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丹丹 祝達 高齊明 馮健華 謝竟全 巫翟 高文軍
中山市第二人民醫院感染科(廣東中山528400)
經鼻濕化高流量氧療(nasal high-flow catheter wet oxygen therapy,HFNC)在國內應用時間較短,但因臨床療效被認可,正迅速被臨床推廣應用。HFNC被推薦用于輕中度低氧血癥[100 mmHg ≤氧合指數(PaO2/FiO2)<300 mmHg]、沒有緊急氣管插管指征、生命體征相對穩定的患者,通過呼氣末正壓效應、生理死腔沖刷效應、維持黏液纖毛清除系統功能,降低患者上氣道阻力和呼吸功來改善患者肺部情況[1],在重癥肺炎、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治療中取得了一定的療效[1-3],是否能明確改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狀況尚鮮有報道。PAN 等[4]已經報道了關于CT 對COVID-19的評估價值,本研究結合目前臨床真實病例的影像學結果,評估COVID-19的臨床數據特點,為治療方案提供合理的循證學依據。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選取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6日確診入院的66例COVID-19患者。排除標準:(1)未確診COVID-19患者;(2)胸部CT表現為無異?;颍? cm 小結節樣病灶;(3)使用無創或有創機械通氣的COVID-19患者;(4)因病情不能完成CT 規律復查者。最終納入45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分為常規吸氧組25例和HFNC組20例。
1.2 主要儀器經鼻濕化高流量吸氧儀(產地:新西蘭費雪派克,名稱:呼吸濕化治療儀,型號:PT101AZ)。
1.3 方法45例患者均符合連續2次呼吸道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陽性(間隔24 h 以上)后,確診為COVID-19。入院時進行流行病學及臨床表現采集,完善實驗室檢查及肺部CT檢查,每間隔3~5 d 復查一次肺部CT。確診、治療方案、分型標準均參照第5版診治方案[5]。
以CT影像學病灶面積吸收≥30%為改善。具體CT表現為同層面病灶范圍面積縮小30%以上,或在病灶范圍變化不大或不易測量時,同層病灶CT 值降低30%以上。最終結果由中山市第二人民醫院2名影像學副主任醫師進行研判復審。最終隨訪時間為2020年2月20日。收集兩組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別、年齡、籍貫、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資料(臨床癥狀、用藥方案),比較CT影像學改善所用時間的差異性。
所有入組患者均在入院時對診治方案及檢查進行過知情同意談話,且每次復查均經過患者同意。
1.4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 精確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的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兩組患者的性別構成、年齡、籍貫等一般資料分別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流行病學常規吸氧組有24例武漢及周邊地區(湖北省)接觸史,1例在非疫區(湖北省以外)接觸疫區人員;HFNC組均為武漢及周邊地區(湖北省)接觸者;所有45例患者均沒有非疫區聚集性發病現象。兩組患者的流行病學史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999)。
2.3 兩組患者的臨床表現常規吸氧組有18例發熱,17例咳嗽,4例咳痰,無呼吸困難者;HFNC組有16例發熱,13例咳嗽,5例咳痰,1例呼吸困難;兩組的臨床表現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患者的藥物治療方案常規吸氧組有24例接受干擾素霧化,23例接受洛匹那韋/利托那韋治療,11例使用糖皮質激素,12例使用丙種球蛋白;HFNC組患者均接受干擾素霧化和洛匹那韋/利托那韋治療,8例使用糖皮質激素,11例使用丙種球蛋白。兩組患者藥物治療方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常規吸氧組與HFNC組一般資料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conventional oxygen inhalation group and nasal high-flow catheter wet oxygen therapy group例(%)

表2 常規吸氧組與HFNC組臨床表現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between conventional oxygen inhalation group and nasal high-flow catheter wet oxygen therapy group例(%)

表3 常規吸氧組與HFNC組藥物治療方案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between conventional oxygen inhalation group and nasal high-flow catheter wet oxygen therapy group例(%)
2.5 兩組患者CT改善的時間比較HFNC組胸部CT 改善(病灶面積吸收≥30%)所用的時間僅為(4.79±2.424)d,明顯短于常規吸氧組(8.00±2.847)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2)。
本院作為中山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唯一定點收治醫院,至本研究觀察截止期,共66例患者確診為COVID-19,而這66例患者為中山市的全部COVID-19患者??紤]到HFNC在既往其他肺炎治療中被推薦治療范圍為非危重癥患者,本研究排除了1例危重型患者,該患者入院時入住ICU,使用了氣管插管輔助呼吸治療;排除了1例重癥患者,患者入院3 d 后入住ICU,并使用了氣管插管輔助呼吸治療;同時考慮目前疫情期間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排除了19例未進行HFNC治療的胸部影像學情況較好(胸部CT表現為:無異?;颍? cm 小結節樣病灶)的輕癥患者或病灶小的普通型患者。最終納入本研究的45例患者均符合普通型特點,所有患者的指脈氧均提示SpO2≥97%,所有患者均存在肺部CT 炎癥表現明顯的特點,有較高風險轉為重癥或危重癥,故納入本次研究。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后主要引起肺炎,重癥患者出現呼吸窘迫、氧飽和度下降、氧合指數降低等一系列呼吸道疾病特點。WANG 等[7]在138例回顧性研究中發現,從首發癥狀到呼吸困難的中位時間為5.0 d,至入院接受治療的中位時間為7.0 d,至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中位時間為8.0 d??梢钥闯龌颊呒词谷朐航邮芑A治療,病情也有可能迅速加重。一些普通型患者,尤其是有可能發展為重癥的患者,并無明顯臨床表現,這使得肺部CT檢查顯得尤為重要。COVID-19的影像學改變迅速,臨床表現多樣。觀察典型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學改變及一些特異性影像學特征,加強對影像變化的識別,可幫助臨床醫師快速、準確地診斷疾病并判斷患者病情和預后[6]。本研究通過CT影像學評估肺部改善情況,可更簡便地幫助臨床醫師評估患者病情。然而,目前關于COVID-19 肺部炎癥的吸收在CT影像學上尚沒有統一的標準,在既往其他肺炎的研究[9]中,采用了CT 半定量方式,該方式主要是同一層面病灶面積的對比。但此次COVID-19的診治過程中發現,部分患者肺部病灶在好轉時,并未先出現面積的縮小,而是密度的降低,故本研究增加了CT 值的改善進行評估。并由經驗豐富的影像科醫師進行二次研判,得出有價值的結果。但該方式目前并無大型數據支持,需要更大樣本、更加數據化的評分標準及CT 數據模型來支持。
目前針對COVID-19的治療研究十分有限,也缺乏特效方案[5]。KUI 等[8]在湖北三家醫院的137例患者的研究中發現:針對COVID-19的治療,早期呼吸支持促進了疾病恢復和預后改善。本研究發現在患者基礎及癥狀無差異性的情況下,使用HFNC 提高了近3 d的好轉時間。這無疑是對患者的疾病進展進行了有效的醫療干預,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率。故本研究認為HFNC 可促進改善COVID-19患者的胸部CT表現。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兩組患者在采集病史時,既往均無肺部基礎疾病病史,盡早使用HFNC,是否能促進有基礎疾病的COVID-19患者肺部炎癥吸收,并未能在此次研究中進行,有待更大樣本的循證學依據。因疫情發生后,早期人員及物資缺乏,并未能對45例入組患者全部進行血氣檢驗,對氧合指數的評估存在缺陷。本研究選擇了指脈氧反復檢測的模式來進行預警和疾病判斷,HFNC是否能改善普通型COVID-19患者的氧合指數以及促進病毒RNA的轉陰需要進一步的臨床研究。盡管如此,筆者依然倡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針對普通型COVID-19患者盡早使用HFNC治療,從而降低病重率和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