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禎 王凱先
摘要:在現代經濟生產體系中,漁業經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是農林牧漁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漁業產業的時候,要明確推廣責任,形成技術制度體系,融入現代化技術推廣模式,提升機械化生產水平,打造現代化隊伍,注重可持續發展,從而提升漁業生產的綜合質量,助力現代經濟社會發展。
關鍵詞:漁業;推廣模式;機械化;創新;推廣效能
趙瑞禎,王凱先. 漁業技術推廣體系多元化發展研究[J]. 農業工程技術,2019,40(08):87+90.
在新經濟形勢下,漁業技術推廣工作面臨著新的要求和挑戰,針對全國現代漁業技術推廣的現狀,探索科學的多元模式與路徑,有助于提升漁業技術推廣效能,適應新經濟形勢發展,助力現代漁業生產體系的構建。在實踐中,需要漁業工作者堅持理念創新和實踐創新,尋求新的漁業技術推廣工作模式,提升工作效能,助力漁業經濟快速發展[1]。
一、明確漁業技術推廣責任,形成技術制度體系
在開展漁業技術推廣中,要明確相應的責任,形成制度體系。漁業技術推廣不同于一般化的工作,存在點多面廣的特性。漁業技術推廣工作不是一個孤立性的工作,而是與其他工作體系存在多方面的關聯,基于此,要想提升漁業技術推廣水平,必須構建相應的體系,并且將各項工作責任落實到位,通過明確責任,提升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實現漁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創新。
在漁業技術推廣實踐中,要打破單一化的工作格局,強化漁業技術推廣的頂層設計,強化部門領導,提升漁業技術推廣的綜合效能。在實踐中,要積極探索一體化的工作格局,提升漁民和加工企業的參與程度,進而實現漁業技術推廣效能的進一步提升。作為漁業管理人員和一般技術工作者,要創新自身的理念認知,突破傳統工作格局,從漁業技術推廣理念、方式、技術手段入手,構建現代技術體系,實現漁業技術推廣效能的進一步提升[2]。通過構建科學的漁業技術推廣體系,有助于提升漁業生產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二、探索科學推廣路徑,融入現代技術推廣模式
在推動漁業技術推廣工作發展過程中,要積極探索科學路徑,融入現代模式,提升漁業技術推廣的科學性和針對性,適應當前漁業技術推廣發展趨勢。作為漁業技術推廣工作人員,要積極借鑒現代經驗和模式,助推漁業技術推廣工作向前發展。作為一項傳統性工作,很多漁業工作者在工作中缺乏創新,導致漁業技術推廣工作沒有顯著提升。隨著現代觀念和工作的發展,很多新型模式不斷涌現,對于探索漁業技術推廣創新也具有積極意義。漁業技術推廣工作人員要結合現代工作發展趨勢,結合漁業技術推廣的自身特點,適應漁業技術推廣發展,提升綜合技術推廣效果。
在新時代,漁民不應該固守傳統思維,而是要將互聯網思維運用到現代漁業生產當中,轉變以往增加勞動力來實現漁業生產量的方式,變為以提高機械化水平來提升漁業生產的效率;同時要定期組織新型職業漁民學習漁業機械相關知識,培養部分漁民成為專業性的農機服務人才。要逐步走上智能化道路,利用與互聯網與遙感技術、無人機技術相結合,實現智能化漁業生產,減少勞動力的付出,增加機械化和智能化設備的運用[3]。
三、探索技術創新,提升漁業生產機械化水平
目前全國在漁業生產機械技術的整體發展上還是以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的全自動理論為主要依據,但是相對于國外大規模的生產方式而言,中國多以家庭式小規模漁業生產和捕撈為主,所以全自動技術的發展方向很難適應本土化操作。
中國對于漁業生產機械技術的核心準備不充裕,很多機械化設備無法適應不同密度、不同的地理環境,機械核心技術人員在沒有經驗數據的基礎上,很難進行自我技術創新,所以導致目前漁業生產技術核心的發展受阻。
漁業生產技術的發展必須要依托于當地的生產特點進行改革與創新,要讓機械設備適應于不同環境。全國當前發展的主要矛盾在于漁業生產機械化生產技術發展方向不明確,要改變大多數科研機構模仿發達國家生產設備的現狀,更多的在“田間地頭”做數據調研,根據本地的漁業發展現狀制定和規劃今后的漁業生產技術發展方向,設計和制作出符合現階段漁業國情的生產機核心框架,按照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理念進行研制[4]。
四、打造現代隊伍,提升漁業技術推廣效能
探索漁業技術推廣工作創新,人才占據著首要地位。在探索漁業技術推廣創新中,很多單位對于人才梯隊都不夠重視,導致出現人才斷檔和斷層的問題。作為工作人員和管理者,要重視打造現代人才梯隊,一方面要加大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度,從制度層面吸引優秀漁業人才參與到漁業技術推廣工作創新中,保障人才待遇,提升人才的科學性,實行更加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勵管理策略,提升人才管理效能,助力漁業技術推廣工作向前發展[5]。另一方面,要注重對于現有漁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培訓工作。通過多種方式培養他們的職業素養,通過拓展訓練、開展培訓等模式提升人才培養效能,形成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適應漁業技術推廣工作發展。
“互聯網+”的信息化技術可以讓人們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學習和創新更多的新知識和新技術,這需要新型職業漁民從海量的知識信息中不斷納新與變革,將知識運用到漁業生產當中。全國長久以來都是以家庭式“小作坊”的漁業發展模式為主,這種形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需求。新型職業漁民必須不斷進行資源合作生產,使產業成為一個全鏈條的體系,有效利用“互聯網+”的信息化進程,著力實現漁業生產、經營、質檢、流通等全方位產業服務脈絡。
五、注重可持續發展,提升漁業生產的科學性
要想完成漁業的發展轉型,首先要解放思想,糾正以往“重經濟、輕環保”的錯誤理念,幫助漁業企業和漁民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價值觀以及生產理念,加強約束漁業市場的交易行為,為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和環境。建議以政府為主導,增加對漁業企業的環保宣傳力度,引導漁業產業完成技術轉型;對于漁業生產體系要重新整頓,杜絕漁業的過度開采,避免資源浪費。漁業企業自身要重新制定未來的發展戰略,倡導以“環保、創新、共享”為核心的管理模式,盡早實現智能化、集約化、綠色化的漁業生產。
提高思想認知之外,政府部門也要幫助漁業生產企業制定科學、完善、合理的行業管理行政制度,以宏觀發展為主要目標,豐富和完善企業的行政管理細節,逐步開放漁業市場,要讓漁業行業競爭在一個“公開、公正、透明”的環境內展開,引導漁業行業良性逐利,促進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制定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首先要考慮如何保證漁業行業內部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積極引入先進的人力資源制度,優化漁業從業人員的相關待遇。其次,相關政策也應向漁業企業傾斜,降低漁民和漁業企業的生存壓力,根據不同地域的發展情況降低稅收,或者實行資金補貼。最后,要加強市場監管力度,對于一些非法漁業產業要依法取締,對于非法人員要采取強硬的法律手段懲治;對其他漁業生產領域也要加強監管,注重流動性的監察實施,設立舉報電話,一旦發現有非法的漁業生產現象要嚴懲不貸。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漁業發展過程中,要提升漁業技術推廣的效能,構建起科學的漁業技術推廣體系,讓現代科技深度融入到漁業生產中,提升漁業技術發展效能,進而助力現代漁業經濟發展,真正實現科學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 李偉祥. 關于漁業技術推廣體系多元化發展的思考[J]. 鄉村科技,2019(23):9-11.
[2] 陶 鑫. 淺析漁業養殖領域的水產技術推廣[J]. 新漁業,2019(15):68-69.
[3] 史大磊. 關于漁業技術推廣體系多元化發展的思考[J]. 南方漁業,2017,11(3):84-85.
[4] 李 順,石曉平,陳曉輝. 利用浮動草床多元化調控養殖池塘水質技術[J]. 漁業致富指南,2017(023).
[5] 姚 杰,任玉清,于曉利,等. 高素質遠洋漁業航海技術人才培養的實踐探討[J]. 航海教育研究,2014(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