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雨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春天,澳大利亞也在經歷著叢林大火的煎熬。有專家稱,澳大利亞叢林大火最嚴重的階段可能暫時結束了,但其長期影響可能才剛剛開始。
隨著叢林野火的發生和嚴重程度逐年上升,科學家們投入了更多的時間來研究滾滾濃煙可能對人類健康造成的影響。
叢林大火產生的濃濃煙霧致使澳大利亞很多城市空氣質量堪憂,污染最嚴重的時候,整個悉尼的天空都呈土黃色。
與建筑火災和香煙煙霧一樣,野火煙霧也含有大量可能導致心肺等臟器損傷并且引發疾病的有毒化合物和微小顆粒。野火釋放的化學物質包括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以及各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此外,燃燒過毒橡樹和毒葛的火焰所產生的煙霧可能含有這些植物的刺激物。美國環境保護署公共衛生與環境評估中心主任、心臟病專家韋恩·卡西奧表示,當野火燒過城市或住宅區時,煙霧還會從塑料和其他人造材料中吸取化學物質。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免疫學家麗莎·米勒說,野火煙霧中最危險的部分是顆粒物。森林大火產生的煙霧造成了大氣中40%的細顆粒物污染,這些微小的固體物質顆粒可能小于2.5微米,這一極小值足以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這種大小的物質很容易進入肺深部和血液。”麗莎·米勒說。
“如此長時間、大面積的森林火災產生的煙霧,基本對人體所有的系統都有影響,不僅僅是機體的,還有心理的影響。”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首席專家支修益說。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王健表示,小于2.5微米的顆粒物可以伴隨呼吸進入肺泡且不易排出。
“當肺泡內積累較多的顆粒污染物時,氣體交換受阻,容易造成肺部缺血缺氧,可能會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增加哮喘發病率。”王健表示,當供氧能力不足時,會發生心臟缺血,從而增加冠心病和心衰發生的可能性。
野火煙霧會在短期內增加呼吸系統疾病的患病風險,但對其長期影響的研究有限。
2008年6月,美國加州森林大火摧毀了數千公頃的土地,給整個加州帶來了一層煙霧。火災煙霧消散后的幾年里,麗莎·米勒和她的團隊對加州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實驗室的猴子的免疫系統和肺功能變化進行了跟蹤。起初,她預計這些動物會患上哮喘或其他常見的呼吸道疾病。然而,她發現了一些潛在的惡果:剛出生的小猴子暴露于煙霧后,它們的肺變硬了,其肺組織比第二年出生的猴子厚且堅硬。十幾年后,在煙霧中出生的猴子仍然有異常小且僵硬的肺。
在猴子青春期時(恒河猴大約為3歲),麗莎·米勒看到了煙霧影響免疫系統的跡象,盡管這種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減弱,但是這種免疫損傷不局限于影響一代猴子。
最近,麗莎·米勒對暴露在煙霧環境中獼猴的后代進行了研究,她發現這些新生獼猴表現出免疫反應減弱的跡象,這與其暴露在煙霧環境中的母親在青春期時表現的免疫反應一致。她說:“這些猴子可以作為易感人群健康狀況的哨兵。”
澳大利亞的野火煙霧對該地區的環境帶來了災難性破壞,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支修益指出,隨著空氣流通和時間累積,野火煙霧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會慢慢顯露出來。“特別對兒童、中老年人、孕婦,以及合并有肺部疾病的人,如患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COPD等的人,影響更大。”(據《中國科學報》)

澳大利亞叢林大火肆虐,悉尼被煙霧籠罩(陶社蘭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