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貝貝



【摘要】目的 為了研究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血栓病人臨床應用的作用。方法 在我院上年急診科參與急性腦血栓病就診的患者病例中選擇80例患者所謂研究資料,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各40例。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應用早期康復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的臨床治療效果、FMA肢體功能評分情況、NIHSS評分。結果 觀察患者的總有效率、FMA肢體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各項結果顯示有差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結果表明,早期康復護理對促進急性腦血栓病人康復、提高患者及其家屬滿意度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早期康復護理;急性腦血栓;滿意度;FMA肢體功能評分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02
急性腦血栓病在心腦血管病中所占比例高達60%以上,是一種較為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疾病,以老年人患病率最高,具有極高的致殘率。為了降低急性腦血栓病的致殘率,提高治愈效果,特別重視對于急性腦血栓病人的病后康復訓練。急性腦血栓患者的康復訓練主要以早期的康復訓練為主,還要結合長期康復的訓練。急性腦血栓早期康復護理的意義在于減少患者的并發癥,改善身體各項功能的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這對于急性腦血栓病患減輕家庭、社會負擔以及盡快的回歸正常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上年急診科參與急性腦血栓病就診的患者80例,將其分為兩組。其中40例治療中應用常規護理,為對照組,40例治療中應用早期康復護理,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齡48~77歲,平均年齡59±9歲;觀察組患者男性23例,女性1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
1.2 護理方法
(1)常規護理
對照組患者采取按照醫院的常規護理流程實施護理。
(2)早期康復護理
觀察組患者應用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在常規護理的流程基礎上增加早期康復護理的內容。主要護理內容如下:
(1)早期心理康復護理
急性腦血栓病較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對患者及家屬的打擊較大。早期康復首要的目的就是通過專業的心理護理使患者及其家屬樹立康復的信心,堅持治療,不要放棄。具體護理人員可以先了解患者病情,然后細心、耐心的開導患者及其家屬,并告知家屬要增加對患者的關心和交流,從多方面鼓勵患者樹立自信心,排除不良情緒,積極的配合康復訓練。
(2)早期肢體康復訓練
肢體功能改善是預防急性腦血栓病人致殘的重要條件之一。護理人員要制定詳細的康復訓練,每天定時幫助患者做指關節、膝關節、肘關節、肩關節的收縮、伸展等運動,促進肢體血液循環,防止肢體組織及其肌肉組織壞死,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
(3)早期語言康復訓練
語言也是急性腦血栓病人的神經功能障礙之一,護理人員應該把握早期訓練的關鍵作用,指導患者讀、寫、聽、看、說等語言功能,幫助患者矯正發音,刺激患者的語言功能活動。
(4)科學飲食護理
早期康復護理要為患者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急性腦血栓病人的運動量較小,消化能力較弱,飲食主要以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為主。原則是科學搭配、營養平衡、適宜吞咽、易于消化。
2 結 果
兩組急性腦血栓患者在我院的治療效果如下1表所示。表1表明對照組40例中治療無效6例、一般7例、顯效18例、痊愈9例,患者質料的總有效率為85%,觀察組40例中治療無效1例、一般4例、顯效14例、痊愈21例,患者質料的總有效率為97.5%。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存在差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也說明早期康復護理有助于促進急性腦血栓病人的治療效果。
兩組患者經過一系列的治療及護理后,患者的FMA評分情況如下表2所示。表2數據表明,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21±7),致殘情況出現3例,致殘率為7.5%,患者的平均FMA評分為(72.69±4.41),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6±4,致殘情況出現1例,致殘率為2.5%,患者的平均FMA評分為(83.57±5.21)。對比兩組患者的FMA評分,可發現觀察組患者的FMA評分值較高,且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要比對照組的短,這說明觀察組患者應用早期康復護理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還能縮短治療的時間,提高治愈情況,降低患者住院的費用,減輕患者及其家屬的經濟負擔。
對兩組患者在治療護理前后均應用NIHSS評分檢查患者的神經功能,其中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前NIHSS評分檢查結果為18.41±4.67和18.38±4.88,在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差異不明顯,護理后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為8.88±5.39、5.96±5.11,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差異均有所下降,但觀察組的神經功能障礙差異明顯更低,這說明早期康復護理有助于與改善急性腦血栓病人的神經功能障礙。
3 討 論
急性腦血栓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較高,但患病早期患者的神智較為清晰,生命體征較為穩定,身體各項功能的恢復功能較強。此時應用早期康復護理幫助患者進行康復指導,具有較高的康復率。隨著患者病情的發展,患者身體各項功能指標下降,意識逐漸模糊,康復訓練的難度將會增加,訓練過程中患者的主動性下降,因而治愈效果就會降低。
早期康復護理就是通過及時科學的康復護理管理有針對性的對患者實施三級康復訓練,應用體系化的管理流程以及康復教育幫助患者進行功能康復護理及指導,降低急性腦血栓病的致殘率與復發率,讓患者早日的回歸到正常的生活。因此,應用早期康復護理對于急性腦血栓病人的身體功能的恢復和痊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總上所述,本研究表明早期康復護理確實在提高急性腦血栓病人的綜合康復情況和提升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有著顯著的效果,因此建議臨床推廣早期康復護理。
參考文獻
[1] 陳捷清,陳麗清,區艷婷,黃文君,梁潔嫦,張楚紅,莫麗君. 急性腦血栓病人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臨床效果分析及對致殘率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8(18):2249-2250.
[2] 曹 慧,徐 慧.急性腦血栓早期康復護理對降低腦血栓患者致殘率的效果[J]. 雙足與保健,2018(1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