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鋼
(延邊大學附屬醫院,吉林 延吉)
胃潰瘍為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其為胃酸相關性疾病,具有病程慢、周期發作的特點,該病病因與發病機制較為復雜,治療不及時或不當治療都可導致病情反復發作,遷延難愈,甚至有小幾率進展為癌[1]。質子泵抑制劑以及胃黏膜保護劑為西醫臨床治療胃潰瘍的常用藥物,但單獨用藥的臨床療效有限,難以達到理想的臨床療效。近年來,生物成分制劑在胃潰瘍的治療中受到了關注,康復新液作為新興生物成分制劑,對潰瘍灶的修復功能較好[2],為探究康復新液與泮托拉唑聯合用藥對胃潰瘍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選取了我院近期收治的胃潰瘍患者開展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消化科接受相關治療的胃潰瘍患者100例作為本次研究一般對象,按照隨機數列表分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n=50,單獨應用泮托拉唑治療)與觀察組(n=50,聯合應用康復新液與泮托拉唑治療)。觀察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18~65歲,平均(43.66±12.25)歲,病程 1~7年,平均(3.54±1.47)年,潰瘍灶直徑 6~15 mm,平均(10.22±4.14)mm。對照組中,男性 28例,女性 22例,年齡 20~64歲,平均(45.01±14.88)歲,病程1~7年,平均(3.55±1.58)年。潰瘍灶直徑7~16 mm,平均(11.25±4.12)mm。兩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學檢驗提示差異不顯著(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經臨床診斷及影像學檢查,符合《消化內科學》中關于胃潰瘍的診斷標準,并確診為胃潰瘍。②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參與。③所有患者在本次研究之前未接受質子泵制劑以及抗生素等藥物治療[3-5]。
排除標準:①合并血液系統疾病及肝腎功能不全者。②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③對本次研究用藥有過敏史或者過敏體質者。④治療依從性差,不按時服藥,影響療效判定者。
對照組患者單獨應用泮托拉唑鈉腸溶片(生產企業:湖北濟安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84498,規格:40 mg)進行治療,用法用量:40 mg/次,1次/d,于早餐前服用。觀察組患者在其基礎上聯合康復新液(生產企業:湖南科倫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43020995,規格:100 mL/瓶),用法用量:10 mL/次,3 次 /d。治療2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后復查血尿常規及胃鏡,對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定。
療效判定:①基本治愈:經臨床治療,患者腹痛等相關癥狀完全消失,胃鏡及結果提示潰瘍灶及周圍炎癥消失;②顯效:經治療,患者臨床癥狀改善顯著,潰瘍面積較治療前縮小75%,周圍炎性反應有改善;③有效:臨床癥狀有一定改善,潰瘍面積較治療前縮小50%;④無效:經治療,患者癥狀以及病灶面積均無明顯改變。總有效率=基本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6]。
分別于患者治療前后采取空腹外周靜脈血檢血清炎癥因子,包括C反應蛋白(CRP)、白介素-6(IL-6)以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
治療期間對兩組患者藥物相關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對患者進行為期2個月的隨訪,觀察復發情況。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4.00%、80.00%,兩組治療有效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前,兩組患者IL-6、TNF-α、CRP等指標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臨床治療,兩組指標有一定下降,觀察組各項指標的水平較對照組明顯更低(P<0.05),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表2 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變化()

表2 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變化()
IL-6(ng/L) TNF-α(ng/L) 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50) 30.55±7.98 12.55±1.61 39.25±5.14 18.35±3.657.85±1.216.02±1.34對照組(n=50) 30.87±8.01 17.08±2.74 39.44±5.16 25.51±4.019.83±1.228.08±2.02 t 0.155 7.807 0.143 7.222 6.312 4.655 P 0.877 0.000 0.887 0.000 0.000 0.000組別
治療過程中,患者藥物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惡心、腹痛、頭暈以及皮膚瘙癢,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00%,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0%,兩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經2個月隨訪,觀察組共5例出現復發,復發率為10.00%,對照組共12例出現復發,復發率為24.00%,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
隨著經濟的發展,現代社會人們工作壓力增大,飲食習慣發生較大變化,因此消化系統疾病隨之增多,胃潰瘍就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近年來,其發病率有明顯上升因素,對人們生理和心理造成雙重負擔,導致其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隨著對胃潰瘍疾病研究的深入,發現該疾病的誘因眾多,主要包括生活環境的影響、個人生活習慣、幽門螺桿菌感染以及NSAID類藥物的應用[7]。
該疾病有易反復的特點,如未得到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將導致病情每次復發更加嚴重。一旦患病,患者通常表現為上腹疼痛,多在進食后1 h內發生,后逐漸緩解,直至下一餐再次循環,遷延難愈,而小部分患者則無任何明顯的癥狀,當出現出血或穿孔時才入院就診,導致治療時機被延誤,影響預后,因此,及時、科學、系統的臨床治療是控制病情發展,改善疾病預后的重要手段[8]。本次研究所用泮托拉唑屬于不可逆質子泵抑制劑,能夠選擇性與質子泵結合,使其失活,進而降低胃酸分泌,但其對胃黏膜的修復作用有限。康復新液為重要合劑,美洲大蠊是其主要提取物,該藥物中含有多元醇類、黏糖氨酸以及肽類活性物質,能夠提升T淋巴細胞活性,釋放以趨化因子為代表的多類淋巴因子,從而達到改善潰瘍血液循環,促進肉芽生長與組織修復,增強胃黏膜的防御能力。本次研究將兩種藥物聯合應用發現,二藥聯用的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單獨用藥的對照組,且觀察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了康復新液聯合泮托拉唑治療胃潰瘍的臨床效果理想,加速炎癥消散,減少疾病復發,且聯合用藥不良反應少,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