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典RUSTA公司杭州代表處 馬葉助
很多偉大的公司都有愿景,比如通用電氣的愿景是使世界更光明,華為的愿景是豐富人們的溝通和生活。瑞典RUSTA公司,北歐快速擴張的家居零售商,其愿景是成為居家生活的第一選擇。為了實現這一偉大愿景,我們制定了相應的商業戰略:物超所值,讓廣大顧客輕松愉快地在RUSTA以最好的價格購買到高質量的家居和休閑用品。
提高商品質量的同時,我們一直努力成為家居零售行業的成本領導者:
為了避免昂貴的中間成本,我們選擇在中國杭州設立采購辦事處并建立以中國人為骨干的采購團隊直接從生產者手工購買產品;
我們不斷整合品類款項,以量換價,并根據季節變化和流行趨勢變化調整自有品牌和第三方國際品牌的商品;
我們建立了瑞典最大的倉儲中心,以超高的效率來裝卸、儲存商品,并集中配送給分布于瑞典、挪威、芬蘭和北德國的150多家RUSTA門店;
我們努力建立全新的現代化的供應鏈體系,集進口、批發、配送和零售于一身。
我們承諾,讓客人新添或翻新家居產品變得簡單,總是超乎想象的低價!
在現代商品流通過程中,包裝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我們為某一個產品/商品提供包裝解決方案時,一定要考慮公司的包裝策略,并且該包裝策略要與公司的商業戰略一脈相承,符合公司核心價值觀,符合公司核心利益。很多包裝工作者可能做了一輩子包裝,還不知道包裝策略,更不知道包裝策略如何制定。
言歸正傳,什么是包裝策略呢?策,就是對策,就是解決方案;略,就是方略,是方法!那么,包裝策略就是包裝解決方案的方法。這是過程的角度來分析的;從結果來說,我們可以理解為包裝解決方案的目標或評估標準。包裝工程專業學習時,我們一開始就會學到包裝的定義 (題外話:我一直深以為,只有對包裝有廣泛而又深入的理解,才能真正做好包裝工作,要理解包裝先理解包裝定義) ,包裝定義中明確解釋了包裝的三個基本功能:保護產品,方便儲運,促進銷售。有悟性的朋友可能早就意識到了,包裝策略的制定就是從包裝的功能開始的,換句話說,我們制定包裝策略時,要確定以實現哪一條功能為主要目的。說主要目的,那是因為,并不是每一個包裝解決方案都能完美實現所有目的的,況且,各個公司、各種品類的商品對包裝的要求也不一樣。有的側重保護產品,有的側重方便儲運,有的側重促進銷售。當我們需要在幾個包裝方案之間進行抉擇時,我們需要考量這些方案跟公司包裝策略的符合度。這個也是包裝策略的必要之處,是包裝設計有法可循,使包裝方案的評估有法可依,否則,包裝方案的選擇就會有一定的盲目性。
根據公司實際情況,RUSTA公司對于包裝功能還有更多的詮釋。除了基本的保護產品,方便儲運,促進銷售三個功能外,我們還關注包裝能否提供商品跟客戶之間的友好溝通,能否降低綜合成本。為了實現物超所值,在分析公司戰略基礎上,我們于今年3月份明確定義公司的包裝策略為Efficient Packaging。Efficient可以翻譯為效率高的,防止浪費的,具體表現為包裝體積和空間利用率上的高效率,貫穿于整個供應鏈的作業方面的高效率,還有杜絕包裝材料的浪費,最終降低綜合成本。
這個包裝策略其實也是符合RUSTA核心價值觀里面的勇氣和簡約這兩個關鍵詞的,我們要有足夠的勇氣,用最簡約的方式來處理相關事務。Efficient Packaging的理念其實早就深入我們的日常工作,只是今年才正式提出而已。其實Efficient Packaging策略也適合大多數制造型企業,尤其是國際貿易型的制造企業。但是,如果公司產品是易碎品,或者貴公司里面缺乏專業的包裝工程師的話,可能如何保護產品還是首要目標,所以,相對于保護產品這個目標來說,我覺得Efficient Packaging是更高的目標,更具有戰略意義的包裝策略。
具體實施時,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設計和評估一個包裝方案:
包裝尺寸須適合,避免包裝內部空隙,因為它不僅會降低包裝的強度,而且會增加對環境的影響和額外的成本。同時不得使用包裝材料直接填充無意義的空隙。這一點,無需贅述。
設計包裝方案時,須考慮整個供應鏈的情況。設計一個既適合集裝箱又適合1200×800mm 標準歐洲托盤的包裝箱,可以讓我們成本經濟地儲運貨物。建議使用基本包裝模數600 x 400 mm,以下幾個完美模數可以保證高利用率,如圖1 所示。

圖1 完美模數
為了提高配送的效率,以每個門店2周的平均銷售量為單位來包裝商品。并以1200×800mm 標準歐洲托盤為基礎,開發1140x800、1200X760、760X600、760X400四種尺寸的托盤包裝,如表1所示。一旦2周銷售量達到相應托盤包裝數量,就以托盤化包裝為一個單位。托盤化的包裝優勢是顯而易見的,無論是裝柜,卸柜,倉儲,配送以及門店展示,在各個環節可以大幅度降低操作成本,我們為此還建立了一套從產品概念設計到消費者使用體驗這么一個全供應鏈概念的成本計算模型來跟蹤每年成本節省數據。

表1 托盤尺寸
在包裝業界,恰好包裝已經提出很多年了,其中一點就是避免強度上的過度包裝。包裝工程的核心就是設計合適的包裝來保護產品,我們也不例外。舉個例子,今年,我們立了一個瓦楞紙箱材質改善的項目,從主要供應商開始,全面審核每個供應商自行設計的瓦楞紙箱材質,能用單瓦材質的,不用雙瓦材質,能用CB60的,不用CB70。以下為公司常用的瓦楞紙板標準,如表2所示。單瓦和雙瓦之間有明顯的界限,這一點跟美國41號鐵路運輸法規和中國國標不同,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和指導意義。

表2 常用的瓦楞紙板標準
這里至少包括兩層意思,包裝材積的最少化和包裝材料種類的最少化。RUSTA產品的包裝方案不允許超過2種材料組成。我們鼓勵使用盡可能少的包裝材料種類,以使得我們的終端消費者在拆包后更容易的進行廢棄物分類。
我們也不允許無節制地使用包裹材料來包裹商品,來避免運輸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商品刮傷。有些包裝除了增加門店員工上架工作量以外,是沒有更多意義的。如果產品經過測試會刮傷,我們優先考慮讓供應商改進產品工藝。
正如ISTA標準所述,如果能恰當地應用包裝測試標準,我們可以實現運輸成本的平衡,換句話說,可以降低綜合成本。包裝測試標準和接受標準是包裝設計的指南針,成本是設計出來的,所以,測試標準的制定對成本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相對于快遞包裹配送來說,如今,大宗貨物集裝箱海運的實際條件已經非常良好,我們傾向于嚴格控制物流作業,降低包裝測試標準來實現綜合成本的降低。以跌落測試為例,我們公司其實很少要求中國供應商在設計產品包裝時一定要通過ISTA 2A測試。對于易碎品,我們才要求他們進行最低強度的跌落測試,可以參照ASTM標準,第Ⅲ等級,跌落測試次數也不推薦做10次跌落測試。同時,要求裝柜時注意輕拿輕放,并在外包裝上印刷易碎標識,如圖2所示。

圖2 跌落試驗
不同公司,不同時間,包裝策略可能不同。RUSTA是北歐家居零售商,從事傳統零售業。北歐,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人煙稀少,快遞業不發達,線上業務很少。Efficient Packaging的一些理念可能不大適合線上業務。傳統零售業是大宗貨物運輸;電子商務省掉了門店環節,運輸環節卻變得分散,一定程度上也增加包裝運輸方面的困難。從傳統零售,到電子商務,我們發現配送單元是從“合”到“分”的變化。最近處于風頭浪尖的新零售,不知道發明人阿里有沒想明白。在平時的包裝研討會上發現,很多跟風者是沒搞明白的,至少沒有理解新零售的核心價值。個人覺得至少從包裝運輸角度,如果新零售可以把電子商務的“分”重新調整到“合”,那就是一次偉大的變革。那個時候,Efficient Packaging策略可能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可以參考“包裝數量最優化這一條”,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種“合”,就是避免隔三差五往門店送貨。新零售如何“合”?當然是大數據的價值所在,包括收集、分析和運用大數據。公司我隱約覺得,無論新零售概念定義是否準確,至少,他還是屬于零售,只是讓零售業搭上工業4.0的快車。所以說,新零售跟工業4.0還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無論傳統零售還是新零售,Efficient Packaging,高效簡約的包裝理念,應該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