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彩霞
(甘肅省隴西縣第一人民醫院,甘肅 隴西)
每位女性到了一定階段均會面臨分娩,而分娩過程的疼痛感以及母嬰之間的安全是目前臨床值得關注的問題[1]。處于妊娠期的孕婦大部分都是初次生產,并不知道如何進行分娩,因此出現焦慮與擔憂,擔心自己無法順利完成分娩。目前,大部分孕婦對生育觀念產生錯誤的認識,對于產前教育治療了解不足以及剖宮產指征率的放寬,促使剖宮率不斷攀升,根據相關研究人員統計發現,在我國一部分地區的剖宮產率為70%~80%[2-3]。而自我效能感則是指孕婦在進行生產的過程中對自己是否能夠順利生產的信心,通過提升孕婦的自我效能感提升順產率[4]。本研究通過探討多角度護理模式在降低產婦剖宮產率及提高產婦分娩自我效能感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自我院產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收的待產孕婦60例,按照隨機抽簽的方式平均分成兩組,分別為實驗組與參照組。其中參照組孕婦30例,年齡25~35歲,平均(28.6±2.1)歲,其中16例初產婦,14例經產婦,孕周36~43周,平均(38.7±1.3)周,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而實驗組孕婦 30例,年齡25~35歲,平均(28.8±2.1)歲,其中 18例初產婦,12 例經產婦,孕周 37~43 周,平均(38.9±1.2)周,則給予多角度護理模式干預。將兩組患者的相關基線資料進行比較后得知,P>0.05,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參照組孕婦給予常規護理干預,主要護理操作包括:健康宣教、監察、基礎心理輔導等。
實驗組孕婦給予多角度護理模式,具體護理措施如下:(1)先前經驗,護理人員根據孕婦的基本資料,同時結合孕婦的相關意見為其制定專門的目標,產前為孕婦仔細講解關于分娩的相關知識,增強產婦的分娩信心。告知孕婦分娩過程中相關步驟的重要性,提升孕婦的依從性以及配合度。在分娩過程中,指導患者以最舒適的體位接受分娩。在行宮口擴張時,對孕婦進行大肆鼓舞,指導孕婦正確用力并調整自己的呼吸-拉瑪澤生產呼吸法。護理人員采用精油為孕婦腰部按摩,并采用非藥物幫助孕婦緩解疼痛;(2)替代經驗,將孕婦安置在一個房間中,讓其能夠互相溝通,互相學習經驗,從而降低孕婦的擔憂,告知產婦順產的益處;(3)支持系統,叮囑產婦丈夫陪同在旁,叮囑其丈夫一些相關注意事項,告知丈夫陪伴的重要性;(4)言語激勵與勸說,護理人員配合孕婦家屬對其進行言語鼓勵,告知孕婦如何采用正確的方式緩解疼痛,必要時護理人員可用手輕撫產婦的肚子。
利用OE-16、EE-16、CBSEI-C32對自我效能感進行評估,分數越高則越好,觀察產婦分娩方式并如實記錄[5]。
本次實驗中所有數據均納入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兩種不同護理模式護理后,參照組孕婦剖宮產率明顯高于實驗組孕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孕婦經過護理后分娩方式[n(%)]
經過兩種不同護理模式護理前,兩組孕婦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護理后,參照組孕婦的OE-16、EE-16、CBSEI-C32評分顯著低于實驗組孕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2。
在產科中所采用的分娩方式有三種,分別為:陰道順產、陰道助產以及剖宮產,其中對孕婦造成傷害最大的便是剖宮產分娩方式[6]。站在醫學的角度,為了提升母嬰的生命安全以及優生、優育等,最佳的分娩方式便是陰道順產。在分娩過程中,為了減少孕婦的痛苦以及心理壓力,臨床需要加入護理干預。常規的護理模式并不能起到顯著效果,改善孕婦的自我效能感,而多角度護理模式從不同角度對孕婦進行全面的護理干預,對于將要出現的風險事件進行提前預判,從而促使護理效果更加全面[7]。導致孕婦自我效能感偏低的主要原因便是剖宮產,大部分孕婦屬于初次分娩,引起心理上會產生極度緊張感,使得在生產過程中體力消耗極快,增加了腹中胎兒出現缺氧的概率。常規的心理護理干預無法將產婦的一系列負面情緒完全消除,使得產婦在生產過程中受到一定的影響。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孕婦自我效能感評分(, 分)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孕婦自我效能感評分(, 分)
OE-16 EE-16 CBSEI-C32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參照組 30 91.56±28.34 98.69±11.88 87.88±28.66 90.89±11.89 183.55±54.77 192.87±22.81實驗組 30 92.47±27.59 132.77±10.48 87.77±28.47 131.89±11.76 185.37±52.57 264.86±21.35 t 0.818 3.735 1.341 7.419 0.853 6.703 P 0.417 0.000 0.180 0.000 0.397 0.000組別 n
本研究經過兩種不同護理模式護理后,參照組孕婦剖宮產率明顯高于實驗組孕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兩種不同護理模式護理前,兩組孕婦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護理后,參照組孕婦的 OE-16、EE-16、CBSEI-C32評分顯著低于實驗組孕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通過實行多角度護理模式,聯合產婦家屬、護理人員以及病友等人際關系,共同消除孕婦的負面情緒,從而增強孕婦的分娩自我效能感以及順利分娩信心。
綜上所述,臨床產科中給予待產孕婦多角度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可顯著降低孕婦的剖宮產率,提升孕婦的分娩自我效能感,從根本上提高孕婦的分娩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