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彥奇,曹立揚,陳繼章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一隊,河南 鄭州 450000)
在礦山資源開發中,由于不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導致地質災害發生,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造成了很大威脅,所以需要加強對礦山地質災害的治理工作。在地質災害治理中,礦山地質災害是重要分支,分布比較廣、潛在隱患比較大,所以需要對礦山地質災害進行詳細分析,加強對礦山地質災害的治理,更好的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和自然和諧發展。
礦區位于河南鄭州城北2°方位,直距16km處。區內屬丘陵地貌,東北高,西南低,沿溪為河谷平地,最高點海拔356.46m,最低點海拔108.49m。礦區兩條北東向溪流及東南部一條東西向溪流與礦區南部小河匯合。山坡坡度多在25°~35°之間。
礦區地處南嶺東西向復雜構造帶,經歷多期多階段構造地質作用,加里東構造旋回形成區內褶皺構造基底,并使部分地層遭受混合巖化。礦區有兩條南北向斷層,其他構造主要表現為一些NNE及近EW向的構造小裂隙及硅化破碎帶,這些小裂隙或破碎帶規模不等,一般寬度0.1m~1.5m,延長數米~十余米,呈不規則團塊狀分布,部分裂隙見后期巖脈充填。這些小構造屬區域大構造次級小構造,同時亦為礦區風化殼的形成及稀土元素的富集提供了構造有利條件[1]。
(1)松散、軟弱工程地質巖組。主要分布在低洼地帶及地表淺部風化帶,主要巖性為粘土、砂質粘土等。該巖類分布較廣,厚度變化大。巖石松散軟弱,強度低,工程地質性能差。
(2)半堅硬工程地質巖組。礦床分布在地表及淺部風化-半風化殼內,經工程揭露控制各塊段礦體賦存在當地最低侵蝕基準面以上,自然狀態下的風化殼中的石英顆粒呈粉、細、粗砂狀,且具有鈣、泥質膠結現象,呈稍濕狀態,采用露天方式開采,邊坡較為穩定[2]。但隨礦山采礦階段,局部暫時會形成高陡邊坡,風化殼中高嶺土遇水易膨脹,因而厚度極大的全風化層有可能會在降雨等因素的誘發下產生邊坡失穩現象(如崩塌、滑坡等)。
總之,項目區工程地質條件一般,坡面的穩定性較差,同時降雨條件下容易形成片流剝蝕、搬運。
(1)地質環境破壞較為嚴重。在礦山資源開發中,由于不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會對表層的地質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破壞。①地形地貌景觀破壞表現為山體破損、土地毀壞(主要指土壤侵蝕和毀損)、植被破壞等;②礦山地質災害及隱患: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隱患、次生災害(主要指攔砂壩的潰壩);③采礦遺留的尾砂大量堆積,一方面壓占大量土地,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堆放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直接威脅下游周邊植被。
(2)社會影響大。在礦山資源開發中,由于大多數礦山都有比較密集的人口,如果發生地質災害,就會對當地人們的生活和生產造成很大影響,造成比較大的社會影響,但是對礦山地質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對礦山地質災害進行科學的評估,然后進行相關治理,改善礦山的生態環境[3]。
(3)評估治理資金投入不足。在礦山資源開發中,為了更好的解決礦山地質災害問題,需要投入大量的治理資金。但是現階段,很多礦山開采企業,對礦山地質災害治理工作不夠重視,對這方面的投入資金不足,嚴重影響了礦山地質災害治理效果。
(1)現狀評估。在對礦山進行現狀評估中,需要根據礦山開采特點和地質環境情況確定合理的評估范圍,然后對地質災害危險程度進行合理評估。在對礦山地質災害評估中,需要對礦山地質災害形成的地質環境條件、分布類型進行合理分析,對誘發因素進行判定,然后對礦山地質災害的危險性做出評估,更好的應對礦山地質災害。
(2)預測評估。所謂預測評估主要對礦山建設場地鄰近地區可能誘發的地質災害進行科學的評估。
需要對礦山建設自身可能遭受地質災害隱患做好預測,然后采取相關的治理措施,更好的應對礦山地質災害,降低礦山地質災害對人們生活和生產的影響。
(3)綜合評估。在對礦山地質災害評估工作中,通過地質災害危險性和防治難度,對礦山開采適宜性做出評估,更好的對礦山地質環境進行治理。
(1)礦山地質災害治理工作思路。針對礦山區地質環境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地質環境問題,方案設計思路如下:①以巖土工程措施為主,對礦區現有地形地貌進行合理改造,分區分塊,將治理區總體地形改造成為多級寬平臺與緩坡地,使之形成平面上相間排列、空間上錯落有序的地形,以利于土地的重新利用及水土保持;②對整理后的礦區地表土進行生物化學改良,使其適合植被或農作物生長;③合理規劃地表水截、排、蓄設施,使治理區地表徑流有序進出;④整治和改良后的礦區土地以種植經濟樹種為主,并結合灌草綠化,全面防止水土流失。
(2)礦山地質災害治理方法。在礦山地質災害治理中,為了更好的對礦山地質災害進行治理,需要根據不同的地質災害,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把相關的地質災害危害降低最小程度。
(3)礦山地質災害監測方法。在礦山地質災害治理中,礦山地質災害監測是非常重要一部分,通過礦山地質災害監測工作,可以更好的對礦山地質災害進行治理。在礦山地質災害監測中,人工巡視的方式主要是針對發生頻率比較大的災害,通過加強人工巡視力度,可以更好的對礦山地質災害進行治理。另外在礦山地質災害治理中,通過遙感技術可以對礦山地質災害進行更加精準的檢測,而且所檢測的范圍更加的廣。

表1 地質災害類型及治理方法
隨時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各種礦產資源需求是越來越多,為了更好的更好的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需要對礦山地質災害進行治理,做好礦山地質災害預防工作,更好的應對礦山地質災害,降低礦山地質災害對人們影響,促進礦山開發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