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月輝
日前,國家首次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的范圍,并提出將加快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數據呈現爆炸式增長。作為儲存和計算的基礎設施,大數據中心建設是大勢所趨。
大數據中心首先要建得好。
每個大數據中心的上馬,都是一個巨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因此,前期必須做好頂層設計。比如,要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搞清楚擬建大數據中心的具體定位和需求,按要求和規范進行科學選址、統籌布局等。
大數據中心是許多前沿技術的集成,在建設過程中還要加強核心技術攻關,確保數據價值的有效釋放。還應加強工業互聯網數據接入安全、平臺安全、數據應用安全等方面技術研究。
建得好,也要用起來。
此次疫情防控反映出,醫療機構、政府和包括電商在內的各數據主體之間的合作共享非常重要,是決定大數據能否發揮作用的關鍵。要想大數據中心不被“閑置”,就必須真正實現數據的流通和共享。
解決這些問題,離不開政府部門和各相關單位、企業攜手合作。政府部門作為信息資源的主要持有者和使用者,是數據共享的最大推手。一方面,應從國家層面繼續完善推動數據共享的具體政策,并增強政策強制性;另一方面,建立一套鼓勵共享機制,讓那些數據共享量大、訪問多、評價好的主體得到相應激勵。
此外,想讓大數據中心更好地發揮作用,還要保障日常運營的規范、穩定,其背后需要一支有技術能力且有運營經驗的管理團隊。因此,人才培養很關鍵。在高等教育層面,我國與大數據相關的學科、專業建設還很薄弱,需要不斷完善從人才培育、選拔、引進到評價的政策體系,打造多層次、多類型的大數據人才隊伍。
建好、用好大數據中心,既能夠創造新的信息消費市場,為經濟增長提供更多動能,也能為我國在國際數字經濟競爭中積蓄力量、提高競爭力。隨著越來越多的生產、生活場景數據化,未來大數據中心將承擔更多重任,也會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