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春紅 陳永華


【摘要】目的 探討經橈動脈穿刺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的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入選2017年8月~2018年8月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隨機分成對照組60例,觀察組60例,兩組均采用經橈動脈穿刺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應用綜合護理,比較兩組的護理干預效果。結果 在術后并發癥發生方面,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發生率分別為8.33%與21.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對比兩組的護理滿意度,對照組為75%,顯著低于觀察組的96.67%,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結論 采用綜合護理用于經橈動脈穿刺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患者,有助于降低并發癥概率,促進護理滿意度提升,適合臨床廣泛借鑒。
【關鍵詞】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心病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5..02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心臟性疾病,因為冠狀動脈出血粥樣硬化引起血管的管腔變窄,誘發心肌缺血,缺氧,壞死,可導致發病的原因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吸煙等不良的生活習慣,病毒,細菌等感染等,在情緒激動,寒冷,多度勞累等誘因作用下很容易發病[1]。冠心病發病后可危及生命,在臨床上需要及時治療,其中經橈動脈穿刺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臨床應用較多,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可及時緩解患者的心肌缺血等,因為患者在手術之后需要必要的恢復,術后容易出現一定的并發癥,所以,護理干預在治療中必不可少,臨床常用的常規護理的效果在降低并發癥發生方面的效果并不顯著,本研究應用綜合護理干預在經橈動脈穿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患者中獲得的效果良好[2-3]。以下為研究過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8月~2018年8月的冠心病患者120例,納入的標準是突發的心前區疼痛,心音減弱等癥狀,經心電圖,冠狀動脈CT等檢查符合冠心病的診斷標準。排除的標準為無法接受PCI治療,有惡性腫瘤,存在肝臟和腎臟性疾病的患者,選入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且將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例數均為60,對照組中的男34例,女26例,年齡42~79歲,平均(60.7±2.4)歲,觀察組中的男30例,女30例,年齡45~76歲,平均(59.7±1.8)歲,在性別、年齡等信息上,兩組間情況相似,可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均經橈動脈穿刺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具體為,在手術之前,指導患者進行常規的術前檢查,正常交代手術前的飲食等方面的注意事項。在手術中,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在手術之后,對PCI治療后經常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預防性護理,指導患者在手術后穿刺手臂水平放置,前臂適當的抬高約30度,叮囑患者在身體和精神狀態良好時,多下床活動,并給予飲食方面的建議。觀察組應用綜合護理,首先,在手術之前,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特別是心理狀態,針對心理情緒比較焦慮或者擔憂的患者,可以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消除其不良情緒,用以往成功案例鼓勵患者,提升患者自信,并詳細告知患者手術的相關事宜和具體步驟,使患者可以保持相對輕松的心情接受術前的檢查和手術的治療。其次,在手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指標的變化情況,及時詢問患者對溫度的要求,注意保護手術側的手臂,當出現皮膚顏色變化時,需要及時的保溫,當出現明顯痙攣時,需要解痙治療。再次,在手術之后,對患者的基本生命體征進行觀察,包括心率、血壓、呼吸等,詢問患者是否有胸痛情況出現,定時松解橈動脈壓迫器:有利于動脈血流流向遠端,同時有利予靜脈回流,降低前臂內壓力,減少腫脹。查看穿刺點是否存在滲血,觸摸包裹是否過緊,聽穿刺點雜音情況,出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處置。另外,給予患者飲食和運動護理,建議患者多喝水,進行高蛋白,低鹽的飲食,保證能量的供應,鼓勵患者盡早進行術后運動。最后,進行常見并發癥的護理,使患者盡量保持平靜的心情接受穿刺,避免反復穿刺誘發橈動脈的痙攣,適當給予抗痙攣的藥物,觀察的前臂血腫情況,若出現前臂水腫立即暫停低分子肝素及替羅非班靜脈注射,減少阿司匹林用量。密切的觀察穿刺部位和肢端皮膚的顏色變化、溫度變化,特別關注同時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的病人及老年人,此類患者因為血管的壓力大,脆性高,容易發生滲血,出現異常及時進行護理干預。在護理之后,對兩組的護理干預效果進行比較。
1.3? 評價標準[4]
術后的并發癥包括橈動脈血栓,閉塞,穿刺點出血,上臂血腫。采用院內的調查問卷,對護理的滿意度進行評分,內容包括護理方法,態度,技術等,滿分100分,得分90~100分為滿意,得分60~89分為基本滿意,得分60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為滿意和基本滿意的比例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處理方法使用SPSS 23.0,均數標準差和百分比分別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檢驗采用t和x2,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的并發癥比較
兩組患者在治療護理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見表1,結果可見,在術后并發癥發生方面,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發生率分別為8.33%與21.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
2.2? 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的調查結果見表2,結果顯示,對比兩組的護理滿意度,對照組為75%,顯著低于觀察組的96.67%,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
3 討 論
冠心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心臟性疾病,在發病后,患者可表現出典型的胸痛,包括胸骨后的突發的疼痛,可放射至左側肩,鼻等,在治療不及時,病情容易進展,出現嚴重的心絞痛等,患者容易出現休克等,直接危及生命。所以,及時有效的治療冠心病很關鍵,在治療中經橈動脈穿刺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可以及時的治療心肌缺血,缺氧等,緩解臨床癥狀,是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治療時護理方法的選擇在臨床療效方面有一定的影響作用[5-6]。常規的護理干預可以對患者基本的生命體征,術前術后的飲食,活動等方面給予指導與建議,但是術后的并發癥發生仍然較高[7]。綜合護理干預是一種較為全面的護理干預方法,在圍手術期內,對患者的心理進行護理干預,使患者保持輕松的治療心情,在生命體征變化及時的關注,術中出現的異常及時觀察并處置,對術后常見的并發癥方面進行預見性的護理干預等,全面的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治療的效果,減少并發癥出現[8-9]。
本研究中選入的經橈動脈穿刺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患者隨機分成了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與綜合護理的觀察組,結果,觀察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比兩組的護理滿意度,對照組為75%,顯著低于觀察組的9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綜合的護理干預在心理,圍手術期,并發癥的預防方面等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護理干預,可以明顯的降低患者經過手術之后的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因為護理比較全面,與患者的主動溝通比較多,可以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提高治療的依從性等,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高,是應用價值比較高的護理干預方法[10]。
綜上所述,采用綜合護理用于經橈動脈穿刺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患者,有助于降低并發癥概率,促進護理滿意度提升,適合臨床廣泛借鑒。
參考文獻
[1] 周? ?紅.經皮橈動脈穿刺腔內介入治療冠心病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學工程,2012,20(7):155.
[2] 謝俊芳.老年冠心病行冠狀動脈介入性治療的護理干預[J].中華全科醫學,2008,8(8):1067-1068.
[3] 吳? ?燦,黃? ?麗,蔡奕宏.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心病的護理干預療效[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2):48-50.DOI:10.7619/jcmp.201302019.
[4] 徐國翠,蔣文喜,肖? ?莎.老年冠心病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介入術 295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4):57-58.DOI:10.3969/j.issn.1006-7256.2012.04.033.
[5] 萬? ?靜,解? ?霞.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臨床護理[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8):1324-1325.
[6] 亓春霞.護理干預對經皮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后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13):1460-1462.
[7] 翟金月,安春秀,劉曉娟,等.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老年冠心病143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5):102-104.
[8] 宋? ?瓊,丁法明,焦? ?巖,等.經橈動脈行冠脈介入術并發前臂血腫的護理[J].濱州醫學院學報,2014,2(6):468-469.
[9] 吳雪燕.芒硝在經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診治術后前臂血腫中的應用及護理體會[J].現代實用醫學,2014,26(7):917-918.
[10] 周? ?煜,任? ?飛.經橈動脈行冠心病介入治療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3,34(29):6149-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