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春華
(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19)
銅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銅礦資源更是不可再生的短缺資源[1]。硫化銅礦的浮選是獲取銅金屬的重要粗加工環節,而硫化銅礦物的浮選主要是將硫化銅礦物與硫化鐵礦物及脈石分離。因此,提高銅硫浮選分離[2-4]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湖北省某銅礦始建于2003年1月的單一的銅礦山企業。通過歷年多次擴建和技術改造,擴建后形成采選處理能力為1200t/d。礦山采用地下開采方案,形成兩套供礦系統:分別為豎井提升系統和斜井提升系統。其中,斜井供礦的提升能力為300t/d~400t/d,豎井供礦提升能力為800t/d~900t/d。自建廠以來,由于生產工藝流程不合理,以及主要設備的落后與老化,存在破碎產品粒度過大,磨浮系統能力偏小,浮選時間不夠,流程不通暢,現場跑冒滴漏情況嚴重,設備的規格、數量不夠等問題,造成生產流程不穩定,處理能力低,生產指標不理想等問題。為此,礦山企業針對現存在的問題進行碎礦系統、磨浮系統等多項選礦技術改造。改造后,生產能力提高到1600t/d,有效的利用了礦產資源,提高了礦山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湖北省某銅礦礦床的礦石類型主要是含銅花崗閃長斑巖,其次為含銅砂質頁巖。
礦石中主要的金屬礦物為黃銅礦[5]、黃鐵礦、褐鐵礦、白鐵礦;次為閃鋅礦、輝鉬礦、磁黃鐵礦、輝銅礦、斑銅礦、銅藍、黝銅礦、自然金、銀金礦,脈石礦物主要為斜長石、石英、角閃石等。原礦的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見表1。
選礦回收的目的銅礦物主要以黃銅礦的形式存在,原礦平均品位Cu0.6%~0.7%,S1%~3%。

表1 化學成分分析結果 /%
原設計處理原礦為1200t/d,最大給料粒度450mm,采用一臺型號為980mm×1240mm槽式給料機給料,粗碎為一臺PEZ400×600顎式破碎機,處理能力不能滿足1600t/d生產能力的要求。
粗碎后的礦石經№1膠帶輸送機(帶寬B=650mm)輸送到PYB1200圓錐破碎機,圓錐破碎完之后通過№2膠帶輸送機(帶寬B=650mm)將物料送至粉礦倉上部的振動篩進行檢查篩分,篩上物料通過№3膠帶輸送機(帶寬B=650mm)返回到PYB1200圓錐破碎機進行破碎,篩下物料直接進入粉礦倉。
由于PYB1200圓錐破碎機緊邊排礦口設置過大,造成破碎完之后產品粒度偏大(一般-25mm~30mm),將負荷全部壓在球磨機上,違背了“多碎少磨”的原則,造成能耗一直偏高,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粉礦倉直徑為10m,設計容積500m3,物料進粉礦倉為單點卸料,造成細礦倉有效容積減少,實際存礦量只有700t~800t,存礦時間約為18h。因此,粉礦倉不能很好的銜接粗碎和磨礦作業。
現有設備處理能力為600t/d,共分成兩個系列。單系列格子型球磨機和螺旋分級機形成閉路磨礦分級流程,磨礦采用一段磨礦流程,控制磨礦細度-200目65%左右。
格子型球磨機2臺,規格Ф2.1×3.0m,安裝功率210kW。沉沒式螺旋分級機2臺,規格2FLC-1200,安裝傾角:22.3°。
選廠擴能后,生產規模由600t/d增加到1600t/d,現有的設備和設施均不能滿足要求。格子型球磨機和螺旋分級機形成閉路磨礦分級流程。但是由于分級機安裝傾角過大,導致溢流跑粗(溢流細度-200目50%),返砂無法返回情況嚴重,造成浮選粒度過粗,影響浮選效果,并帶來能耗和鋼耗增加的不利影響。
選礦廠生產的浮選流程采用優先浮選流程,優先浮選銅礦物。原礦中函硫較高,由于硫精礦生產指標不高,且銷路不好,生產中未單獨產出硫精礦,硫在浮選浮選尾礦中直接排入尾礦庫。工藝流程圖見圖1。

圖1 原有選礦工藝流程圖
主要浮選設備:
粗掃選采用6A型浮選機共計16槽,單槽有效容積2.8m3。
精采用5A型浮選機共計6槽,單槽有效容積1.1m3。
由于進入浮選流程的物料粒度較粗,生產流程過短,粗選和精選設備配置不合理,礦石性質變化頻繁,生產水質不理想等原因,造成生產不穩定,生產指標不好,回收率偏低。
原有選礦廠的藥劑種類為:石灰、黃藥、松油等,藥劑的添加方式為人工手動添加。
由于藥劑制度的不合理性,造成藥劑添加不穩定,波動大,導致浮選作業生產不穩定,生產指標時好時壞,難以實現持續穩定的給藥。
技改前現場生產指標結果見表2。

表2 技改前生產指標 /%
(1)針對現有設備能力不足的情況,對主要設備進行更換,更換包括:原礦給料機、顎式破碎機、細碎圓錐破碎機、振動篩、皮帶給料機以及3條膠帶輸送機。通過調整顎式破碎機和細碎圓錐破碎機排礦口,科學合理的分配各段破碎比,平衡各段做的負荷,充分發揮破碎機的性能,提高處理能力。
(2)對篩孔尺寸進行調整,將原有的32mm×36mm篩孔改為14mm×36mm篩孔,篩分效率85%,嚴格控制破碎產品粒度,實現“多碎少磨”的特點,提高破碎能力。
(3)由于原有細碎車間、篩分車間廠房老化嚴重,改造后新增細碎車間,對原有篩分車間進行加固處理。
(4)原有粉礦倉容積小,改造后新增一個直徑為10m的圓形礦倉,有效容積820m3,可堆存礦石1300t,儲礦時間20h。
(5)原有選廠碎礦系統沒有連鎖控制,各緩沖礦倉、粉礦倉中料位計無法使用,料位信號沒有與破碎車間連鎖。改造后,對碎礦系統設置連鎖控制系統,對系統內各設備的開、關機實現連鎖控制,料倉內增設料位計,將料位信號反饋到碎礦系統的連鎖控制系統內。
(1)替換原有的濕式格子型球磨機為溢流型球磨機,磨機的規格:MQYφ2700×3600,2臺,單臺裝機功率400Kw,單臺處理能力為845.52t/h,兩臺磨機的負荷率94.5%。
(2)將Ф1.2m沉沒式雙螺旋分級機改成水力旋流器,與溢流型球磨機形成閉路磨礦。規格為FX500-GT-S1X2,嚴格控制溢流細度為-0.074mm占65%。
(3)新增1#渣漿泵,用于水力旋流器給礦,渣漿泵的處理能力:單臺流量Q=130m3/h~200m3/h,礦漿重量濃度:C=55%,磨礦細度:-200目占65%,礦漿比重1.55t/m3,幾何揚程:H0=25m~30m。
(4)修改原則流程,將原有的優先浮選流程改成銅硫混浮再銅硫分離的原則流程,改造后原則選礦工藝流程圖見圖2。

圖2 改造后選礦工藝流程圖
(5)更換所有的浮選機,銅硫混浮粗掃選選用充氣機械攪拌式浮選機,規格型號為XCFⅡ/KYFⅡ-8m3,一共18槽。銅硫混浮精選和銅硫分離浮選作業之后選用充氣機械攪拌式浮選機,規格型號為XCFⅡ/KYFⅡ-2m3,一共26槽。為取得較好的浮選效果,配置了鼓風機給浮選機充氣。
(6)增加一套控制系統,控制內容包括:球磨機的給料、給水自動控制及調節;渣漿泵變頻調速并與泵池液位信號連鎖;渣漿泵變頻信號與旋流器給料壓力連鎖控制;旋流器的分級粒度、濃度檢測,并根據粒度、濃度參數自動調整相應的工藝參數。
在磨浮廠房內設置新的藥劑制備間和給藥室,采用高位給藥方式將藥劑送入給藥點。藥劑種類為:碳酸鈉、硫化鈉、丁基黃藥、Z-200和2#油五種,其中Z-200和2#油采用原液添加,碳酸鈉、硫化鈉和丁基黃藥制備成10%濃度后添加。
新增一套藥劑自動控制系統,藥劑添加采用全自動給藥機進行自動控制浮選加藥量,每個加藥點的藥劑用量可在中央控制室進行顯示和調整。
(1)碎礦系統經過技術改造后,通過較為合理的分配各破碎段的破碎比,適當的調整篩孔尺寸,控制最終破碎產品粒度-12mm占95%,真正的實現了“多碎少磨”,降低了碎礦產品的能耗,破碎系統日處理能力由1200t/d提升到1600t/d。
(2)通過替換現有的球磨機,采用高鉻合金球,提高球磨機的填充率,將Ф1.2m沉沒式雙螺旋分級機改成直徑為500mm的水力旋流器,使磨機的處理能力由1200t/d提高到1600t/d。
(3)將優先浮選流程改成銅硫混浮再銅硫分離的浮選流程,更換現有的浮選機,銅精礦品位19.11%~21.32%,回收率86.44%~89.70%。與銅優先浮選工藝相比,銅硫混浮再分離工藝選礦指標銅精礦品位提高2%,回收率提高了3%~6%。
(4)新增藥劑自動控制系統,全自動給藥機進行自動控制浮選加藥量,實現了給藥系統均勻、連續、自動給藥,降低了藥劑用量,節省了要是使用成本,且使浮選指標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5)綜上所述,經過一系列的技術改造后,選礦產的日處理能力由1200t/d提升到1600t/d,銅精礦品位19.11%~21.32%,回收率86.44%~89.70%,藥劑消耗和鋼耗降低明顯,實現了企業擴產增容,節能降耗的要求,取得了較好的選礦經濟及技術指標,年可增加經濟效益約4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