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心璐(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編輯/暖陽
3月24日夜間23點,一位自覺胸悶、持續得不到緩解的患者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急診就診時,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在完善肺部CT檢查后,醫院心血管內科團隊及急診醫護人員及時進行救治,患者轉危為安。
42歲的吳先生(化姓)家住蘆潮港,3月23日晚上自覺胸悶,持續半小時后緩解,并沒有引起他的重視。3月24日晚上11點左右,吳先生在酒后覺得胸悶加重,而且一直沒有緩解的跡象,吳先生的妻子帶著他到六院東院急診就診。在急診測溫的地方,吳先生突然倒地,心跳呼吸暫停,家屬馬上呼救。急診醫學科的多名護士和值班醫師徐健飛、胡國勇將體重近200斤的吳先生抬到搶救室搶救。徐醫生立刻請心血管內科朱彥蓉醫師前來會診。在詳細了解病情后,并結合心電圖等提示,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診介入治療的黃金時間是6小時內。因為是疫情非常時期,醫院以最快速的時間對吳先生進行了CT、血常規以及流行病學的確認,排除新冠的可能。
時間就是生命,吳先生需要盡快啟動急診介入治療,否則會有猝死風險。朱彥蓉醫師與急診科醫生護士一同參與搶救,經過氣管插管、17次電除顫,患者終于轉危為安。復查心電圖后,朱彥蓉立即電話聯系陳彬副主任醫師、曾金美主治醫師以及云曉君護士進行急診冠脈介入手術。
心血管內科醫護團隊在凌晨1點50分進入DSA手術室。由于氣管插管等原因,吳先生情緒十分不穩定,而且劇烈嘔吐,無法配合手術。陳彬副主任醫師、曾金美主治醫師、朱彥蓉醫師、云曉君護士、董紫薇護士五個人共同協助仍舊無法使吳先生配合手術。心血管內科邀請麻醉科陳軍主治醫師會診后,決定使用全身麻醉,爭分奪秒,挽救生命。整個手術一直持續到凌晨5點30分,在大家齊心合力之下,終于成功完成了吳先生的介入手術,在閉塞的血管中植入支架,重建了生命之橋,患者轉危為安。天還未亮,醫護人員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準備第二天的工作。目前,吳先生在病房中繼續進行藥物治療,恢復得很好,他十分感激醫護人員的救治。
吳先生平日無明顯胸悶胸痛,但是存在多種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比如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此次胸悶并未引起重視,而且發病前還有暴食飲酒,發病后還乘坐私家車至急診,在到達急診室門口心臟驟停,命懸一線。如果在路上發生心臟驟停,后果不堪設想。心血管內科陳彬副主任提醒大家,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在有胸悶胸痛癥狀的情況下,千萬不可忽視,一定要盡早到醫院就診,在發病后不能自行來醫院,應盡快撥打120救護車運送至醫院,以保障運送途中的安全。特別提醒大家居家期間不能胡吃海喝,要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睡眠習慣、適當鍛煉身體,不要等到發生危險,追悔莫及。

在疫情期間,像這樣的生死搶救,經常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上演。在抗擊新冠肺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心血管內科團隊沖鋒在一線,多線作戰,在科主任陳忠的帶領下,一方面全力支援發熱門診一線,另一方面還承擔起救治非新冠肺炎急危重癥患者的重任,齊心協力護佑生命,為疫情期間的急性心梗患者搭建起生命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