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志榮
(山西省大同市第四人民醫院,山西 大同)
腹股溝疝是臨床多發的外科疾病,具體包括直疝、斜疝兩種類型[1]。老年病人肌肉萎縮,腹壁薄弱,腹股溝區更薄弱,導致出現疝氣。近年來多應用手術進行疝氣治療,伴隨醫療水平的逐漸提高,腹腔鏡技術在臨床治療腹股溝疝疾病中獲得普遍的應用[2],同時術后沒有明顯瘢痕,彌補了傳統修補術的缺點,成為臨床治療疝氣的首要方法。手術過程中開展相應的手術室護理配合,能夠減少手術時間,改善護理質量,發揮良好的臨床作用。該報告中抽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就診的25例行腹腔鏡腹股溝疝氣修補術病人進行分析,研究其手術護理配合效果,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成果,體會如下。
抽取25例行腹腔鏡腹股溝疝氣修補術病人進行分析,均為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隨機分成兩組,實驗組包括男性10名,女性3名,年齡50~60歲,病程3~12個月,對照組包括男性9名,女性3名,年齡47~59歲,病程2.5~12個月。對照組采取傳統護理干預,實驗組開展全面的手術室護理配合,觀察效果。納入要求:①皆滿足有關疾病診斷要求;②均實施腹腔鏡腹股溝疝氣修補術;③自愿同意。排除要求:①手術禁忌證;②腎、肝等器質疾病;③語言交流障礙者;④精神障礙。通過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信息,差異不大,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開展傳統護理干預,實驗組開展全面手術室護理配合,具體如下。
1.2.1 術前護理
術前巡回護理人員需對病人給予訪視,了解患者的疾病以及麻醉禁忌證,為其介紹手術方法與禁忌事項,認真回答病人的問題;對具有不良心理的病人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解除心理負擔,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進行手術,確保手術順利進行;準備好術中所需要的物品及器械,嚴格檢查器械使用性能,保證零部件完好無損,進而防止耽誤手術進程。
1.2.2 術中護理配合
(1)提前半小時將手術室調節為適宜的溫度與濕度,提高其舒適度。待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讓患者熟知的醫務人員與其交談,分散其注意力。根據手術通知單和手腕帶嚴格核對患者身份,并建立靜脈通道。根據手術要求協助患者擺放好體位,在與手術床接觸并著力點墊上凝膠墊。四肢采用帶凝膠的約束帶固定,注意松緊要適度,避免影響呼吸道與循環系統功能[3]。(2)將相關儀器的導管、電線等固定妥當,配合術中建立人工氣腹,使壓力保持在1.1~1.3 kPa,堅持循序漸進,先慢再快,進而能夠有效防止損害病人的心臟功能[4]。術中依照手術醫生的習慣準確傳遞器械,同時準備好紗布隨時擦拭鏡頭,維持術野清晰。由于病人解剖與生理的特殊性,同時腹腔鏡術中的氣腹可損害呼吸、循環及神經系統,所以,術中密切監測病人的生命體征,如果發生不良癥狀,及時報告醫生,給予積極有效的處理。此外,術中需要嚴格控制好氣腹壓力并保持平衡,避免術中出現高碳酸血癥[5]。備好各種醫療器械和搶救藥品,如果出現異常情況,有利于醫生對病人進行及時的治療,進而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1.2.3 手術結束后護理配合
(1)器械清點與維修:認真核對所有的器件,從而防止發生遺漏,核對準確后,按照嚴格要求給予清洗。腹腔鏡屬于高精密儀器種類,使用后先用流水沖凈,清理血液并擦干,再放在多酶洗液浸泡5 min后徹底清洗內鏡各部件??刹鹦读慵痖_清洗,器械的軸節部、彎曲部、管腔內用軟毛刷徹底刷洗。無法拆的部分要用刷子、針頭或尖刀刷洗和挑去夾縫中的污物等,有管腔的器械用高壓水槍沖洗。鏡面用75%的酒精棉花棒清潔后,在流動水下清洗擦拭,放入鏡頭保護盒內,避免碰撞致使鏡片模糊不清,影響清晰度。攝像頭、冷光源電源線需用柔軟、吸水的布擦干,放在清洗后的待滅菌筐內。電源線禁忌折疊,需采取無角度盤旋。(2)指導吸痰:保持病人氣道通暢,進而有效避免出現誤吸或窒息;對每件器件給予認真的檢查,以免遺漏,核對準確后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清洗;病人麻醉清醒后,手術室護理人員應該和麻醉師共同護送病人回病房,途中注意保暖,做好與病房護理人員的交接工作;術后進行科學合理的抗感染治療。
對比兩組病人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并發癥發生率情況。采用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來評定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狀況,總分為100分。
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對比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度等情況,實驗組遠遠強于對照組,差異較大,P<0.05,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腹股溝疝說的是腹腔內器官經腹股溝區朝體表突起出現的疝,也叫作“疝氣”,腹股溝區在下腹壁與大腿相交的三角形部位,具體分為腹股溝斜疝以及腹股溝直疝;腹股溝斜疝自腹壁下動脈外側的腹股溝管深環突出,朝內下,朝前斜行通過腹股溝管,再穿出皮下環,可以進到陰囊中,約93%。出現腹股溝疝是由于腹部強度減小,腹內壓力增加[6-7]。老年病人肌肉萎縮,腹壁薄弱,腹股溝區更薄弱,導致出現疝氣。伴隨腹腔鏡技術逐漸進步,近年來多應用該項技術進行疝氣治療。腹腔鏡疝氣修補術具有創傷小、診斷明確、恢復快、修補徹底等優勢,同時術后沒有明顯瘢痕,彌補了傳統修補術的缺點,成為臨床治療疝氣的首要方法。在進行治療的同時開展全面的手術室護理配合干預,可以為病人康復提供保障,提高病人滿意度及舒適度,手術過程中開展相應的手術室護理配合,能夠減少手術時間,改善護理質量,發揮良好的臨床作用。此外,還能夠保障手術成功,是獲得最佳治療效果的重要措施[8]。該報告中,實驗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遠遠小于對照組,P<0.05;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較大,P<0.05。實驗組的臨床效果遠遠強于對照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充分證實了對于腹腔鏡下疝氣修補術病人采取全面的手術室護理配合,具有良好的臨床運用價值。
表1 兩組的臨床效果分析[, n(%)]

表1 兩組的臨床效果分析[, n(%)]
(mL) 并發癥 護理滿意度(分)實驗組 13 41.24±8.55 39.47±6.36 1(7.7) 94.3±4.1對照組 12 56.65±7.25 48.12±7.04 3(25.0) 78.7±4.2 P<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
綜上所述,對腹腔鏡下疝氣修補術患者采取臨床手術室護理配合,能夠充分發揮手術優勢,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并發癥發生幾率,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