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世宗
儒商是中華民族商界的優秀群體。他們以儒家思想為指導,在商業活動中始終恪守儒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信條;奉行以義取利,惠人達已的經營哲學,踐行“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的社會責任。他們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作出過重大貢獻,也為商界神樹立了榜樣。其鼻祖是孔子的學生子貢,河南鶴壁人氏。當今我國進入高質發展的新時代,弘揚儒商精神,對于促進民企轉型升級,塑造良好形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發揚儒商家國情懷 激發企業愛國熱忱
儒商精神首先體現于胸懷天下的家國情懷。國是大的家,家是小的國。儒家胸懷“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崇高志向。儒商堪稱中華民族愛國企業家的先驅,為華商樹立了楷模。尤其國家有難之際,都挺身而出,為國分憂。從春秋戰國時代的陶朱、子貢、白圭等儒商先驅,到后來的徽商、晉商、淮商、閩商、郴商等儒商商幫;乃至近現代的榮氏家族、陳家庚、邵逸夫、霍因東等人。抗日戰爭時期,陳家庚身在異國他鄉,捐物捐款,支持抗日。他又大辦教育,為國家培養人才。著名的廈門大和集交美中學,就是他創辦的。邵逸夫在全國建百多所科技館;霍英東以巨資助建奧運會場館;包玉剛創辦寧波大學,等等。都體現儒商勇于擔當、甘于奉獻,以飽滿的愛國熱情為國家分憂,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貢獻人力、捐錢捐物,包括動員子女及僑胞參加抗日戰爭。其事跡十分感人,眾所周知。
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涌現出來的民營企業之所以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星星之火發展成為燎原之勢,首先得益于黨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舉措,得益于國家政策的開放和法制的日臻完善,以及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改革開放的東風強勁,才有多種經濟共同發展、共享繁榮的局面。國家是民營企業的“靠山”。背靠大樹好乘涼。國家的強盛,也是眾多民營企業商品遠納走出去的堅強后盾。
當前,國內矛盾錯綜復雜,發展轉型升級面臨嚴峻挑戰;全面改革進入攻堅克難的深水區;扶貧進入掃尾收官階段。國際形勢變幻莫測,中美關系矛盾加劇,美方打壓中國的手段惡劣,政治、經濟、科技多管齊下,企圖阻止中國的崛起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面對這樣百年未有的大變局,需要舉國上下同心同德,緊跟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全力攻堅克難。民營企業要激發愛國熱情,樹立大局意識、敢于擔當、為國分憂,履行愛國主義的義務。這是時代賦予人民的光榮使命,也是促進企業轉型升級,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該核心價值觀的首要任務。
傳承儒商經營之道 奉行以義取利的價值觀
商界有句耳熟能詳的經典格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就是儒商的經營哲學。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荀子也認為,“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儒商作為商人,奉行義字當先,以義取利的經營之道。儒商崇尚先義后利,以義取利的商業倫理,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在歷史上,義利之辨自春秋戰國諸子百家開始,已延續了千余年。傳承以義取利的美德,至今仍有現實意義。現實生活中,仍存在見利忘義的現象,為謀取私利不擇手段。制假售假,假冒偽劣產品時有出現。制止和杜絕這些現象,一方面要加強法制法規建設,依法治理。這是他律。同時要加強思想教育,引導企業自覺奉行以義取利的經營哲學。弘揚儒商精神,為企業樹立榜樣,仍有重大意義。歷史與現實證明,以義取利者興旺發達,基業常青。反之,唯利是圖,不擇手段,坑蒙拐騙,若不思悔改,必將以衰敗告終。正反兩方面的案例,枚不勝舉。在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堅持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尤為重要。一是客戶對產品和服務質量有更高要求;二是市場優勝劣汰競爭日趨激烈;三是市場監管日臻完備,對質量把關標準更高。企業只有奉行“取之有道”的經營哲學,才能暢通無阻地開拓市場,贏得顧客的信任。
恪守一諾千金的職業道德
經營理念決定經營風格。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經營理念,決定儒商奉行誠信至上的職業道德。因此,歷代儒商都自覺恪守誠信、一諾千金。誠信在儒家思想體系中是十分重要的道德范疇。《論語·學而》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中庸》曰:“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荀子·不茍》曰:“誠信生神,夸誕生惑。”這是儒家奉行的做人做事的根本守則。歷代儒商無不把一諾千金,恪守誠信視為經營的鐵則,視為衡量商家道德的尺度。誠信是商業的立身之本,也是百年老字號長盛不衰的秘訣。歷史反復證明:人無信不立,政無信不威,商無信不旺。喪失誠信,人必將無立足之地。改革開放初期,溫粥的一些民企造假成風,敗壞信譽,一度讓溫州一些企業高質量產品銷售困難。比如溫州的皮鞋,設計新穎,工藝精致。就是蒙受造假的影響,打不開市場。一氣之下,知名鞋企奧康帶頭打假,搜羅市場上的假冒產品,在杭州武臨付之一炬,震撼全國。 市委市政府提出打品牌溫州,把誠信建設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在市委市政府積極引導和規范下,企業紛紛響應號召,逐步走上規范經營軌道,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如正泰電器、奧康皮鞋、森馬服飾等全國行業的名星企業。樹立了溫州民企發祥地的良好形象。
傳承“和而不同”的競爭風尚
市場經濟一談競爭,就是“你死我活,優勝劣汰”。“大魚吃小魚”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可是儒商則截然相反。他們秉承儒家和為貴的理念,奉行“君子和而不同”,反對“小人同不而和”。主張同行商家各自差異化經營,形成不同特色和風格,共同繁榮市場。求同存異,和諧相處,共存共榮。在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需求更加時尚化、
傳承儒商文化互惠互利的商業智慧,培育現代企業“協同合作,互利共贏”的經商理念。在經商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各方利益,取長補短。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重要特征,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種新的機遇與挑戰下,所有企業都應抱著開放的心態,奉行合作、聯合,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共享發展,實現共贏。
光大“富則兼濟天下”的愛心
以治國平天下為己任,胸懷天下為公之道的儒家境界高尚。體現在儒商經營活動中,就是奉行“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的風尚。但倡導“己欲立,立人;己欲達,達人;惠人達己”。不搞損人利己。樂于與人共同創業,共享繁榮市場,共享發展機遇。歷史上徽商、晉商都有扶貧濟困,助學興公益事業的善舉。徽商胡雪巖就在京都興辦堂舘,為安徽進京考試的舉子提供免費食宿。十大商邦都有興辦公益事業的善舉。這是擔當社會責任、為民造福的善舉。儒商也是慈善事業的開拓者之一。
踐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者愛人。把人視為萬物之靈,立業之本。《孟子·公孫丑下》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國儒商一直重視人才的作用,對有能力貢獻大的管理者,除薪酬外,不僅有獎勵,甚至舍得給股份。儒商文化仁者愛人的人本經商理念對現代企業以人為本精神的培育有著重要意義。以人為本符合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生產力的首要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以“以人為本”為價值取向的企業也必然會成為優秀企業。所有員工包括企業管理者在內,都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任何一個企業想要獲得良好發展都離不開每位員工的辛勤與努力。因此,企業應當以儒商文化中“仁者愛人”理念塑造現代企業。“以人為本”的精神時刻關注員工利益,使員工真正以企業為家,為企業發展盡力。
儒商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商業文化瑰寶。講好儒商文化故事,弘揚儒商精神,不僅有利于助推國內轉型升級,而且有益于全球企業的友好合作,助推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