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斌
為新中國建設貢獻一己之力
末代皇叔載濤,是光緒皇帝的胞弟、末代皇帝溥儀的七叔,晚清乃至民國,在京城內外皆是鼎鼎有名的顯赫人物。
1909年,22歲的載濤赴法國索米爾騎兵學校學習騎兵戰法、相馬理論、改良馬種和馴養軍馬等知識。由于從小打下的底子,加上自己后天的虛心學習,載濤在相馬、馴馬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1950年春,老友李濟深(時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來到載濤家告知,自己已向周總理介紹了載濤的情況,希望載濤能出來為新中國建設貢獻一己之力。不久后,載濤被邀請列席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
1950年8月10日,毛主席親筆簽署委任令:“茲委任載濤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
10月,志愿軍入朝作戰。當時,蘇制卡車等機械化運輸工具不適應朝鮮崎嶇山地,后勤補給存在問題。朱老總直接下達命令,讓馬政局緊急選購2.5萬匹軍馬調往朝鮮前線。載濤和同事們一起奔赴東北、內蒙古等地,如數征購到軍馬及時送到前線。
為進一步熟悉全國軍馬場的情況,1951年起,載濤開始奔赴東北、西北各軍馬場調研,開展馬種改良工作。
載濤在赴甘肅山丹軍馬場調研時,途徑一個小村莊,天黑了就住在這個村唯一的旅館“大車店”里。條件很艱苦,大通鋪,還有夜晚在炕上到處亂竄的耗子和虱子,怕耗子的載濤一宿沒合眼。
后每談及此事,載濤卻不以為苦,反而引為驕傲,他把身上的虱子稱為“光榮蟲”。同事問他:“您哪兒來的這勁頭,一點兒都不比年輕戰士差!”他笑了笑,拍拍腰間的手槍:“當兵的不能怕吃苦,我現在為新中國服務。當年土肥原拿手槍逼著我去偽滿當騎兵總司令被我拒絕,那是我不甘心忍受外侮,寧死也不做民族的敗類?!?/p>
調研中,載濤發現各軍馬場管理水平存在差異,特別是從國民黨手中接收過來的馬政管理機構處于十分混亂的狀態,于是,他和同事們共同起草了《整合與收編各舊馬場》的報告。在此后的一年多時間里,馬政局陸續收編、整頓、整合、擴建軍馬場26個,建立全國性改良軍馬種站50余個。
為少數民族發聲的人大代表
1954年,載濤同女婿達理札雅(蒙古族)、外孫女婿楊復興(藏族)一起當選為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一個家族、三位代表,三個民族,一時引起會場內外的廣泛關注。
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后,1955年5月的一天,載濤來到海淀廂紅旗、廂白旗和香山一帶滿族聚居的村莊調研。載濤一行直接來到廂紅旗村村頭,向村民們詢問生產、生活的情況,村民們告知他:“過去生活沒有保障,整天為吃穿奔命。日本鬼子侵略的時候,受饑挨餓,連混合面都是配給的。國民黨統治時期糧價猛漲,日子更不好過。只有解放了,共產黨來了,領導著人民走上幸福的道路,咱們勞苦大眾才過上了太平日子。”
6月23日,在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載濤發言談了自己赴廣東調研的所見所聞所感:“現在他們的生活大大地改變了,(海南)島上通過居住少數民族高山區域的公路已暢通了,每天有班車到達???。這些實際情形,充分表現出各民族自治的精神,表現出政府如何盡力領導落后的少數民族,迅速走上了繁榮進步的道路?!?/p>
載濤十分注意自己的少數民族身份,他的很多調研和發聲,都跟少數民族生活或民族政策有關。1959年4月18日,載濤參加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并在會上發言:“西藏歷來就是我們祖國的一部分,西藏實現了民族地方自治,我認為這是黨在民族政策上所獲得的偉大勝利。現在在祖國溫暖的大家庭里,過著日益欣欣向榮的日子,使我感到黨對少數民族領導的偉大和正確。”
以自身經歷向臺灣同胞講話
載濤既是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又是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載濤最后一次外出調研是在1963年秋天,在福建調研期間,他將所見所聞記了半個本子?;鼐┖螅谌珖舜蠖盟拇螘h上,他作了專題發言。
“福建今年連續遭受凍、旱、蟲、風、洪五種自然災害,又200多天沒有下雨,受災面積達600余萬畝,全省展開了轟轟烈烈的群眾抗旱運動,終于戰勝了這次大旱災,一是黨的領導的勝利。群眾提出‘天旱地不旱,靠人不靠天,說明在黨教育下的人們提高了覺悟,樹立了信心。二是黨的方針政策的勝利。三是人民公社的勝利?!?/p>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載濤還自覺參加到中共統戰工作中去。1963年除夕,他參加全國政協歡迎從臺灣歸來的國民黨駕機起義人員徐廷澤座談會。后來,他又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發表對臺灣同胞廣播講話:“祖國大陸已經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醫治好舊時代的創傷,向著繁榮昌盛的新中國邁進了?!?/p>
他結合自身經歷,說明全國人民都過上了幸福、安定、自由、平等的新生活,呼吁臺灣同胞“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為重,認清歷史發展的規律,捐棄前嫌,參加到統一祖國的洪流中來,對歷史作出交代,為人民作出貢獻”。
(摘自《文史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