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繼國
4月本是大地回春,人們走出戶外享受春光的時候,但是新冠肺炎一直揪著人們的心。各國陸續發布“禁足令”,讓出門成了難事兒。“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冠病毒”被證實是謠言。在沒有其他特效藥的情況下,人們把期望轉向“定心丸”——疫苗。
其實科學界的抗疫號角早就吹響了,國內外科學家們在疫情發生后就夜以繼日投入到對抗病毒的戰役中。目前,全球有400多名科學家針對COVID-19的研究工作進行討論,至少有12家醫藥公司正在研發相關疫苗。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與Curevac公司、Inovio制藥公司、Moderna公司、葛蘭素史克、Novavax公司、牛津大學、昆士蘭大學、香港大學和巴斯德研究所快速開展合作,啟動了8個疫苗項目。CEPI首席執行官理查德·海切特博士(Dr.Richard Hathchett)表示,計劃在16周內研制出候選疫苗進入臨床測試。昆士蘭大學化學及太空分子生物學系主任保羅·揚(Paul Young)表示,研究小組有望能在“未來六個月”內研發出疫苗。
CEPI(流行病防范創新聯盟)創立于2017年,至今短短三年,有什么“法寶”能加速疫苗研發進程?最終能否成功?
說起CEPI就不得不提及2014—2016年發生在西非的埃博拉疫情。由于應對不足,這場疫情造成11000多人死亡。雖然疫情集中在西非暴發,但在美國和歐洲也發現病例。
傳染病大流行對人類社會影響巨大,世界在不斷緊密連接和發展的同時也“極其脆弱”。一次大流行造成的死亡人數更多,經濟損失更大,我們人類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控制疫情手段。戴口罩、勤洗手是19世紀就開始采取的防護措施,如今遏制病毒有三種方式:疫苗、藥物和生物隔離,面對未來的新興傳染病恐怕得有新的干預措施。
此外,疫苗的研發進度與疫情的控制息息相關。多國政府、企業、基金會與非政府組織(NGO)若能通力合作,疫苗研發將減少很多困難,傳染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將大大降低。
在此背景下,CEPI于2017年1月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啟動創立。CEPI旨在通過提升技術、加速研發疫苗來應對新興的感染性疾病,確保在疫情暴發期間使受影響人群能夠公平獲得這些疫苗。
CEPI總部設在挪威奧斯陸,在英國倫敦和美國華盛頓特區設有辦事處,初始資金4.66億美元,來自挪威政府、印度政府、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惠康基金會和世界經濟論壇,合作伙伴包括多國制藥公司、世界衛生組織和NGO。三年來,CEPI從英國、德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比利時、歐盟委員會等國家和組織陸續籌集資金,目前已籌集10億美元目標中的7.6億美元。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表示后續還將繼續資助,承諾五年資助上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埃塞俄比亞是第一個向CEPI投資的非洲國家。埃政府近日承諾提供30萬美元資金,支持CEPI加速研發疫苗,以對抗包括新冠肺炎在內的新興傳染病和預防未來大流行病。埃政府認為,CEPI的工作對于保護非洲人民的健康至關重要。
CEPI致力于對所有疫情展開研究,目前側重于研究埃博拉病毒、拉薩熱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尼帕病毒、裂谷熱、基孔肯雅病毒。

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于2017年在達沃斯論壇上成立(圖片來源:CEPI)
CEPI還投資了可用于針對未知病原體的快速疫苗和免疫預防開發的平臺技術。迄今為止,CEPI已承諾在疫苗和平臺開發方面投資超過4.56億美元。
CEPI的創立是為應對新興傳染性疾病。世衛組織通常在傳染病暴發后發布疫情預警或風險級別,但自身沒有能力提供合適的疫苗,CEPI將填補這個缺口。
CEPI不直接從事生物醫學研究,其工作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對疫苗進行概念驗證和人體安全測試,并在疾病流行開始前建立試驗性疫苗儲備。第二,資助創新平臺技術,這些技術有可能加速開發和制造針對先前未知病原體的疫苗。第三,支持和協調參與各種能力建設活動,以加強公共衛生系統薄弱或面臨較大風險國家的應對能力。
在疫苗研發領域,這樣的模式是開創性的。疫苗生產商出于商業利益往往對研發突發傳染病疫苗的工作望而卻步。一來疫苗的市場規模有限,能夠測試疫苗的機會有限;二來研發時間太短,測試實驗還常常要在公共衛生體系陷入緊急狀態時進行。這都使得疫苗研發工作難上加難。而世衛組織因為既缺乏資金投入開發,又礙于國際組織對于非營利性的要求,也難以直接從事疫苗研發工作。選擇與CEPI合作似乎是最好的方案。
CEPI在世衛組織的專業知識指導下,選擇世衛組織列出的高危新興病毒推進疫苗研發工作。與醫藥公司合作,可改進疫苗研發技術,加快臨床實驗進度。CEPI的技術支持來源于葛蘭素史克、默克、強生、輝瑞、賽諾菲和武田等有著疫苗生產優勢的醫藥公司,以及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日本東京大學、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等學術機構。新技術還能在聯盟內部共享。例如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投資的德國生物制藥公司CureVac,已經在快速鑒定病毒和研發候選疫苗技術上取得進展。一旦這一技術取得成功,聯盟內所有合作的制藥公司都能與之共享。
CEPI從疫苗研發之初就與合作伙伴加強溝通,鼓勵醫藥公司在短期內降低一些貧困國家疫苗的采購費用,使受疫情影響地區的人們能夠及時獲取。從長遠來看,貧困國家對疫苗的總需求量將增長,意味著醫藥公司和受助國實現“雙贏”。從這一點上來看,CEPI與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的使命是接近的。
CEPI和GAVI都是公私合作的全球衛生合作組織,兩者都致力于疫苗研發和推廣工作。不過GAVI聚焦兒童疫苗,對欠發達國家常見傳染病進行疫苗推廣工作,包括方案指導、資金支持、人員培訓以及疫苗使用過程的信息化建設工作。而CEPI更關注需要緊急研發資金的高危新興傳染病的疫苗研發工作,積極尋求改善各國公共衛生狀況,確保疫苗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公平獲取。
CEPI2019年8月參加了第七屆東京非洲發展國際會議(TICAD 7),并主持高級別小組會議,討論非洲防疫工作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和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開展合作。在尼日利亞,CEPI支持DRASA健康基金會推動尼衛生部門和社區做好預防疫情暴發的工作。在政府衛生部門層面,與州和聯邦級別的尼日利亞利益相關者合作,建立衛生專業隊伍,開展培訓和模擬演練,使其具有預防重大疫情暴發的應對能力。在社區層面,推行青年大使計劃,在中學建立和管理健康與衛生俱樂部,發展和增強青年的能力,推動學校、家庭和社區在健康和衛生相關方面作出積極改變。

這是新冠病毒3D打印模型。病毒表面(藍色)覆蓋的蛋白(紅色),使病毒能夠進入并感染人體細胞(圖片來源:3dprint.nih.gov)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CEPI即宣布資助3個疫苗研發項目,聯合德國生物制藥公司CureVac、美國生物制藥公司Inovio、美國馬薩諸塞州Moderna公司以及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QU)迅速開展疫苗研發工作。CEPI試圖創造疫苗研發和測試速度的新紀錄,海切特博士表示,“這就是CEPI要做的。”
不過,CEPI支持的項目有賴于中國科學家的支持。2020年1月10日,中國科研人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僅用一周左右時間便測得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并向全世界發布,這為后續疫苗的開發爭取了寶貴的時間。相較之下2002年11月至2003年5月,SARS冠狀病毒的測序及共享用了6個月時間。
海切特博士在接受中國財富網專訪時表示:“我要向中國人民致敬,感謝他們為遏制和控制不斷擴散的疫情所作出的真正英勇的努力。全世界都懷著欽佩和感激的心情注視著中國。”
海切特博士表示,與“正常”疫苗研發進程相比,此次迅速測出病毒基因組序列大大加速了疫苗的研發進程,在確定病原體基因組序列之后的16周內,或可研發出能投入臨床測試的疫苗。
在中國發布基因組序列幾小時后,NIAID就開始分析該序列。1月14日,NIAID與Moderna簽署了合作開發疫苗的協議。Moderna在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術的幫助下來生產疫苗。當疫苗注入人體后,mRNA會使人體產生抗體,并觸發免疫反應。Moderna在臨床試驗中已經有9種使用mRNA技術的疫苗,有一種針對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該疾病是由一種與新冠病毒不同但相似的冠狀病毒引起的。冠狀病毒依靠表面突起的一種蛋白質來“刺穿”細胞的防御系統,從而導致感染。MERS疫苗針對一種稱為spike的蛋白,以阻止它進入細胞。從理論上講,科研人員所需要做的就是交換基因序列以適應新冠病毒的spike蛋白,從而生產出新疫苗。MERS疫苗研發的經驗,有助于加速新疫苗的研發。
另一家在CEPI資助下開發疫苗的公司是Inovio,他們于當地時間1月11日上午開始疫苗研發。Inovio也有一種MERS疫苗,研發進度要比Moderna的疫苗快,已經進入人體試驗階段。據深圳《晶報》報道,Inovio與中國北京艾棣維欣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也在聯合開發疫苗。該疫苗目前已完成動物實驗,臨床前準備工作已進入尾聲,如審批進展順利,預計4月份可正式申報臨床試驗。這是由CEPI協調并促成的中美國際合作重要成果。
與此同時,CEPI還資助了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他們正在開發“分子鉗”疫苗平臺,這是一種轉化技術,可針對多種病毒病原體進行有針對性的且快速的疫苗生產。該項目的負責人之一、分子病毒學家Keith Chappell表示,“理想目標”是從現在開始的16周后,能夠為即將開始的人體測試準備好候選疫苗。昆士蘭大學化學及太空分子生物學系系主任保羅·揚稱,一切順利的話有望能在“未來六個月”內研發出疫苗。
2月3日,CEPI與葛蘭素史克就疫苗研發展開合作。葛蘭素史克的佐劑系統同樣有助于縮短疫苗研發時間。佐劑能夠增強抗原的免疫原性、應答速度及耐受性,同時可降低抗原的用量,或者達到免疫保護程度所需的接種劑量。因此,在應對疫情的時候,一定劑量的疫苗抗原,加入理想的佐劑后,可用于生產更多支達到既定效果的疫苗。佐劑技術之前已成功地用于應對流感大流行,是應對疾病大流行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技術解決方案。
3月10日,CEPI宣布再投資440萬美元,與Novavax公司和牛津大學合作快速開發候選疫苗。CEPI將為Novavax公司提供初始資金,為第一階段試驗做好準備。CEPI支持牛津大學的資金將用于生產臨床前和第一階段測試所需的疫苗材料。3月18日,CEPI向香港大學(HKU)提供62萬美元初始投資,以對候選疫苗進行臨床前測試。3月19日,CEPI資助了第八個候選疫苗研究項目。CEPI向巴斯德研究所牽頭的研究團隊(包括奧地利生物技術公司Themis和匹茲堡大學)提供490萬美元初始投資,支持臨床前測試、疫苗材料的生產以及第一階段研究的準備工作。通過此次合作,CEPI在疫苗研發方面的總投資達到了2920萬美元。
為了加快疫苗研發進度,增加成功機會,CEPI呼吁國際社會緊急撥款20億美元,以便從一開始就擴大候選疫苗的數量,并為這些候選疫苗的臨床試驗提供資金。挪威政府2月17日宣布額外提供3600萬挪威克朗(約346萬美元),德國政府3月11日追加撥款1.4億歐元(1.57億美元)。3月26日,二十國集團發表應對COVID-19特別峰會聲明,呼吁向CEPI和GAVI提供資源。英國政府當天即宣布為CEPI籌集2.1億英鎊(2.7億美元)資金。
此外,CEPI還廣發“英雄帖”,向全球發布了征集建議書,尋求聯盟外的國際合作,邀請申請者提交研發對抗病毒的疫苗新技術。
除了關注此次疫情,CEPI持續開展埃博拉病毒(Ebola)、拉薩熱病毒(Lasa Fever)、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MERS-CoV)、尼帕病毒(Nipah)、裂谷熱(Rift Valley fever)和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Fever)等高危傳染病致病病毒的疫苗研發工作,目前集中研究三種傳染病:MERS、尼帕和拉薩熱。MERS病毒自2012年以來就一直潛伏在中東地區的駱駝宿主,可以通過人與人親密接觸傳播,約三分之一的感染者死亡。被稱為“生化武器”的尼帕病毒潛伏在狐蝠宿主,是1999年馬來西亞最主要的傳染病,如今在孟加拉國和印度仍會定期暴發。
拉薩熱是發生在西非的一種病程1至4周的人畜共患疾病,是通過老鼠等嚙齒類動物傳播的,而且專門出現在埃博拉疫情暴發的西非地區,每年有成千上萬人受到感染。在CEPI的資助下,科學家在老鼠和猴子身上測試這三種疾病疫苗,確保其安全性后投入一期臨床測試。比如CEPI資助奧地利生物技術公司Themis,推動開啟拉薩熱疫苗臨床前測試階段研發,并助其將候選疫苗推進到概念驗證階段。
埃博拉病毒是人類有史以來所知道的最可怕病毒之一。2018年8月,非洲剛果(金)暴發了新一輪埃博拉疫情,CEPI為該國貢獻關鍵的疫情防控戰略指導。CEPI與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達成協議,合作開發一個使用合成自我擴增RNA(saRNA)的疫苗平臺,并在此基礎上開發一種合成疫苗系統。該系統可針對埃博拉、馬爾堡病毒和狂犬病等多種病原體定制疫苗。CEPI還和美國制藥公司默克(Merck)一起推動針對埃博拉病毒的rVSV-ZEBOV疫苗研發。如今,埃博拉疫苗Ervebo已經通過世衛組織預認證,其前身正是rVSV-ZEBOV疫苗。未來,CEPI將會繼續資助埃博拉疫苗的研發,因為埃博拉病毒有上百種菌株,而rVSV-ZEBOV疫苗只能對抗其中的一種。
除了資助疫苗研發,CEPI提前模擬當疾病暴發后所需要進行的大規模測試,包括物流運輸、倫理批準以及法律協議。這些測試是非常關鍵的。在疫情暴發期間,官僚制度占用的是時間和生命。CEPI通過得到疫苗研發、生產和分配的最快速許可,確保疫苗接收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接種疫苗。一旦傳染病暴發,醫療工作者就會及時得到安全且可能有效的準產品,并按計劃投入使用。
盡管一連串的疫苗研制消息受到了熱烈歡迎,這些歡迎也反映在了全球股票市場,但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一種有效的冠狀病毒疫苗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容易。研制安全可靠的疫苗是一項歷時長、風險大、成本高的工作。疫苗的開發需要經歷多個階段——從發現到動物試驗,一直到多個不同階段的人體試驗。這還不包括疫苗進入市場需要通過的所有監管要求。這些步驟常常成為疫苗開發的瓶頸。注冊、監管審批和大規模生產都需要時間。這顯然難以應對傳染病的突然暴發。
從歷史上看,人們發現埃博拉病毒至今已有40多年,研究人員用了十余年時間才研發出疫苗,直到2014—2016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暴發一年多后才投入使用,雖然疫情最終得以控制,但這場疫情最終導致的經濟損失高達530多億美元。據估計,“非典”疫情帶來的社會經濟損失每例超過500萬美元,2015年韓國暴發的MERS疫情每例超過5000萬美元。新冠肺炎造成的經濟損失目前還難以估計。但CEPI預計,它將遠遠超過此前任何一種傳染病。海切特博士呼吁,與這些損失相比,開發疫苗的成本微乎其微,因此需要社會各界更多關注并共同承擔這些成本。
疫苗不能預防所有疾病,還需要不斷開發新的治療方法。疫情當下,公共衛生手段防控仍重要,必須要提前做好預防工作。海切特博士認為,如果現在能迅速研制出一種疫苗,即使疫情繼續蔓延或在今年晚些時候再次達到高峰,醫護人員也可以占據主動,從遏制擴散變成有能力預防感染。
CEPI這樣的合作聯盟是史無前例的,沒有人知道它能否成功。但全球最大的衛生機構、制藥巨頭和各國政府能攜手一起工作,意味著通過廣泛的國際合作,人類一定能在抗擊傳染病上取得進展,最終實現CEPI的使命——創造傳染病不再威脅人類的美好世界。

CEPI通過得到疫苗研發、生產和分配的許可,確保疫苗接收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接種疫苗(圖片來源:UNMEER / Aalok Kana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