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霞,黃燕貞,羅麗華,許秀英
(肇慶市皮膚病醫院門診部,廣東 肇慶 526000)
痤瘡屬發病率較高的皮膚炎癥,該病的形成與皮質分泌及內分泌異常有關,患者通常有導管、皮脂腺及毛囊的炎癥表現,輕度痤瘡治療后的控制效果較佳,但結節囊腫性痤瘡的治療難度較大,所需的治療時間較長,且易產生諸多不良反應[1]。臨床上針對結節囊腫性痤瘡的常規措施為使用維生素A酸類藥物抑制皮膚角化,但整體效果不理想,且對皮膚的刺激性較大[2]。火針是傳統中醫方法,可通經活絡、溫經散瘀,在合理的針刺深度下對結節囊腫性痤瘡可發揮良好治療效果[3]。從中醫學理論來看,不同患者存在體質差異,導致同一治療方案的治療效果存在差異,因此在治療后給予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提高療效、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鑒于此,筆者采用對比研究的方法探究在火針與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劑治療結節囊腫性痤瘡期間實施中醫分型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肇慶市皮膚病醫院收治的結節囊腫性痤瘡患者129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觀察組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齡20~51歲、平均(28.98±5.16)歲,病程1個月~6年、平均(2.64±0.68)年。對照組64例,男35例、女29例,年齡20~51歲、平均(28.87±5.09)歲,病程1個月~6年、平均(2.58±0.71)年。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批準。
入選標準:1)符合《臨床皮膚科》[4]中結節囊腫性痤瘡診斷標準。2)中醫診斷符合《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試行)》[5]中相關標準,證型為痰瘀互結型,主癥包括:結節或囊腫性皮損、色暗、發作反復、易產生疤痕,次癥包括:舌暗、有瘀斑或淤點、脈澀為血瘀、腹脹便溏、苔膩或滑;3)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器官疾病者;2)伴有精神疾病者。3)內分泌系統異常者;4)暴發性痤瘡者;5)對本次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6)高熱癥狀者;7)光敏感者;8)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
1.3.1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行火針聯合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劑治療,具體內容:選取45 mm×2寸火針,放置于酒精燈上燒紅后快速刺入結節囊腫的頂部,操作過程需嚴格做好消毒措施,一旦囊腫排出膿血,則立即找準淺表處連刺數針,直至分泌物全部引流,但不可用力擠壓,結束治療后做好消毒工作,防止感染,告知患者需保持針刺部位24 h干燥,1 周·次-1。使用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劑(廠家:四川德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566,規格批號:20 mL)分別于早、中、晚涂抹于患處,3 次·d-1。所有患者均治療8周。
1.3.2 護理方法
在治療期間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包括皮膚護理、用藥指導、疾病知識講解、飲食管理及復查管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中醫分型護理,具體內容:1)陽虛型:飲食需選擇溫熱食物,忌食寒涼及肥膩食物,同時做好保暖措施,維持心情舒暢,適當進行快節奏且大幅度鍛煉;2)陰虛型:飲食選取清熱食物,多食果蔬類,多飲水,可聽靈動、輕柔音樂緩解情緒;3)氣虛型:飲食選取補氣養血食物,適當進行有氧鍛煉,提高機體免疫,保障休息規律,勿過勞;4)濕熱型:飲食需選擇清淡、甘平食物,忌煙酒,保證休息充足,勿過勞;5)痰濕型:清淡飲食,多進行戶外運動,主要進行低、中度有氧運動,適當進行肌肉訓練。所有患者一旦病情復發則需及時入院就診。
觀察指標包括2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及疾病復發情況。1)療效評估參考《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6],患者經治療皮疹基本消退視為治愈;皮疹消退≥70%視為顯效;70%>皮疹消退≥30%視為有效;皮疹消退低于30%或新發大量皮疹視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病例數×100%。2)觀察2組患者治療期間輕度水腫、灼熱感及皮膚發紅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3)隨訪6個月,觀察2組患者疾病復發情況。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例
P=0.026(χ2=4.990)與對照組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及復發率略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復發率比較 例
痤瘡是皮膚科發病率較高的疾病,輕度痤瘡的預后效果較佳,但結節囊腫性痤瘡治療較為復雜?;颊咴跀D壓囊腫過程中容易造成感染,且感染易擴散,在組織修復、增生及包裹下,形成肉芽組織,但感染并未完全根除,在飲酒、熬夜及飲食等外界因素刺激下,病灶內細菌更加活躍,形成膿腫[7]。近年來,中醫療法逐漸在臨床普及、運用,在皮膚科治療中亦收獲較佳的成效。
從祖國中醫角度分析,結節囊腫性痤瘡為飲食不節以及過食肥甘,導致肺胃蘊濕、生熱,感染毒邪后誘發,病機則與內熱熾盛以及外受風邪有關。火針治療是一種較特殊的針灸療法,作為傳統中醫療法,火針治療的特殊性在于針具的特殊及操作過程的特殊,火針所用針具需是特制鋼針,針尖圓鈍,且需在燒紅或燒白針身后方可施針?;疳樦委煹脑碇饕峭ㄟ^針身加熱,可直接將火熱導入人體,由腧穴、靜脈入人體后對血氣運行產生鼓動作用,繼而達到治療作用,同時能夠通過灼烙腧穴,排出體內痰濁、瘀血、水濕以及癰膿,治療頑疾[8]。此外,火針具有溫經通脈作用,有利于血氣運行。本研究對2組患者運用火針聯合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劑治療,2組療效均較佳,但觀察組通過運用中醫分型護理,整體療效更顯著。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劑中所含的克林霉素成分屬廣譜抗生素,而甲硝唑對厭氧菌具有抗菌效果,兩種藥物成分聯合則可有效消滅痤瘡丙酸桿菌。而在治療期間加入中醫體質理論,依據每位患者體質的不同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通過辨證施護有效提高整體療效。從安全角度而言,2組不良反應比較無明顯差異,觀察組復發率較對照組略低,表明使用火針與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劑治療具有較高安全性,且采取中醫分型護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疾病復發,預后效果較佳。
綜上所述,在對結節囊腫性痤瘡患者施行火針、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劑治療的同時予以中醫分型護理可提升整體療效,減少疾病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