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日

Tang Jianying has transferred his figure paintings into spiritual themes. His use of color, lines and situation of the figures has tragic tensions. His paintings made people think about creating a new artistic language. The imagery metaphor in his artworks reflected the indifference, vulnerability and sadness in human nature. Tang Jianying exposed his inner psychological feelings by his artworks, and brought rich materials for spiritual analysis, semiotics, psychology, graphics, even philosophy and theology. His artworks do not fit for the time, but he kept his pursuit as a soldier and took his loneliness and solitude as weapons to release his innermost thoughts.
唐建英的人物繪畫作品更多的轉化成了精神議題,從畫面的色彩、線條以及人物形象的處境都帶有悲劇性的張力,可能天生較敏感。作品人物的形象緊張,面部恐懼,眼神犀利,單一人物形象不斷重復出現(xiàn)、放大、再放大、構成了心理暗示的語言表達,這里不僅表達了理性的思想層面,同時隱喻了更多的心理活動特征。唐建英的繪畫讓我們想到了是否具有開創(chuàng)性語言的因素。因為藝術史就是語言史,藝術家的價值就是看是否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語言方式,他的最終視覺效果是否別的語言觸及不到,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有精神魅力。這里的人物及形象的單一表達,更多是圖像學的隱喻,面對選材單一的概念,唐建英的作品背后敘述了人性自身的冷漠、脆弱與悲涼。作為藝術家,唐建英將自我的心理感受展露在每個人的心里,這種視覺語言的表述可以依托于精神分析學、符號學、心理學、圖像學以及再次開啟哲學與神學的訴說。在當下,唐建英的作品與時代格格不入,他保持著自我的孤寂與自傲,向觀眾毫不保留地將內心最痛處徹底釋放。在長期創(chuàng)作中唐建英的人生就像個斗士,不斷突破自我障礙,用最真實的感受狠狠撞擊著每個人的心靈。他的作品深深觸及社會個體生命的本質,值得我們反思當代藝術的精神何為,創(chuàng)作又何為。
Tang Jianying was born in Hebei Province in 1963. He is a member of China Watercolor Artists Association. Since 1986, his artworks had been selected for various exhibitions in dozens of cities in China.
唐建英 1963年生于河北,中國水彩畫協(xié)會會員,現(xiàn)居宋莊,職業(yè)藝術家。
1986年 河北省第二屆水彩、水粉畫展 省群眾藝術館石家莊
1990年 唐建英作品展 第一文化宮 石家莊
2013年 唐健英個人作品展 石家莊
2004年 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 廣州
2004年 首屆青年藝術家聯(lián)展 今日美術館 北京
2005年 輝煌宋莊十年邀請展 北京
2005年 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 北京
2006年 唐健英作品展 今日美術館 北京
2006年 “來自宋莊” Kerseboom畫廊 荷蘭
2007年 黑白現(xiàn)實主義文獻展 北京
2008年 “自由” 蘇蒙畫廊 北京
2009年 “寬度”北京當代藝術館邀請展 北京
2010年 “寬度純度”當代藝術邀請展檔案 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