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圓翕 吳斯佳
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與此同時,其他國家和地區也遭遇不同的疫情危機。以新冠肺炎疫情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研究分析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中的共建,可以有效推進我國與其他國家醫療衛生公共安全的合作體系建設,夯實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 歷史價值 價值觀 建設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社會主義特色發展建設中提出的理論創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是中國共產黨建設國家治理體制進程中一項偉大構想,凝聚我國傳統文化道德觀和價值觀的重要理論與智慧。同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可有效促進我國在世界各領域實現泛深入的經貿交流。
一、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治療體現出中國新時代特色
黨和政府提出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成就,也體現出我國政府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關注。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時代發展下中國與世界關系戰略發展的重要倡議,是中國愿與全球其它國家共同協作,推動人類和平發展進步的決心,是中國發展建設中的新時代特色。
中國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導者,是全球一體化背景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的外交努力方向。作為引領者,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我國堅定執行黨的領導方針,將攻克新冠肺炎疫情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首要任務,全國動員,以最全面、最嚴格的中國速度和中國信心,用中國力量擔負起中國對世界人民命運的擔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至今,與疫情斗爭的防控舉措,是中國的全民保衛戰,也是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依法治國,全面推動經濟戰略發展的必要保障,更是維系全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中國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擔任引領的負責任大國,依靠全國人民上下一心、政府群眾一體聯動、各部門之間聯防聯控,以公開、公正、負責任的態度,以實時動態真實、透明的實情向國內外不間斷更新、發布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信息。同時,中國啟動公共事件突發處理預警方案,對來自各方的關懷關注進行積極回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公共衛生防御體系和救難設施,加強與國際社會進行合作。
在此次抗擊疫情的處理上,中國以社會主義特色制度的優越性,集中力量、狠抓中心辦大事,彰顯抗擊疫情的決心和能力,面對風險挑戰釋放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構建與世界并肩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為共同維護中國本土地區和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做出貢獻。雖然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中國防疫還存在許多問題,但是為了實現人類共同體建設,中國響應十九屆四中全會黨中央提出的“提高治理能力”號召,不斷強化政府公共管理水平措施,構建相應基礎設施,完善國家的公共衛生防御體系,必將能完成全國保護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保護世界人民生命安全,最終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
國家安全穩定是安邦定國的基石,是維護保障全國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堅決執行國家對新冠肺炎所采取的疫情應對措施,不僅包括對疫情的治療和控制,還包含疫情發生期間的安全戰略,統籌規劃聯合抗疫大局的社會治安,確保公共衛生安全體系建設的有效實施。在當前全球一體化的世界中,中國以抗擊疫情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擔當為應對疫情的出發點,不斷增強全民公共衛生安全意識,加強防疫期間法制社會的建設,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能力水平,用主流意識形態的輿情引導法律手段,加快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保護人民權益。
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我黨始終以推動人類進步為使命宗旨,自主、自立、自強、自力更生,積極走出去參與國際化交流競爭,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在2020年世界衛生安全危機面前,與世界其他國家一起,堅定國際責任和義務,用實際行動來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一)塑造新型負責任大國關系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中國一直奉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指導的國家間關系,為我國對外合作贏得國際尊重打下政治基礎。在世衛組織將新冠疫情宣布為“國際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以來,中國主流媒體從中國實情出發,客觀透明的真實報道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和控制情況。不僅如此,中國在開啟持續開放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戰略,保持與全球各主要新冠肺炎疫情國家的合作關系。
新冠肺炎具有非常強的傳染性,從日本國內的新冠肺炎患者逐漸增加的數據來看,日本是全球第二大疫情高發國家,目前確診的病例數量已高達361例。而在“鉆石公主”號上3700多人的海上隔離情況并不樂觀,日本政府正在積極聯系多國政府,針對當前疫情,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應對預案和解決措施,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政府愿意提供協助,積極考慮社會公眾輿論的影響,本著對世界人民負責的態度,加大控制疫區人口向境外流動的控制,減少和降低疫情向全球的擴散,并以公眾輿論來告誡國人,要做對全人類負責任的中國公民。
(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公共衛生體系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世界范圍內的任何成員國家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體現就是互利合作、付諸共贏、命運與共、風雨共擔,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理念的治理下,聯手共建團結協作。自2019年12月新冠病毒性肺炎病例被發現至2020年2月9日時疫情爆發以來,從武漢開始發展蔓延到全國,并波及到眾多國家和地區。對此,國際社會和世界衛生組織不僅對中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十分關注,提供精神支持、物資援助和醫療資源的人力物力捐贈支持。當2020年2月2日一批日本捐贈武漢防疫物資的紙箱包裝上書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的文字,裝滿著兩國感情的物資再次證明了兩國在災難面前會互幫互助的決心。
根據人民日報疫情實時動態文章顯示:目前已經有50多個國家的70多位政要及近20個國際組織負責人,致函致電對武漢疫情進行關注,為中國人民努力抗擊疫情加油;有英國、韓國、法國、日本、土耳其、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朗、匈牙利、印度尼西亞等21個國家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向中國捐助疫情防控物資,另外,俄羅斯、越南、德國等國家和政府,也主動對中國捐贈了防疫醫療物資,派遣科研人員、防疫專家進行病疫藥物研究的支援,與中國攜手并肩應對這次因疫情帶來的公共衛生安全挑戰,充分展現世界一體化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建設目標,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努力奮斗。
通過這次對抗擊病毒疫情的戰斗,構建一套高效的、全新的、一體化的衛生防疫體系,為世界范圍內其他國家和地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綜上所述,抗擊疫情離不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意識,自然災害和病毒是全人類的共同敵人,只有共擔風雨、同心合力抗擊疫情,才能完成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共鑄捍衛生命的世界共同目標。
(三)科學規劃推動“共同體”文明建設
中國構建的開放型世界經濟理念,以公平、公正原則進行全人類構想,為促進國際間經貿往來的交流合作提供具有新秩序的參照依據。新格局下處理國際事務,各國應放棄冷戰思想和一極思維。在重大國際事務、事件中,共同抑制、遏制局部戰爭和沖突,共同面對氣候、難民、國際恐怖主義和具有高度傳染性疾病等威脅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問題。睦鄰合作、和平共處原則,是妥善處理中國與外國關系的基準,利用地緣優勢立足周邊,與相關國家建立國家命運共同體,通過經濟交流鞏固中國與鄰國關系,建立新型大國命運關系。
我國以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統籌規劃,加強與日韓、海灣、美國、歐盟的衛生體系建設和協作,注重推動成片區域命運共同體建設,改善我國經貿結構,發揮自身優勢,多層次、多渠道參與建立生態產業供應鏈和公平、安全的價值制度體系,構建全球人類衛生安全共同體,激發各國人民對疫情的高度警示,加強疫情防控的國際經驗交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展現對中國防治疫情科學性、負責性、務實性、有效性、可行性和社會價值。
綜上所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是求共存共榮,全球范圍內的抗“疫”斗爭,充分體現出公共衛生安全威脅下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意義和價值,豐富和完善了不同種族和國家對抗病毒疫情的手段措施。在共同價值和利益面前,世界各國間正在積極采取正確行為規范,期望保障國際社會穩定繁榮。可見,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建設真正體現出公平正義和全人類共同價值。
參考文獻:
[1]安雪玲. 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構建國際治理新體系[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008).
[2]劉方平.論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內涵、特色與建構路徑[J/OL].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