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摘要】目的 探討神經外科手術患者術后綜合康復護理。方法 對98例神經外科手術患者基礎資料收集整合并納入研究對象,參照區組隨機設計原則劃分本組患者為兩組,即對參照組49例、研究組49例。前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后組患者采取綜合康復護理,統計整合兩組與護理的相關數據指標情況并進行比較。結果 研究組患者各項指標均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神經外科手術患者在術后采取綜合康復護理,可有效恢復身體機能,且提高治療效果,臨床價值較高,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神經外科;術后;綜合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5..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18年2月~2019年2月98例神經外科手術患者基礎資料收集整合并納入研究對象,參照區組隨機設計原則劃分本組患者為兩組,參照組中,男27例,女22例;年齡30~51歲,平均(42.54±5.72)歲;研究組中,男28例,女21例;年齡31~53歲,平均(43.26±6.10)歲。經檢驗發現組間基礎資料無P≤0.05的統計學差異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開展統計學處理。
1.2? 護理方法
參照組常規護理:根據科室護理流程對患者進行護理。研究組綜合康復護理:(1)健康宣教。(2)心理干預。(3)肢體康復訓練。(4)認知康復訓練。
1.3? 觀察指標
對比組間指標。指標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狀況、社會活動、運動能力。
1.4? 統計學方法
組間檢驗運算以統計學軟件包(版本:SPSS 20.0)進行輔助,對應執行t檢驗、x2檢驗用以開展計量、計數資料的檢驗,對應以(x±s)、(n,%)表示計量、計數資料數據,當P<0.05即表明數值比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對比組間指標:由表1得知,研究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狀況、社會活動、運動能力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本次研究組具體護理方式如下:(1)健康宣教:患者及患者家屬需要進行認知干預,以多媒體、圖像、視頻等方式解治療方案、護理方案和心理知識,此講解需要由專職護士、醫生進行。使患者在治療前對治療有所了解并且樹立對治療的信心。為患者及患者家屬發放與疾病相關的健康手冊使其對疾病有所認識。在對患者的護理及治療過程之中,應注意有關護理事項,方便醫務人員的日常工作,并且有助于患者后續康復。如果患者不能自主進食,可以選擇鼻飼,鼻飼前在胃部需保護胃管,減少食物因誤吸,而引發窒息狀況。如果患者肢體運動困難,可以使用輔助支架協助患者進食[1]。叮囑患者每次進食不可過多,且飲食需慢慢恢復。如果患者有吞咽困難的情況,需要對患者進行苦、酸、冷等食物的刺激,從而促進患者吞咽正常反射。(2)心理干預:患者在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及時對患者病情的變化進行記錄,并且安撫患者,若患者有不良情緒的發生需要及時疏導患者的情緒,使患者在治療以及護理的過程中減少不良情緒的發生,從而消除手術的恐懼和焦慮,使患者以正面且積極地心態面對手術治療,給予患者治療的信心。在患者術后應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若有心理狀況不佳的情況,應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從而使患者內在潛力被調動。(3)肢體康復訓練:在患者術后生命體征穩定48小時后,可以對患者進行肢體康復訓練。首先,為患者每2 h更換一次體位,患者需要每日進行肢體氣壓治療。避免因長期壓迫而引起靜脈回流,應叮囑并指導患者進行側翻身訓練,并對患者的進食、穿脫衣物等日常行為進行訓練,從而增強患者的機體功能,從而避免患者出現節萎縮。(4)認知康復訓練:神經外科患者在手術后常出現認知障礙,所以,康復訓練可集中在心理咨詢和智力發展上。在早期,患者可以通過閱讀報紙和看電視來提高對環境的認知能力。中期可對患者進行音樂、收音機、輔助圖片、聽力等方面的訓練,有利于患者的聽力、記憶等的提升,并且還能提高寫作和閱讀能力[2]。
綜上,得出,研究組患者各項指標均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神經外科手術患者在術后采取綜合康復護理,可有效恢復身體機能,且提高治療效果,臨床價值較高,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邱? ?波,吳? ?慧,王? ?瑩.綜合康復護理對顱腦創傷后伴吞咽障礙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11):209-211.
[2] 朱世紅.神經外科手術患者術后綜合康復護理對策[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S2):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