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健康中國,是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發展戰略。2019年7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成立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國家層面出臺《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這一中長期行動聚焦當前主要健康問題和影響因素,圍繞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兩大核心,將開展15個重大專項行動,努力使群眾不生病、少生病。
一個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國之基。為了令廣大讀者更加深入學習了解《健康中國行動》,擁有積極健康的精神狀態,養成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本刊特開設“健康中國”欄目,關注相關重大行動,傳播科學的健康理念,助力國家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婦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礎。新時期婦幼健康面臨新的挑戰。出生缺陷不僅嚴重影響兒童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而且影響人口健康素質。隨著生育政策調整完善,生育需求逐步釋放,高危孕產婦比例有所增加,保障母嬰安全壓力增大。生育全程服務覆蓋不廣泛,宮頸癌和乳腺癌高發態勢仍未扭轉,兒童早期發展亟需加強,婦女兒童健康狀況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還存在差異,婦幼健康服務供給能力有待提高。實施婦幼健康促進行動,是保護婦女兒童健康權益、促進婦女兒童全面發展、維護生殖健康的重要舉措,有助于從源頭和基礎上提高國民健康水平。
到2022年和2030年,嬰兒死亡率分別控制在7.5‰及以下和5‰及以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控制在9.5‰及以下和6‰及以下;孕產婦死亡率分別下降到18/10萬及以下和12/10萬及以下;產前篩查率分別達到70%及以上和80%及以上;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率達到 98%及以上;新生兒聽力篩查率達到90%及以上;先天性心臟病、唐氏綜合征、耳聾、神經管缺陷、地中海貧血等嚴重出生缺陷得到有效控制;7歲以下兒童健康管理率分別達到85%以上和90%以上;農村適齡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以下簡稱“兩癌”)篩查覆蓋率分別達到80%及以上和90%及以上。
提倡適齡人群主動學習掌握出生缺陷防治和兒童早期發展知識;主動接受婚前醫學檢查和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倡導0~6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為6個月以上嬰兒適時合理添加輔食。
倡導個人和家庭維護婦幼健康行動的措施包括:一是積極準備,孕育健康新生命。主動了解婦幼保健和出生缺陷防治知識,充分認識懷孕和分娩是人類繁衍的正常生理過程,做好孕前健康檢查。預防感染、戒煙戒酒、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和放射線;二是定期產檢,保障母嬰安全。發現懷孕要盡早到醫療衛生機構建檔建冊,進行妊娠風險篩查與評估,按照不同風險管理要求主動按時接受孕產期保健服務,掌握孕產期自我保健知識和技能。孕期至少接受5次產前檢查(孕早期1次,孕中期2次,孕晚期2次),有異常情況者建議遵醫囑適當增加檢查次數,定期接受產前篩查。高齡高危孕婦(35歲以上)建議及時到有資質的醫療機構接受產前診斷服務;三是科學養育,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提倡母乳喂養,盡量純母乳喂養6個月,6個月后逐漸給嬰兒補充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1歲以下嬰兒不宜食用鮮奶。了解兒童發展特點,理性看待孩子間的差異,尊重每個孩子自身的發展節奏和特點,為兒童提供安全、有益、有趣的成長環境;四是加強保健,預防兒童疾病。做好兒童健康管理,按照免疫規劃程序進行預防接種。接受苯丙酮尿癥、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和聽力障礙等新生兒疾病篩查和視力、聽力、智力、肢體殘疾及孤獨癥篩查等0~6歲兒童殘疾篩查,篩查陽性者需主動接受隨訪、確診、治療和干預。3歲以下兒童應到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受8次健康檢查,4~6歲兒童每年應接受一次健康檢查。
關愛女性,促進生殖健康。建議女性提高生殖健康意識和能力,主動獲取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和老年期保健相關知識,注意經期衛生,熟悉生殖道感染、乳腺疾病和宮頸癌等婦女常見疾病的癥狀和預防知識。
倡導社會和政府促進婦幼健康行動的措施包括:一是完善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實施婦幼健康和計劃生育服務保障工程,加強婦幼保健機構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省、市、縣三級均有1所標準化婦幼保健機構。加強兒科、產科、助產等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增強崗位吸引力;二是加強婚前、孕前、孕產期、新生兒期和兒童期保健工作,推廣使用《母子健康手冊》,為婦女兒童提供系統、規范的服務。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網絡,提高出生缺陷綜合防治服務可及性;三是大力普及婦幼健康科學知識,推廣婚姻登記、婚前醫學檢查和生育指導“一站式”服務模式;四是為擬生育家庭提供科學備孕及生育力評估指導、孕前優生服務,為生育困難的夫婦提供不孕不育診治,指導科學備孕。落實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推動城鄉居民全覆蓋。在高發省份深入開展地中海貧血防控項目,逐步擴大覆蓋范圍。對確診的先天性心臟病、唐氏綜合征、神經管缺陷、地中海貧血等嚴重出生缺陷病例,及時給予醫學指導和建議;五是落實妊娠風險篩查評估、高危專案管理、危急重癥救治、孕產婦死亡個案報告和約談通報5項制度,加強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保障能力建設,健全救治會診、轉診等機制;六是全面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加強篩查陽性病例的隨訪、確診、治療和干預,提高確診病例治療率,逐步擴大新生兒疾病篩查病種范圍;七是做實0~6歲兒童健康管理,規范開展新生兒訪視,指導家長做好新生兒喂養、護理和疾病預防。實施嬰幼兒喂養策略,創新愛嬰醫院管理,將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覆蓋到所有貧困縣。引導兒童科學均衡飲食,加強體育鍛煉,實現兒童肥胖綜合預防和干預。加強托幼機構衛生保健業務指導和監督工作;八是加強兒童早期發展服務,結合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推動兒童早期發展均等化,促進兒童早期發展服務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探索適宜農村兒童早期發展的服務內容和模式。提高嬰幼兒照護的可及性,完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九是以貧困地區為重點,逐步擴大農村婦女“兩癌”篩查項目覆蓋面,繼續實施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項目,盡快實現消除艾滋病母嬰傳播的目標。以肺炎、腹瀉、貧血、哮喘、齲齒、視力不良、心理行為問題等為重點,推廣兒童疾病綜合管理適宜技術;十是在提供婦幼保健服務的醫療機構積極推廣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和方法,開展中成藥合理使用和培訓。擴大中醫藥在孕育調養、產后康復等方面應用。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兒童醫療保健服務中的作用。加強婦女兒童疾病診療中西醫臨床協作,提高疑難病、急危重癥診療水平。
編輯 趙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