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雅
(新鄉市中心醫院頭頸乳腺一科,河南 新鄉 453000)
改良根治術是目前臨床治療乳腺癌的首選方案,可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期,但同時可使其乳房完整性受損,影響其身心平衡狀態,使其生存質量進一步降低。臨床研究[1]表明,自我效能水平低下是導致乳腺癌患者術后心理負擔嚴重、功能鍛煉依從性低的主要原因,可對其術后恢復、生存質量、后續家庭功能造成嚴重負面影響。自我效能理論是指患者成功完成特定目標或應付困難的信念,可有效激發患者自身潛能,是促使其行為改變的理論框架,已廣泛應用于臨床[2]。此外,配偶是乳腺癌患者主要支持者及照護者,其心理狀態及行為可對患者造成直接影響。本研究選取行改良根治術治療乳腺癌患者137例,分組研究配偶支持聯合自我效能理論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新鄉市中心醫院行改良根治術治療乳腺癌患者137例,按入院時間順序隨機分為試驗組(n=69)與對照組(n=68),2組患者的年齡、乳腺癌分期、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等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2組基礎資料比較
1)納入標準:均符合乳腺癌診斷標準[3],且經病理學檢查確診;均行改良根治術治療;術后各項生命體征均正常且意識清醒;均為已婚女性;配偶均可進行全程陪護;均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患者或其配偶存在嚴重軀體疾病、精神類疾病、視聽、溝通障礙;晚期乳腺癌患者;預計生存期≤1年;合并嚴重術后并發癥;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入院后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簡單口頭健康教育,介紹病區環境及飲食注意事項;對患者及其家屬不良心理狀態予以簡單疏導,囑托患者及其家屬做好手術準備;術后嚴密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注意觀察切口及引流管情況,講解術后康復鍛煉基礎知識,囑患者依照自身情況進行鍛煉;出院時交代患者及其家屬復查時間,囑其按時復查,每月進行1次電話回訪,了解患者基本情況。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配偶支持聯合自我效能理論護理干預。1)成立護理工作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負責護理基礎知識、溝通技巧、自我效能理論培訓、護理工作監督、指導,另選取5名性格外向、具有親和力的護師擔任組員,培訓結束后對小組成員進行考核,成績合格后準許實施護理干預,保證其可靈活運用自我效能理論實施護理干預。2)患者狀態評估:入院時主動接待患者及其家屬,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建立相互信任、親切的良好護患關系;術后通過視、聽、問等方式了解患者內心狀態,總結引起其心理負擔的因素。3)配偶指導:將患者狀態評估結果告知配偶,講解乳腺癌術后康復策略,包括肢體功能鍛煉、皮膚按摩等照護技巧,予以審美指導,使其建立科學審美觀;針對患者情況與配偶共同制定健康促進計劃,并引導其全程配合護理工作,對患者予以親情支持,營造良好家庭氛圍,使患者深切感知堅強精神后盾,堅定康復信心,促使患者自我效能建立;囑托配偶每日陪伴患者時間不低于2 h,同時陪同患者完成功能鍛煉,增強支持感與安慰感,保持良好精神與身體狀態,避免引起患者猜疑,增加患者無用感、犯罪感等不良情緒。4)主觀能動性激發:針對患者狀態評估結果對其進行個性化健康教育,包括術后康復知識、義乳知識、術后潛在并發癥及預防等內容,根據患者健康教育結果及其個體需求及時調整健康促進計劃;責任護士向患者演示術后自我護理及康復鍛煉方法,鼓勵其自主完成沐浴、進食、排泄等簡單生活行為,促進其自我照顧及社會功能恢復,增強其自我存在感;通過舉例使患者深切感知功能鍛煉益處,制定明確康復目標,激勵其積極參與術后功能鍛煉,對患者的進步予以肯定,使其體驗成功,充分調動其自身潛能,增強自我認可感;同時鼓勵恢復良好患者進行經驗分享,提高其鍛煉信心,增強其自我效能感。5)心理疏導:引導患者訴說內心感受,耐心傾聽患者因疾病產生的不良情緒,用合適語言表達對患者的同情與理解,同時根據其意愿及需求對其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糾正其錯誤認知,告知其樂觀心理狀態是促進機體康復的關鍵,使其重建良好心理狀態;指導配偶正確溝通技巧,鼓勵其多陪伴患者,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多體貼關心患者,使患者深切感知家庭溫暖;指導患者通過心理暗示、意識轉移等方式自我調節不良情緒,通過冥想法、腹式呼吸、自我對話等自我指導性訓練使內心情緒保持穩定,同時通過散步、聽音樂等方式分散不良情緒,合并失眠患者還可通過肌肉放松訓練促進睡眠;引導配偶多與患者進行感情交流,回憶過往愉悅經歷,營造溫馨家庭氛圍,增強患者抗癌信心。6)院外護理:出院后責任護士通過微信與患者保持聯系,了解其身體及心理狀態,根據其具體情況予以針對性指導,同時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最新健康教育知識,對其康復知識進行持續性補充。護理干預持續至出院后3個月。
1)采用自制“乳腺癌術后功能鍛煉依從性評價量表”評估2組術后功能鍛煉依從率,包括身體鍛煉、術后注意事項、主動尋求建議3個維度,總分18~72分,60~72分為依從,48~59分為較依從,<48分為不依從,術后功能鍛煉依從率=(依從+較依從)例數/總例數×100%。2)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評估2組護理前后自我效能感水平,共10個項目,總分10~40分,評分越高則自我效能感越強。3)采用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PBS)評估2組自我感受負擔程度,共10個條目,總分10~50分,評分越高則負擔越重。4)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存質量量表(FACT-B)評估2組護理前后生存質量,包括社會家庭狀況、情感狀況、功能狀況、心理狀況、附加關注5各維度,總分0~144分,評分越高則生存質量越好。
試驗組術后功能鍛煉依從率為94.20%(65/6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06%(49/68)(χ2=12.022、P<0.001),見表2。

表2 2組術后功能鍛煉依從情況比較 例
護理干預前2組GSES、SPBS、FACT-B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GSES、FACT-B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SPB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護理干預前后2組GSES、SPBS、FACT-B評分比較 分
乳腺癌患者術后需經歷復雜康復過程,其心理因素對其適應力及健康具有重要影響,在其康復過程中發揮關鍵性作用[4]。但由于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較低,對疼痛及死亡具有恐懼感,缺乏康復信心,可嚴重影響其術后康復。
臨床研究[5]表明,除常規護理外,社會情感支持及自我效能感提升對乳腺癌患者的術后康復均具有積極意義。自我效能理論護理干預是通過主觀能動性激發、心理疏導等方式提升患者自我價值及能力認同感的心理學護理方式,可有效激發患者自身潛能,使其積極參與機體康復訓練中,保持樂觀心理狀態,提升自我效能感。此外良好的社會家庭環境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康復具有積極意義,配偶是乳腺癌患者最重要支持力量,可對患者心理狀態、康復信念、日常行為等造成直接影響[6]。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術后功能鍛煉依從率為94.20%,高于對照組的72.06%(P<0.05),說明配偶支持+自我效能理論可顯著提高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術后鍛煉依從性。術后功能鍛煉情況可直接影響患者術后康復效果及預后,配偶支持+自我效能理論護理干預首先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意識到術后鍛煉重要性,通過制定訓練目標鼓勵患者參與康復鍛煉,同時調動多方面支持,使其配偶參與到康復鍛煉中,予以患者充分情感支持,使其感知家庭溫暖,樹立康復信心,從而提升其鍛煉依從性[7]。此外,本研究結果中,護理后試驗組GSES、FACT-B評分均高于對照組,SPB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配偶支持+自我效能理論護理干預可有效增強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自我效能感,減輕其自我感受負擔程度,改善其生存質量。配偶支持+自我效能理論護理干預通過了解患者心理及生理需求,準確評估其心理狀態,予以充分理解與支持,指導其自主進行簡單日常活動,提高其自我價值,同時培養患者配偶照護能力,指導其全程參與護理工作,予以患者情感支持,可促使患者樹立積極抗癌信心,減輕其心理負擔。醫院-配偶-患者合力效應可對患者機體恢復起到正向作用,提升其自我效能感,消除其不良心理,提高其疾病應對能力,進而促使其生存質量提升[8]。
綜上所述,配偶支持+自我效能理論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術后鍛煉依從性,增強其自我效能感,減輕其自我感受負擔程度,改善其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