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素
中文名:《中國醫生》
語 言:中文
類 型:紀錄片
導 演:張建珍
集 數:9集
單集片長:約45分鐘
制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中國醫生》是由張建珍執導的以醫護群體為主角的9集醫療人文紀錄片。該片選取最具代表性的科室及醫護人員,聚焦普通人與醫院最常發生交集的場景,多視角呈現醫生這一職業的不同面向,展示中國醫生在救死扶傷道路上的悲歡離合。

攝制團隊從2017年10月開始拍攝,深入中國6家大型公立三甲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南京鼓樓醫院、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浙江省人民醫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的婦產科、急診科、腫瘤科、麻醉科、手術室、ICU等不同科室,跟蹤式記錄了20多位醫護人員的工作狀態,總共歷時1年多。該片于2019年5月27日以片名《醫心》在CCTV-4首播,于2020年1月27日以片名《中國醫生》在網絡平臺播出。
有別于此前的醫療類紀錄片大多注重挖掘題材的社會性,《中國醫生》從醫生的角度出發,將鏡頭對準了6家大型三甲醫院中最具代表性的科室及醫護人員,讓他們講述自己的所思所感,塑造出很多高尚但不高冷、有血有肉的醫生形象,呈現了這些醫生的內心世界。
例如河南省人民醫院國家高級卒中中心主任朱良付,作為醫院心腦血管病綠色通道的發起者,他總是匆忙地穿梭在各個病房,就算下班回家后和女兒團聚了,但只要急診電話一響,他就又急忙地消失在了夜色中。面對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朱良付坦言:“天天這樣作息不規律、工作量大,我有時會擔心自己突然死掉,但是我不能死,不然我家庭的責任都沒有盡到,我自己的醫療責任也沒有盡到。我現在是主任醫師,我們差不多要用25年時間,才有可能培養出來一個這樣的人。我現在44歲,我要是死了,那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中國醫生》以大量紀實性段落講述了我國醫生們所面臨的挑戰和抉擇,他們不懼困難,堅守崗位,履行著救死扶傷的使命,生動展現出我國醫生的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
例如曾被中宣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評為2019年全國“十大最美醫生”的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主任王東進,是位全年無休的醫生。被稱為“心臟上的拆彈專家”的他,從醫30多年已帶領團隊完成各類心臟手術數萬例,成功率高達99%,患有嚴重頸椎病的他即便是戴著頸托也要堅持上手術臺,而每個周末的時間也被他用來參加學術會議和送醫下鄉。又如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整形外科副主任舒茂國,周末放棄報酬豐厚的外地會診、開刀機會,參加“微笑行動”公益活動,深入多省市偏遠地區為當地唇腭裂患兒進行免費手術。

《中國醫生》讓大眾看到了醫生與患者之間的相處細節,比如朱良付醫生會給住院的小孩子送上巧克力,會在查房過程中頻頻和患者開玩笑,用最簡單的語句鼓勵患者積極康復。但也有埋怨他的家屬,朱良付對此很無奈地說:“有些并發癥的病人死掉之后,他家屬不理解,覺得好像是我們醫生把這個病人整死了。實際上,醫生肯定百分之兩百是想救他的,低概率事件發生之后,醫生并不比家屬難過得少。”
尿毒癥患者劉新勇在河南省人民醫院做腹部透析的幾年中,與這里的醫生、護士成了很好的朋友。該院腎內科護士長田素革與劉新勇相處幾年后,變得如兄妹一般,無話不談,因為無法幫到劉新勇一家,她表示很遺憾,她說:“我心里有種隱隱的痛苦,不知道什么時候他的心臟就停了?!毕襁@樣溫情、互愛的醫患關系,讓人動容,也讓我們對中國醫護人員的仁心有了更深的體會和尊敬。
《中國醫生》還原了醫院里各群體的真實面貌,讓我們切身感受到了中國醫生的專業、奉獻、勇氣和仁愛。據了解,《中國醫生》中的多位醫護人員也參與了湖北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祝福他們平安凱旋。
編輯 朱庭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