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言
如果能像中國這樣,在武漢封城76天后,基本控制新冠病毒的傳播,日本國民不會有太大的恐慌,但由于病毒后期的傳播鏈愈發分散,日本不可能走中國的路子。
如果效仿美國,放開檢測渠道、大派失業救濟,讓確診人數從3月23日的1萬人猛增到5月5日的累計121萬人,日本由于醫療和財政資源的相對不足,將不堪新冠沖擊,保就業、保民生也會愈發困難。
在應對自然災害的歷史經驗、方式方法上,日本效率高、民眾韌勁大。一億多人除極個別人外,都能讀書寫字,任何風吹草動,信息馬上能傳播出去。報紙上的大部分文章無底線地為安倍晉三首相寫吹捧文字,但對于國外的情況也還是報道的,民眾知道新冠沖擊在影響日本經濟、社會。
剛剛進入5月,前兩個月的經濟數字出爐:
3月百貨公司的銷售額同比下降33.4%,4月則是下降70%~80%;餐飲的銷售額總體在3月下降了17.3%(居酒屋下降41.4%),4月進入緊急狀態后,這方面只有一句話“進一步惡化”;新車銷售數量在3月下降9.3% 后,4月更低(-28.6%);兩家大型航空公司在3月減少了70%的國際航班、60%的國內航班,4月國內國外一律減90%以上,每周飛中國的航班過去有近百個,現在一個公司每周只有一班了。
國家在為民眾發現金,而且在日本長期居住、工作的外國人也人人有份,每人1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500元),聽起來很不錯了,但也就相當于一個月的房租多一點。交了房租,就沒有了吃飯的錢,況且是一次性發放,杯水車薪。
忽然間,日本過去與自然災害作斗爭的成功經驗、行政效率、信息無縫傳播等,在新冠病毒面前都變得蒼白了起來。最該準備的口罩、防護服,過去靠進口,最近這幾個月也未見加班加點地生產,現在已經相當緊張;本來十分充裕的病床,現在看來在流行性疾病到來的時候,實在捉襟見肘,應付地震、臺風時出現的外傷有余,而對于傳染病需要住院一兩周進行治療的情況,則未考慮進去。
發生地震、臺風災害,在局部地區交通阻斷的情況下,全國的服務業也是照常營業的,但在目前的緊急事態下,大量百貨公司、餐館、航班被迫停止營業,而且不知道要停到什么時候。安倍內閣在口罩等防護品不足、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人數少之又少的情況下,為了讓5月5日為止的1.5萬確診患者的數量,不像美國那樣幾十倍、上百倍地增加,需要將緊急事態從5月6日延長到5月31日。
地方政府更需要維持就業和民生。5月5日大阪府制定了本地解除限制的方針:在連續7天新增患者人數不足10人、PCR檢查的陽性率不超過7%、重癥患者的病床使用率在60% 以下的條件下,放松對民眾的出行、營業的限制。一旦再度出現與之前一周同樣多或更多的患者增加人數,或是PCR檢查的陽性率超過了7%,地方政府將再度恢復對出行的限制。
和中央比,地方更需要保就業和民生。日本各地的疫情不可能完全一樣,出臺新的地方政策,讓日本開始能在靈活抗擊新冠病毒的同時,重振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