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新龍 鐘文 冉丹

【摘要】目的 探討對于冠狀動脈急性閉塞病變在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PTCA)后TIMI血栓分級為2~5級的患者,經改造的快速交換球囊加減壓腔在病變處注射替羅非斑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8年3月34例冠狀動脈急性閉塞病變在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PTCA)后TIMI血栓2~5級患者入選。結果 9例PTCA后TIMI血流仍為0~1級患者在血栓中逆向注射替羅非斑后有8例患者TIMI血流達2-3級,有效率為88.89%。34例患者中,僅1例出現TIMI小出血并發癥,無冠狀動脈分支栓塞。結論 經改造后快速交換球囊加減壓腔在PTCA后TIMI血流仍為0-1級的病變內逆向注射替羅非斑,可有效減輕血栓負荷,改善TIMI血流,其安全性高。
【關鍵詞】快速交換球囊;替羅非斑;冠狀動脈急性閉塞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5..02
急性心肌梗塞多由冠狀動脈不穩定斑塊破裂觸發血栓形成,從而引起冠狀動脈急性閉塞,死亡率高,需盡快實施再灌注治療,盡管急診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PTCA)可快速而有效地實現再灌注治療[1],但是不少患者的罪犯血管病變處仍然遺留有較重的血栓負荷,其中極少數患者為再灌注治療失敗,TIMI血流仍為0-1級。研究提示,經指引導管在冠狀動脈內注射替羅非斑的可有一定療效,但對TIMI血流仍為0~1級者療效幾乎無效[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8年3月納入符合上述標準者共34例,其中男38例,女31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29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5例;年齡42~89歲,平均72.7歲,術前常規篩查CRUSADE出血風險、檢測血常規與腎功能,口服600mg氯吡格雷(波立維,賽諾菲制藥有限公司)與300 mg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靜脈注射普通肝素60單位/kg(最大劑量≤5000單位),之后以12單位/kg靜脈持續泵注直至PCI手術結束,另外,PCI前追加普通肝素到30單位/kg,采用單盲自身前后對照設計。
1.2? 方法
1.2.1 改造快速交換球囊及相關準備
首選將剛做過PTCA的快速交換半順應性球囊導管(Maverick2,波士頓科學公司)在體外用肝素鹽水紗布擦洗干凈;接著用球囊加減壓泵吸滿未稀釋的替羅非班注射液(欣維寧,遠大醫藥有限公司);隨后連接好球囊加減壓泵與快速交換球囊加減壓腔尾端端孔,并加壓至2個大氣壓后,然后用5 mL注射器針頭在球囊頭端刺一小孔,最后排出球囊加減壓腔及球囊中的空氣。
1.2.2 操作方法
操作前病變遠端TIMI血流0~1級者;操作前病變遠端TIMI血流2~3級者。
1.3? 觀察指標
根據注射替羅非班前后的罪犯血管造影影像,評價罪犯血管病變的血栓負荷及其遠端TIMI血流分級;觀察PCI術中與術后有無顱內高壓、~頭痛、惡心、嘔吐及咯血,檢查大便隱血試驗,術后24小時復查血紅蛋白,一旦懷疑顱內出血,急診腦CT檢查。
1.4?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百分比表示,等級資料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9例PTCA后TIMI血流仍為0~1級患者在操作后有8例患者TIMI血流達2~3級,有效率為88.89%(見表2),而25例TIMI血栓分級為2~4級患者僅有5例在治療后血栓負荷有明顯減輕,前后比較無統計學差異。1例出現TIMI小出血并發癥,但無一例出現冠狀動脈分支栓塞。見表1。
3 討 論
綜上所述,經改造的快速交換球囊在PTCA后TIMI血流仍為0-1級的血栓病變內逆向注射替羅非斑,可有效改善TIMI血流,減輕血栓負荷,安全性高,操作簡單,不增加治療成本,是可供選擇選擇的降低血栓負荷的治療措施之一。
參考文獻
[1] Tan C.The History of Coronary Stenting.Interv Cardiol Clin 2016;5:271-280.DOI: 10.1016/j.iccl.2016.03.001.
[2] Keeley EC,Boura JA.Comparison of primary and facilitate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for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quantitative review of randomised trials.Lancet 2006;367:579-588.DOI:10.1016/S0140-6736(06)68148-8.
[3] MOVAHED M R,BUTMAN s M.The pathogenesisand treatment of no-flow occurring dur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 Cardiovasc Revase Med,2008,9: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