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立華

他是人民楷模、太行新愚公,帶領10萬農民脫貧致富,讓140萬畝荒山變綠,為山區農民實現增收28.5億元。當他不幸病逝后,他的妻子挺身而出,決心幫丈夫實現未完成的事業……
他就是被譽為“開創山區扶貧新路的太行山愚公”的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2019年他獲得了“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是河北省唯一獲獎者。9月29日,頒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李保國的遺孀郭素萍和兒子李東奇代他領取了勛章。郭素萍眼含熱淚,在心里告慰亡夫:“保國,你在天堂放心,咱們種在太行山上的蘋果、栗子、核桃依然青蔥葳蕤;你沒有走完的扶貧路,我會一直替你走!”
貧困是一種什么滋味,李保國很了解,因為他出生在河北省武邑縣的一個農村,從小家境貧困,吃了很多苦。面對貧困,多數人的選擇是通過自己的出人頭地來改變家庭的命運,但李保國很早就開始思索一個問題:怎么才能改變貧困農民的命運呢?
1981年,23歲的李保國以優異成績從河北林業專科學校畢業,并留校任教。在工作實踐中,他漸漸為農民找到了一條脫貧致富路:種果樹,發展經濟林。1983年,他主動申請參加了學校的小流域綜合開發治理項目,背著行囊來到了河北省邢臺縣前南峪村。
這是一片怎樣貧瘠的土地啊!小山村坐落在巍巍太行山腹地,舉目四望,光禿禿的石頭零零散散,遮不住的荒涼蕭瑟。村支書郭成志告訴他們,村里人均年收入只有50元。當地有句順口溜“有女不嫁前南峪”,這是個遠近有名的“光棍村”。
看著莽莽太行山,李保國不由想起了愚公移山的故事。當年,愚公為了移走自己門前的兩座大山,帶著全家人矢志不渝地努力著。如今,讓這光禿禿的太行山變綠,讓生活在太行山的農民們脫貧,難度無異于愚公移山。但再難,也總得有人做這件事啊!李保國決定:“這個愚公,我來做!”
老愚公的成功,離不開全家人的鼎力相助,李保國這個新愚公也離不開妻子的支持。為了支持丈夫的事業,原本被分配到灤縣林業局工作的郭素萍主動申請調到河北林業專科學校,和丈夫參與了同一個研究項目,帶著不滿1歲的兒子走進太行山。
這對夫妻的新家是位于半山腰的一處孤零零的矮石房,沒水沒電也沒有鄰居。屋前有一個院子,院子臨著懸崖。小院里有個蓄水池,專門用來儲存雨水。郭素萍還記得,她到新家的第一天,李保國笑瞇瞇地盛出一碗水遞給她說:“敢喝不?以后咱們吃的用的就靠這無根水了!”郭素萍甩了甩頭發說:“喝就喝,誰怕誰!”接過水一仰頭“咕咚咕咚”喝了。他倆默默對視了幾秒鐘,“噗嗤”都笑了。就在這間小石頭屋里,李保國徹夜趴在如豆的煤油燈下分析數據,尋求幫助前南峪老百姓脫貧的出路。
夫妻倆披星戴月地在山上勘察、研究,當課題組把“要想富,種果樹”的方案提出來,要在麻峪溝種果樹時,前南峪的老百姓“炸鍋了”,他們祖祖輩輩扎根在這太行山上,從來沒見麻峪溝的果樹成活過。李保國找到村支書郭成志說:“按我說的做,保證5年后讓你們村年收入30萬元!”郭成志不相信,說:“能收入30萬元的話,錢都給你們!”
為了加厚土層使樹木能夠存活,李保國用爆破整地聚土截流。他建議郭成志把山石炸開造地,再順著山勢每隔4米開一條寬1.5米左右、深1米的溝,把周圍的薄土集中填充到溝里。這樣,下雨時就能匯集雨水,使干旱的山地達到樹木存活的基本條件。
之后,他在前南峪村種上了蘋果、栗子。和妻子商量后,他對村民們說:“我承包咱們村的100棵蘋果樹,收成好歸村里,不好我賠錢!”秋天,李保國承包的100棵蘋果樹碩果累累,品相佳、口感好,前南峪村的老百姓這下子徹底服了。現在,太行山綠了,老百姓富了,前南峪村的年收入以百萬元為單位計算。
1996年,一場罕見的暴雨讓河北省內丘縣崗底村受到重創,200畝“保命田”幾乎全部摧毀,在危急時刻,李保國和郭素萍來了。
村民對這位胡子拉碴、腰上別著鋸子、口袋里裝著大剪刀的農業專家很不“感冒”,這是什么教授?穿著打扮比農民還農民呢!李保國建議果農采取蘋果套袋技術,果農們全票否決——蘋果套上袋子不見陽光,還能長?李保國和郭素萍挨個去果農家里做動員,好不容易有幾個果農動心了,卻為難地說:“套袋可以,但是我們太窮了,沒錢買這么多袋子啊。”李保國夫妻想都沒想就給他們買了16萬個紙袋。果農們不知道,這些袋子花光了夫妻倆工作以來的所有積蓄。
秋天,套袋的蘋果無蟲害、長相好,崗底村支書楊雙牛說:“沒套袋的蘋果就像是老土鱉,套袋的蘋果粉嘟嘟的,是城里小姑娘的臉蛋兒。”果農們都笑了。李保國培育的蘋果新品種也火了。崗底村的蘋果獲得1999年昆明世博會銀獎,成了國際品牌。
在李保國夫妻的幫助下,崗底村村民腰包鼓起來了。老鄉們披星戴月地在果園勞作,有村民會把年幼的孩子放到地頭兒玩耍。郭素萍每次看到老鄉的孩子時,心都柔軟得化成了春水。她會蹲下來給孩子編一個花環戴在頭上,用手輕撫孩子的小臉,仿佛是撫摸著兒子李東奇。
對于兒子李東奇,夫妻倆都覺得虧欠太多。東奇小時候,李保國要做課題,帶研究生,教農民管理果樹,忙得分身乏術;同在一個科研團隊的郭素萍,也是起早貪黑地忙碌著,小東奇自娛自樂的身影在廣袤的大山中顯得那么孤獨。
一天,郭素萍難得有空,帶著小東奇捉“天牛”,打算給孩子補充營養。中午,她把“天牛”用水煮了,將瘦肉撥出來給東奇吃。小東奇卻不吃,把肉送進媽媽嘴里,說:“媽媽,我把‘天牛肉都給你吃,你可不可以在家陪陪我?”郭素萍緊緊抱住兒子,泣不成聲。
小東奇7周歲時,郭素萍把孩子交給母親帶回保定上學,這一走,就是十幾年。他們夫妻忙著工作,顧不上孩子的學習。東奇的成績從初中時的名列前茅到高中一落千丈,兩人毫不知情。高考落榜后,郭素萍和丈夫把兒子送到內丘一中住宿補習。
一天,郭素萍接到老師電話,說東奇水土不服病倒了,夫妻倆開車近30公里趕到學校。看到兒子憔悴委屈、滿嘴燎泡的樣子,郭素萍抱著兒子放聲痛哭;李保國不知所措地站在旁邊,不知道怎么安慰。李保國是教授,有博士學位,但兒子卻只考取了一所專科學校,這成了郭素萍心里過不去的坎兒。
幾年后,李保國夫妻又在臨城縣培育出了薄皮核桃,陪伴見證了當地農民從窮到富的過程,卻錯過了兒子的童年和青春。李保國曾愧疚地對妻子說:“素萍,我們這輩子把精力都給了事業、給了學生、給了果農,對東奇不公平。等我老了,一定要好好陪著東奇的孩子玩,把他爸爸該得的補償回去!”說這句話時,他眼里隱隱有淚光閃動。
30余年來,李保國堅持在太行山區精準扶貧,平均每年在山里的時間超過200天。他舉辦培訓班800余次,培訓技術人員9萬余人次,推廣了36項林業技術,完成28項山區開發研究成果,直接幫扶100多個村莊致富,累計增加農業產值超過35億元,為山區農民實現增收28.5億元,使10萬農民脫貧致富,讓140萬畝荒山變綠。但取得如此輝煌成就的同時,李保國積勞成疾,患上了嚴重的糖尿病和心臟病。
2016年4月6日,南和縣的紅樹莓項目總經理周岱燕給李保國打電話匯報:“我們的紅樹莓項目做起來了。”李保國對著電話爽朗地笑。掛斷電話后,一向內斂的他動情地把妻子的一綹頭發別在耳朵后面,說:“素萍,等我們退休后,就不干了,找一塊依山傍水的地方養老。養點雞鴨,養幾只羊,再養一條狗。我們在屋前種上蘋果、櫻桃、海棠,在院子外種幾畦青菜。我帶著孫子釣魚,你給我們做飯。咱們忙了大半輩子,也來過過悠閑的田園生活。”郭素萍取笑他:“你一輩子和土地打交道,還沒過夠啊?”李保國開玩笑說:“沒過夠!和土地、和你幾輩子都過不夠!”郭素萍暢想著丈夫描述出來的美好畫面,幸福地笑了。
然而,她的幸福在2016年4月10日凌晨戛然而止。李保國在睡夢中突發心臟病,永遠地離開了人世,終年58歲。前南峪的村民趕來了,崗底、臨城和南和的村民也來了,自發向他們的教授告別。
李保國去世后,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做了批示:“李保國同志堪稱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廣大黨員、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學習李保國同志心系群眾、扎實苦干、奮發作為、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自覺為人民服務、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無愧于時代的業績。”
郭素萍一下子病倒了,每天以淚洗面。兒子李東奇寸步不離地守著媽媽,陪著她哭,和她一塊兒回憶爸爸生前的一點一滴。
郭素萍掙扎著從床上起來,窩在布藝沙發里,這是丈夫在家里唯一留給她的紀念。因為李保國一心撲在工作上,這個家從買房到裝修再到置辦家具,都是郭素萍一個人打理的。郭素萍想買一套純木的中式沙發,李保國破天荒地提了反對意見:“干啥買純木的,坐著不舒服。”郭素萍哈哈大笑,說:“喲,李大教授,你難得會管這些事兒,你說買什么沙發,咱就買什么沙發。”這也是李保國唯一一次陪著郭素萍買東西。到了家具商場,他坐了坐這個布藝沙發說:“這個坐著舒服,就它了!”多少年過去,沙發還在,買它的人卻不在了……
4月29日,易縣的果農打來電話,說有100棵蘋果樹突然死了,希望郭老師能過來看看。李東奇為難地說:“不好意思,我媽媽……”躺在一旁的郭素萍卻突然說:“我去看看吧。”
因為多日來的食不下咽和失眠,此時的郭素萍虛弱得走路直打飄。和她一塊兒去易縣的同事看到這個情況,擔心地說:“郭老師,您身體都這樣了,還是別去了。”她堅定地說:“不,這是保國的事業,他走得不放心,我一定要代他去看看。”
郭素萍是研究蘋果課題的專家,李保國在的時候,她甘當綠葉。如今丈夫不在了,她毅然站了出來,迅速解決了易縣的蘋果問題。看見果農們眼里滿是希冀的目光,郭素萍終于不再消沉,決定好好吃飯好好休息,因為農民還需要她。
如今,已經63歲的郭素萍依然頻繁出現在田間地頭,她爬上果樹疏花疏果,手把手教果農技術。不管多忙,她的微信朋友圈每天早晚都會發布一條“網祭追思‘太行新愚公”。她會和丈夫說說家里的事,念叨念叨他一直惦記著的前南峪、崗底和臨城的農民們。
2019年農歷十月初十,郭素萍在墳前祭奠逝去3年的丈夫,她說:“保國,放心吧,農民不會返貧,果樹依舊豐產。你未盡的事業,我會替你一直做下去!”
相信她的這番心聲,天堂里的李保國一定聽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