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利,陳 敏,王仕豪,朱 貴,華建飛,肖維春
(1.上海市奉賢區醫療急救中心; 2.上海市奉賢區柘林衛生服務中心,上海 201499)
院前急救是急診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緊急性、復雜性、隨機性等特點[1],是各類急癥搶救的關鍵時期[2],對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影響[3-6]。上海市奉賢區醫療急救中心是奉賢區唯一的院前急救醫療機構,為了解奉賢區院前急救疾病譜的特征,筆者回顧性分析2016—2018年病歷資料,現將其報告如下。
資料來源于2016—2018年本急救中心救治患者的病例資料,剔除病家退車、患者拒不檢查和治療、車到人走、關鍵資料缺失(缺失項>3)等,共納入41 254例。
回顧性分析患者的年齡、性別、呼救時間、呼救月份、主訴、初步印象等病歷資料,參考國際疾病分類的方法(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10,ICD-10)進行統計分類,分為傳染病、腫瘤、血液系統、內分泌與代謝、精神與行為障礙、神經系統、眼與耳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皮膚與皮下組織、肌肉骨骼與結締組織、婦產科、新生兒、創傷、中毒、死亡、癥狀體征等19類。疾病分類參考各急救醫師的初步印象,按第一診斷進行;由車禍、切割、打架等損傷直接引起的,歸為創傷類;病例數所占構成比小于1%,統歸于其他。
按年齡分為0~17歲、18~44歲、45~60歲、60~108歲4組。
日時間段按每4 h劃分,分為0:00—、04:00—、08:00—、12:00—、16:00—、20:00—共6組。

院前急救疾病譜前五位分別為創傷18 021例(43.68%)、心腦血管疾病5671例(13.75%)、消化系統3100例(7.51%)、呼吸系統2847例(6.90%)、神經系統1618例(3.92%)。院前急救疾病譜3年間未見明顯變遷。見表1。

表1 2016—2018年院前急救疾病譜構成 例(%)
2016—2018年疾病譜總數逐年增加。2018年總增幅8.65%,其中創傷增幅8.72%,心腦血管疾病增幅10.19%,消化系統增幅6.31%,呼吸系統增幅3.19%,神經系統降低2.34%。見表2。
院前急救疾病譜年齡構成主要為60~108歲(18 107例,43.89%),其次為18~44歲(12 073例,29.27%)。創傷年齡主要為18~44歲;心腦血管疾病、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等的年齡主要為60~108歲。不同年齡組在各疾病分布有顯著差異(P<0.01)。見表3。
院前急救疾病譜男性23 601例(占57.21%),女性17 653例(占42.79%),男:女比為1.34:1。除婦產科及其他類外,院前急救疾病譜集中分布在男性。見表4。
院前急救疾病譜時間段構成主要分布在08:00—12.00(10 456例,占25.35%),其次分別為16:00—20:00(8439例,占20.46%)、12:00—16:00(8087例,占19.60%)。疾病譜前五位主要集中在08:00—12:00。不同時間段各疾病分布有顯著差異(P<0.01)。見表5和圖1。

表3 2016—2018年院前急救疾病譜年齡構成 例(%)

表4 2016—2018年院前急救疾病譜性別構成 例(%)

表5 2016—2018年院前急救疾病譜時間段構成 例(%)

時間段圖1 2016—2018年院前急救疾病譜日時間分布
院前急救疾病譜月份構成主要是7月(4374例,占10.60%)、12月(4268例,10.34%),其次為8月(3646例,占8.84%)和11月(3648例,占8.84%)。創傷、心腦血管疾病、消化系統主要集中在7月和12月,呼吸系統主要集中在12月和2月,神經系統主要集中7月和8月。不同月份各疾病分布有顯著差異(P<0.01)。見表6。

表6 2016—2018年院前急救疾病譜月份構成 例(%)
上海市奉賢區院前急救疾病譜前五位分別為創傷、心腦血管疾病、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占75.76%,這與其他研究[7-8]結果相似。院前急救疾病譜3年間未見明顯變遷,但院前急救總數逐年遞增。2018年增幅較大的是心腦血管疾病、創傷、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疾病,與其他研究[9-10]結果相似,仍是院前急救重點。創傷占43.68%,居疾病譜的首位,這與其他研究[7,11-12]結果一致。創傷多見于18~44歲青年人,近3年呈增加趨勢,說明在青年人易受創傷威脅,這可能與城市化發展、青年人情緒波動有關。疾病譜中年齡多見于60歲以上,主要為心腦血管疾病、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等疾病。
院前急救疾病譜男性占57.21%,女性占42.79%,男:女比為1.34:1,男性多于女性,與南京市[13]、贛州市[14]、梅州市[15]等研究結果相似。這可能與男性工作強度大、接觸危險因素有關[16]。
本研究發現不同時間段各疾病分布有顯著差異(P<0.01),時間段分布08:00—12:00是高峰期,這與上海閔行區[7]相似。且高峰期主要為創傷、心腦血管疾病、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等疾病。發現不同月份各疾病分布有顯著差異(P<0.01),月份主要是7月和12月為主,這與青浦區[17]相似,主要為創傷、心腦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等疾病。
奉賢區屬于上海市南郊地區,地域廣闊,院前急救起步較晚,但近3年發展迅速。院前急救疾病譜主要為創傷、心腦血管疾病、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3年間未見明顯變遷,但總數逐年遞增。奉賢區醫療急救中心需及時擴大急救人員數量,以適應日益增加的急救需求。根據各疾病分布特征,奉賢區醫療急救中心針對性加強各疾病的急救技能培訓,尤其是創傷和心腦血管疾病中急危重癥,需加強高級生命支持技術,延長生存鏈,另要建立與醫院密切的溝通與交流,及時開放綠色通道,延長患者的生存率。根據院前急救各疾病的時間段、月份分布規律,合理安排急救人員和物資,必要時擴招急救人員,以適應院前急救發展需要。根據各疾病中患者的性別和年齡分布規律,進一步加強民眾急救知識和技能的普及,提高互救自救能力。通過院前急救疾病譜的特征及動態變化,合理完善院前急救體系建設和管理,以提高急救效率和急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