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健編輯/青鳥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這是一場義無反顧的出征,上海向湖北派了9批1640名醫護人員奔赴武漢。英雄逆路行,丹心戰疫情。上海市東方醫院援鄂醫務工作者牢記習總書記的囑托,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好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同新冠病毒作殊死搏斗。
方艙中的李昕醫生:
我是2月9日進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的,之前在家隔離,有發熱、胸悶的現象。通過社區進了方艙醫院,剛進來看到這么多人,我十分害怕、恐慌,心跳加快,晚上無法入睡,造成血壓升高。那天晚上突然身體開始發抖、出汗、腿發軟,我馬上讓護士叫醫生。那天是李昕醫生值夜班,當她了解我有糖尿病時,急忙叫護士測血糖,原來是低血糖。她急忙拿來牛奶、點心讓我吃,不久血糖升起來了。她不放心,在我床邊多次問我情況,當她發現我情緒失控、焦慮時,就安慰我、疏導我,解釋新冠肺炎不可怕,只要有好的情緒、好的營養就能戰勝它。
我每天打胰島素,因為來方艙時間長,筆芯藥用完了。她了解后跟指揮部聯系,多次反映我的情況,最終讓我得到相應的治療(指李昕醫生想方設法為患者轉院一事——筆者)。如果不是心里時刻裝著患者的醫生,是做不到這些的。
還有一事也想說一說。因為我被隔離,但家里還有86歲的雙親,且都有心血管疾病,當我得知李醫生是心內科的醫生,就向她問詢了我父母用藥情況。現在問醫問藥的大事小事,我都馬上想起她,離不開她了!像她這樣有愛心、不計得失的醫生值得贊。醫者仁心,她認為醫務工作者不僅是治病,還幫助患者穩心定神,才能更好地救助他們。
山川磅礴任風雨,砥礪前行抗病毒。實際上,我認識她是因為看到防護服上寫著“加油武漢”;看到她們疲憊的樣子,我心都是痛的:自己的兒女也這么大!她們舍小家為大家,謝謝醫務工作者!為了武漢,你們都是英雄!

患者 汪蕓清
看完感謝信,筆者被信中流露出的真摯情感深深打動。找到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國際應急醫療隊(上海)隊員、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醫生李昕,請她還原事情經過。
原來,汪阿姨經由社區2月9日進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但因為不習慣大空間里日夜亮燈,加上她的血糖忽高忽低,李昕醫生非常擔心阿姨的病情一旦加重,就可能會有不測。
作出這個判斷,是因為李醫生十分清楚患者的治療窗口期不可錯失,她說一些年輕人最終不治,也與窗口期沒抓住(忽視)有關。方艙醫院沒有輸液治療的安排,而汪阿姨入院后一星期,CT顯示肺部的狀況依然停滯不前,看來口服藥對于她作用不大。于是,李醫生連續幾天尋求方艙醫務部的幫助,尋求輸液等臨床治療的機會。終于,在醫療隊執行隊長孫貴新等醫生的努力之下,阿姨成功轉至中南醫院住院治療。

因為覺得李醫生不僅治病還治心,汪阿姨在方艙醫院里大事小事都愛咨詢她。因此,哪怕休息,李昕醫生也常常通過帳篷值守人員為汪阿姨開醫囑,還加了微信;汪阿姨把自己年邁的父母拍的片子、吃的藥,陸陸續續發給心內科醫生李昕看,征求她的意見;2月24日住進中南醫院后,汪阿姨拿到藥、參加臨床試驗,都要拍成圖片,讓李昕醫生一一驗過。汪阿姨住進方艙醫院半個月,自從低血糖那晚以后,天天說“李醫生,您帶孩子來黃鶴樓,我帶你們轉。”“阿姨,真淳樸,真善良!”李昕醫生笑著說,“現在我都成了阿姨的‘家庭醫生’了。”
這些細節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汪阿姨對李醫生說:“你在醫院肯定是受歡迎的醫生,你性格好,不怕煩。‘醫者仁心’,我覺得說的就是你。”
3月3日,汪阿姨的肺部CT顯示已經明顯吸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