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嘯天
摘要:舞蹈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舞蹈專業越來越受到國家教育部門的重視,各種舞蹈作品維權案件和侵權案件時有發生。本文主要闡述了舞蹈作品與法律的關系,以及舞蹈專業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法律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法律保護意識。
關鍵詞:舞蹈作品 法律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社會需求不斷提升,人們的法律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不斷增強,舞蹈作品維權事件和侵權事件時有發生,舞蹈界越來越重視舞蹈作品著作權的保護。
一、舞蹈
“舞蹈”一詞源于高地日耳曼語的dans這個詞,意為“伸展肢體”,日韓稱舞為“舞踴”,“踴”即“跳”的意思。
舞蹈除了具備一定的藝術性之外,還包含著多種的內在社會屬性,例如:強身健體、社會交際、慶典場合、追求異性等多種多樣的功能。在遠古時期,舞蹈往往在祭祀、宗教活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自前秦時期的奴隸社會到秦漢時期的奴隸社會,舞蹈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人們稱上肢體的動為“舞”,下肢體的動為“蹈”,配合起來即稱為“舞蹈”,在古代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以表現音樂的外在形象。
二、舞蹈作品
舞蹈作品是通過各種舞臺表演動作而組成的一系列完整的舞姿。一般認為,舞蹈作品是可以獲得版權保護的作品,但是有些版權法對舞蹈不予保護,除非舞蹈以一種適宜的形式固定下來(例如拉彭氏舞蹈記譜法)。
三、舞蹈作品的分類
關于舞蹈的作品類型,常規來看一般分為7種,具體有:民族舞、祭祀舞、交際舞、娛樂舞、體育舞、藝術舞和教育舞,上述舞蹈類型同時還下設不同的分枝。
民族舞,民族舞在我國的出現具有悠久的歷史,多出現在少數民族地區用于表現豐收的喜慶、節日的祝福以及婚喪嫁娶等各類活動。這一類型的舞蹈能通過舞步、節奏、服飾和伴奏等判斷出不同民族的社會風俗和文化背景。
祭祀舞,具體指的是在進行宗教活動中特定儀式的舞蹈。這種舞蹈在內容上寄托了人們美好的愿望,如:祈求糧食豐收、希望消除災禍、希望家中和諧富貴、人丁興旺等。這種舞蹈在另一方面也是對過去祖先的祭奠與緬懷,表示對過去的一種回憶。
交際舞,是通過舞蹈這一種外在的形式來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可以起到增加友誼,結識朋友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我國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許多男女在求偶時往往會進行一些舞蹈表演,以此來更加吸引異性的注意力。
娛樂舞,是人們為了消磨時間或自娛自樂的一種舞蹈表演形式,通過這種舞蹈的運動能夠達到放松身心的目的,更好的使自身的情緒得到宣泄,既鍛煉身體,也能實現放松身心的目的。
體育舞,是將體育的元素和舞蹈的元素進行融合后產生的一種舞蹈模式,這種舞蹈模式在注重藝術性的同時更加注重對舞蹈者身體上的鍛煉,所以在近些年頗受廣大青年人的關注。例如:街舞、韻律舞、健身舞等等,都對人們的身體鍛煉起到很大的幫助。
藝術舞,藝術類舞蹈在所有舞蹈的類型中屬于專業要求較高的舞蹈類型,這種舞蹈對舞者的專業水平要求較高,舞蹈者通過對平時生活經驗的積累,加上自身的二次藝術創造打造出更加飽滿的藝術形象。
教育舞,是以對校園中學生開展專門教育的舞蹈形式,學校通過開設舞蹈課程,能夠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加強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從內涵上來說,這種舞蹈還能增進感情,培養學生們的合作意識。
四、法律
法律的定義具體指的是:各個國家的統治階級為了使國家的治理更加平等與和諧,通過一定的立法制度所頒布的法律條文,以此來約束一些不正當的行為,使國家能夠長治久安。
五、舞蹈作品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保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明確規定,公民個人的個人藝術類表演如:曲藝作品、舞蹈作品、科學作品和文學作品等,均受到法律的保護,作者可以對其作品享有權利(包括財產權、人身權),由此可知,舞蹈作品屬于著作權的范疇,受到法律的保護。
六、舞蹈作品著作權人享有的權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條規定,著作權中包含的內容不僅僅是發表的文藝類作品,也包括舞蹈類的藝術作品。這類作品一旦被創造出來就受到法律的保護,著作人享有其版權和改編權,如同意將作品轉給他人使用,需要在作者本人的允許下進行收費的轉載或使用。
七、舞蹈作品表演者享有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在其中的第三十七條內容中明確的指出,相關表演者的個人作品如果他人使用需提前告知并協商付費使用。在演出者進行舞蹈演出時要表演其作品,也要得到作品創作者本人的認可,并支付相應的費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在第三十八條的內容中明確的提出,舞蹈的表演者對其自己的作品表演和使用過程中享有如下幾項權利:一是要明確表演者的身份與定位;二是要保證作品和作者的形象不發生改變;三是他人如果使用網絡或線下的轉載,需要為作品的作者提供一定報酬;四是允許他人使用作者的作品進行影音錄像,但需要支付報酬。
八、舞蹈作品著作權的登記流程
舞蹈作品的作者如果要對自己作品的版權進行登記,需要遵守相關的規定,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依法登記。一是要按照辦事流程完成的填寫個人信息表及著作內容的詳情;二是要辦理人提供詳細的個人身份證明;三是要經過省份與作品內容核對后,填寫權利歸屬資料;四是將完整的作品小樣進行提交備案;五是要把作品的簡介內容和創作背景介紹資料進行填寫,并簽字確認;六是如果需要他人委托辦理,要作者本人提供委托書并簽字確認。此外,辦理委托人要攜帶自己的身份證按要求提供材料,在30個工作日內等待認證機構的通知。
九、舞蹈作品的侵權行為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以下行為是侵犯著作權的行為:一是沒有經過享有著作權人員的許可,擅自使用或發布其作品的行為;二是未經法律手段認可,將他人的作品冒充為自己作品的行為;三是未參加作品的創作或表演的人員,私自在作品中署名的行為;四是未經作者允許私自篡改他人作品的行為;五是惡意剽竊、抄襲他人藝術作品;六是在使用他人的藝術作品后沒有依法支付相應報酬的行為;七是未經他人許可,私自將作品散布到互聯網上進行表演或傳播;七是其它的各類侵權行為。
十、舞蹈作品侵權責任的承擔
如作者的藝術作品專利權受到了侵害,相關的侵權人要依據實際發生情節的嚴重性,第一時間停止權利侵害的行為,并做出對應的經濟補償;另一方面還要主動的上繳因侵權所得到的非法收入并主動上交價值原著3倍以上的罰款金額;非法經營額難以計算的,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如果對于抄襲作品情節過于嚴重,相關執法部門還要進一步的追求刑事責任。
十一、舞蹈作品的受法律保護時限
1.舞蹈作品一經申請署名,其申請的作品的版權保護期限將不受時間的限制;2.常規的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依法規定的14項財產權的保護區為:版權的有效期一直延續到作者身亡之后的50年;3、法人對于作品享有發表權、著作權,相關法律規定的14項財產權的保護區為作者終身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最后四位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后五十年內未發表的,不再保護。
十二、舞蹈作品著作權被侵權的維權途徑
遇到舞蹈作品侵權案件一般采取如下途徑:一是私下協商。在侵權人員和被侵權人員進行私下調解時,如雙方能夠達成一致意見,可以讓著作人更好的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避免自身的名譽受到損害。如協調過程中雙方的意見未能達成一致,被侵害人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予以起訴。二是當事人進行調解。具體指相關機構的人員或者第三方委派調解人對雙方進行調解;此外,還可以通過調解委員會、律師或其他人員進行調解。但調解必須建立在自愿原則的基礎上,只要有一方不愿意進行調解,則不可以強行調解。3、仲裁。依《著作權法》第54條的規定,當事人要依據相關的仲裁內容依據自身的作品特點向專業的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仲裁往往僅限于合同糾紛,而且提請仲裁必須有書面協議或書面的仲裁條款。4、訴訟。在雙方因為版權問題發生糾紛的情況下,如果依然無法達成一致的意見,雙方也不接受相關仲裁的結果,可以進一步的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程序。
舞蹈教育事業的進步,舞蹈作品的創新和發展與法律對著作權的保護是相輔相成的,密不可分的,只有適應時代的步伐,注重法律保護意識,不斷地在舞蹈中發現新內容、注入新能源、新活力,才能推動舞蹈界的良性循環,促進舞蹈事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建宏.舞蹈新論[M],文學藝術出版社,2000。
[2]吳曉邦.舞蹈論[M],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