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芳
前幾天,大學生小張莫名其妙地出現腹瀉,還伴隨發燒、全身酸痛等癥狀。開始他以為是自己吃了不干凈的食物而出現的腹瀉,仗著年輕力壯也沒當回事,就隨便買了幾片治療腹瀉的藥吃了。可后來腹瀉的癥狀越來越嚴重,還伴有持續高燒,怎么也不退熱。他的室友硬把他帶到醫院進行檢查,醫生化驗后告訴他得的不是痢疾,而是胃腸感冒。
發燒、頭痛、咳嗽、流涕、周身不適是人們熟知的感冒癥狀;而食欲差、反酸、燒心,以至惡心、嘔吐,有時還伴有輕微腹痛、水樣腹瀉等,這些癥狀很難讓人聯想到感冒,然而它們卻是“胃腸型感冒”的主要癥狀。此時,感冒常見的上呼吸道癥狀反而不明顯了,所以也容易使人產生混淆。初夏時節,正是胃腸感冒的高發季節。很多患者都會把胃腸感冒當作胃腸感染進行治療,習慣于“久病成醫”自行治療,一見腹瀉、嘔吐就當腸胃炎,隨便使用抗生素,但沒有對癥下藥很容易導致病情惡化,遭受不必要的痛苦。

既然是感冒,怎么又表現為消化道的癥狀呢?其實感冒時,80%的人會有發熱、咽喉痛、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癥狀,而有20%的人呼吸道的癥狀不明顯,反而腹痛、腹瀉的癥狀卻較為突出。這是因為同樣是感染了感冒病毒,但其侵犯的目標卻不一樣,例如冠狀病毒主要侵犯肺,而輪狀病毒、腺病毒和諾瓦克病毒則主要侵犯胃腸道,引起腹痛、腹瀉等。所以,胃腸型感冒會引起類似胃腸炎的癥狀。由于季節變換,氣候變化無常,室內外溫差較大,若再加上本身身體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弱,像兒童和老人就特別容易患上胃腸型感冒。
季節交替是胃腸型感冒的高發時期,尤其在春夏交替、夏秋交替之時,要特別警惕胃腸型感冒的發生。治療胃腸型感冒最常用的成藥是藿香正氣制劑(如藿香正氣滴丸),其主要功能有兩個方面:解表,和中。中醫學認為,解表是解除肌體表層病邪,和中是調和胃腸道。藿香正氣的兩項功能正好對應胃腸型感冒的兩個方面,所以能很快見效。如果發病3天后還持續有腹痛、腹瀉,甚至還有發燒等癥狀,則應警惕合并細菌感染。由于病毒長時間侵襲上呼吸道黏膜,使得局部的常駐細菌繼發引起細菌感染,此時需要適當使用抗生素。
眼下剛剛入夏,晝夜溫差變化大,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褥,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疾。另外,飲食調養是護養胃腸的一個重要手段。多食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的食物,并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經常有食物和胃酸進行中和,從而防止胃酸侵蝕胃黏膜和潰瘍面而加重病情。家長還要注意不要帶孩子到空氣流通性差、人群密集的地方,氣溫下降時給孩子添加衣物也要適當。
編輯 朱庭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