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曉玲 譚必濤
“大家早上好!現在進行夜班交接班,現有新冠肺炎留觀患者2人,昨天新入住院1人……”2月25日早上8點,瀘溪縣人民醫院感染科醫生、護士分站兩排,夜班值班護士清亮的交班聲在耳邊縈繞。
感染科是該院整個院區里最遠的一棟樓,建于2003年“非典”后,有著一支很年輕的醫護團隊,平均年齡34歲。自武漢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從1月24日第一例有疫區接觸史發熱需進行醫學留觀的患者入院到2月25日,感染科已接收入院具有指導意見留觀患者31例,解除醫學觀察29例。32個不眠之夜,他們守住了32萬瀘溪人民的新冠肺炎防疫線。
1?迅速響應進入一級戰備
自湖南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后,作為全縣最大的縣域綜合性二級甲等公立醫院,瀘溪縣人民醫院義無反顧地承接了作為瀘溪縣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的任務。
醫院第一時間成立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領導小組。1月22日,該院就進入戰備預備狀態,全院職工放棄春節休假,州內待命不得外出,并保持手機24小時通暢聽候調動。1月23日晚,宣傳科與院感科、信息科連夜篩選、制作疫情有關科普知識在大眾健康宣教電子屏播放,并及時更新微信公眾號動態配合進行公眾宣傳。同時,為讓來院患者及時摸清醫院就診流程,相關科室完善、醒目各類標識100余條,并在醫院各處提示非住院患者盡量減少外出與探視。全院迅速組織職工進行自我防護方面培訓及鄉鎮衛生院人員培訓,一線人員過關考試。同時,多種形式多種方式組織全院職工以院、科室或小組為單位,開展“新冠肺炎”相關知識、迭代更新診療方案學習。
1月24日正是除夕,全院職工取消春節休假進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戰備狀態,緊急復崗。同時,全院發起成立醫療志愿救助小組倡議書。一時間,無數張請戰書與“我志愿加入醫療救助隊”的聲音以微信、簽名、電話等多種形式從醫院各科室迅速傳來。
院黨委書記、院長楊明清與業務副院長張清貴深入現場靠前指揮,發現問題及時動態調整,迅速部署隔離區域,集中資源、集中地點、集中收治疑似患者。醫院成立了專家會診組,負責指導18個鄉鎮衛生院和鄉鎮衛生院分院疫情方面知識、防控、救治、篩查及個人防護等工作。
全縣鄉鎮、社區等地的疑似患者,經當地醫療機構初篩后,只要出現緊急疫情,醫院急救中心就會派出固定的120專車接收疑似患者來院診治并按流程進行疑似病患排除。
醫務救治組這只強大的隊伍由醫院各科臨床醫務人員組成。疫情防疫戰打響后,這支隊伍在醫務部的組織下迅速開展發熱及疑似患者專家會診,制定新冠肺炎救治應對預案,按照互補原則,科學、優化搭配了一個由重癥救治組和三大梯隊組成的醫療救治團隊,其中每個階梯三組成員,每小組配備醫師3人、護士4人,并實行組長管理制,以保證一旦出現疫情,攻防兼顧,殲擊有力。
2?大搬遷只為陣地更牢固
“來,我們一起抬”。1月28日早上,醫院內二科樓內非常熱鬧。大家兩三人一組在整理物品,前一天下午4點50分,瀘溪縣委縣政府作出安排,按學科就近安置原則,緊急安排部署“大遷徙”。
截止1月28日13點,根據縣委縣政府安排部署,舉全院之力,在20個小時內,有序完成了7個科室、189個病患的搬遷,在這批小兒和老年慢阻肺、糖尿病、腦卒中復健病患里,需要輪椅、推床推送的病患達20余人。18點,11個科室科學融合完畢。在新綜合大樓住院區,這一場大搬遷,從喧鬧到安靜,正如它突如其來的發生,又突然消失一樣。此刻,每一層樓每一個科室每一片燈光里,窗外夜色是那樣的靜怡,而力戰病魔的故事還在繼續。
這是一場時間搶奪戰,誰都不知道下一分鐘會面臨什么。
醫學留觀樓環境、內務整理、布局、隔離改造及布置等都需火速完成。結合場地實際,根據留觀樓需要,后勤保障組火速展開行動,爭分奪秒,僅用1天時間,迅速完成了醫務人員生活區、治療區、留觀病區布置,40間留觀病房可接納留觀患者40人。
為縮小發熱患者活動范圍,減少發熱患者或疑似患者的人群接觸,筑牢層層防控線,大廳預檢分診處人員忙著給來院患者有序測體溫并詢問其疫區接觸史,對發熱與未發熱患者進行有效分流,體溫異常者派專人送診。
同樣的每天8點,在瀘溪縣人民醫院綜合門診樓一樓左側一角,工作了14個小時的發熱門診、疫區發熱門診工作人員也完成了交換班交班,拉開了又一個一天兩個班連續10個小時與14個小時工作的帷幕。
3?歲月靜好只因他們負重前行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最讓人迷惑的,是誰都不知道敵人到底隱藏在何方?大家必須時刻準備著。
感染科和發熱門診、疫區發熱門診是整個防疫攻堅戰中的最前沿,醫護人員面對面、手把手進行醫療服務,他們在堅守著,逆行著。
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日子里,隔離區每天只換一次班,每班工作人員一進入工作狀態就是10多個小時連軸轉。他們每天從早到晚,治療、護理、觀察、監測、環境消毒及配合縣疾控中心做好疑似病例采樣,任何一個細節都不敢有一絲松懈。
每班醫護人員一旦穿上防護服進入隔離區就意味精神與身體都和外界隔絕,三道隔離門隔斷了外界的一切,僅靠著對講機配以手語溝通。為了節省物資,醫護人員整整12個小時不吃不喝不入廁。
脫下防護服時,長時間戴手套的手發白了沒有血色,臉上、額頭上滿是一道道壓痕,但他們卻說:“不要緊的,一會就好了。”
在疑似病患檢查報告結果前,即使換班了,他們也不回家、不離開科室、不走出感染科。累了,就趴在辦公室桌上、坐在椅子上、靠著墻上,隨處都能見到他們困倦睡著的身影。多少個不眠夜,他們負重前行。
王麗萍與李作平夫妻就是這其中的代表,他們分別在院感科和CT室工作。疫情襲來,這兩個部門作為醫院的重點部門,夫妻倆從臘月二十八起便一直堅守一線。
作為院感科科長的王麗萍,不僅要肩負全院疫情防控指導、醫療廢物及污水處理指導、信息監測和報送,同時還負責進行公眾科學防控知識的問題解答和咨詢。疫情日漸緊急,僅每天接聽上百余個咨詢電話,就讓她忙得喉嚨嘶啞。
丈夫李作平,更是常常上夜班,家務便丟給了正在讀高三的女兒。大年初一,李作平深夜回到家,看到餐桌上弄好的飯菜和沙發上已熟睡的女兒,心里酸酸但又覺暖心。
4?責任讓她們挺身而出馳援武漢
向玉清,身為醫院感染科主任,她拋開一切,全天堅守在醫院里。從臘月二十八起,家里開沒開鍋不清楚,兒子是在舅舅家還是在自己家也不清楚,但科室里每個留觀患者的情況及全科兄弟姐妹的情況卻如數家珍。作為該院重點科室的領頭人,每一例患者她都親自把關,確定診療方案,積極追蹤檢驗結果,組織會診。她說:“沒時間管家里了,以后再補,現在,患者和全科的兄弟姐妹最重要!” 2月18日,向玉清向醫院黨委提交了一份請戰武漢的申請:“當前瀘溪防控形勢穩定,而湖北多地形勢嚴峻,自己身為共產黨員,理應迎難而上,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2月19日,瀘溪縣人民醫院接到州衛健委關于緊急組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三批新冠肺炎防治醫療隊馳援湖北武漢市的通知,短短幾分鐘,就有來自臨床各科23名醫務人員踴躍報名熱血請戰。當天下午,該院迅速組建的三人小分隊在短短3小時內完成集結,感染科主任向玉清、感染科護士長孫玉枝、ICU護士李冬梅匆匆告別家人,在寒風中與本院送行人員揮手告別,迎風逆行踏上征程,在吉首與其他隊員集合一同奔赴武漢。
2月25日,瀘溪縣人民醫院內科黨支部接到一封來自武漢的入黨申請書,此時,入黨申請書遞交人ICU護士李冬梅和與她同赴武漢的向玉清、孫玉枝三人已在武漢金銀潭醫院開啟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
“我們堅信,我們堅守,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瀘溪加油!”從瀘溪縣人民醫院傳出鏗鏘有力的誓言!
正是這份責任,他們心懷著初心和使命,多少個不眠夜,守候著這片熱土,守候著這萬家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