空腹靜脈血進行抽取,利用ELISA法針對血清中的免疫因子濃度進行測定。
1.3? 觀察指標
針對對照組的健康兒童和肺炎組的患兒TNF-α、IL-6以及IL-10等濃度進行具體的測定。針對輕癥B組和重癥A組的患兒血清中不同的因子濃度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2統計兩組患兒的資料,采用x2表示計數資料,t表示計量資料,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時采用P<0.05表示。
2 結 果
2.1? 研究組與對照組血清因子對比
研究組150例患兒IL-10、IL-6和TNF-α因子濃度分別為(31.53±3.06)、(80.45±3.36)和(66.33±2.08);對照組80例健康兒童IL-10、IL-6和TNF-α因子濃度分別為(20.36±1.03)、(11.58±0.48)和(31.42±0.67)。
以上對照組各項數據明顯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研究組中A組與B組各項數據對比
重癥A組75例患兒IL-10、IL-6和TNF-α因子濃度分別為(31.25±3.08)、(102.83±2.36)和(99.48±3.01);輕度B組75例患兒IL-10、IL-6和TNF-α因子濃度分別為(35.34±2.65)、(51.21±1.88)和(57.83±2.51)。
以上A組與B組對比IL-10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因子對比A組明顯大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呼吸系統受到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就是肺炎支原體,這種支原體介于病毒和細菌之中,也是引發兒童患肺炎的主要病原菌。從本研究能夠發現在治療肺炎的過程中,如果患兒的促炎因子IL-6,TNF-α增高就說明病情沒有得到較好的控制感染,摒棄加重;反之就表明病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病情正在逐漸的恢復。如果促炎因子IL-10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就表明病情沒有得到較好的控制病情正在進一步的加重。
綜上所述在治療重癥肺炎患兒的過程中,促炎細胞因子以及抑炎細胞因子的反應平衡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響到了治療的轉歸。在針對重癥肺炎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要及時的進行血清的監測,這樣才能夠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黃維紅,李? ?燕.氨溴索不同給藥方式治療小兒肺炎療效觀察[J].現代儀器與醫療,2015,24(3):108—109.
[2] 袁? ?浩,周毅峰,尹? ?軍,等.支原體肺炎患兒外周血IL-35水平變化及其與NK細胞數、中性粒細胞功能的相關分析[J].山東醫藥,2016,24(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