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36 江蘇省南京市金陵匯文學校 尚熙程
初四那天,7 點剛過,我們一家人就吃完晚飯,圍坐在電視前,嗑著瓜子看晚會。突然媽媽收到一條信息,她看完臉色突變。過了一會兒,她緩緩地對我說:“你爸爸剛才發微信給我,說單位有個同事突然發燒,已經送到醫院檢查,他今天晚上可能回不來。兒子,你要乖乖的。”我愣住了,一家人臉上都露出嚴肅的表情。
“我們在進出市區的公路上增設了檢疫點,協助防疫部門測量體溫。”回憶起昨天爸爸說的話,我不由得擔心起來,腦海中浮現出爸爸工作的情景:一輛輛緩慢駛過的車,一面面搖下的車窗,一串串閃著紅光的剎車燈,一張張陌生的面孔,一次次測量體溫……扭頭望向窗外,天黑了,路上沒有一個人,路兩旁的行道樹在昏黃的燈光下顯得越發寂寥。

如果爸爸也被隔離了怎么辦?想到在電視上看到的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人們,我整個人就像漂浮在波瀾起伏的大海中,忐忑不安又茫然無措。還有奶奶,兩個月前剛做了心臟手術,知道這個消息后,她心里一定接受不了吧……我緊緊攥著拳頭,生怕這些令人恐懼的思緒再來作亂。
23 日武漢封城,我們也居家隔離,截止到現在,我們出門的次數屈指可數。若爸爸不能回來,只有我能協助媽媽打理家務事了。家里的米還有多少?菜又能吃多久?還有什么需要準備的?
媽媽的手機又響了,我心里咯噔一下。“是爸爸?”我急忙湊過去。媽媽把手機放到耳邊,說道:“喂,媽,我們最近都不出門,您也照顧好自己……”看見媽媽淡定地跟外婆拉著家常,我又開始盤算家里還缺什么。
媽媽接完電話,我們繼續心不在焉地看電視。我始終復原不了手中的魔方,而媽媽則時不時看一下手機。電視似乎沒了聲音,只聽到鐘表的秒針嘀嗒的響聲,我頭腦里閃過許多新聞畫面。由于疫情嚴峻,我們被迫宅在家里以求阻斷病毒的傳播。為了我們的安全,許許多多像爸爸一樣的平凡人勇敢地堅守崗位,他們和醫護“逆行者”們共同組成對抗疫情的道道防線。在本該合家團聚的節日里,千千萬萬的一線工作人員包括社區工作人員冒著被病毒感染的危險保衛著我們的城市,守護著我們的家園。
在等待的過程中,客廳里一片沉寂……
突然,媽媽的手機又響了,爸爸平靜的聲音傳來:“我同事去醫院查過了,他患的是普通感冒,我馬上回去。”那一刻,我終于聽見了電視里的歡歌笑語,很快就熟練地復原了手里的魔方。
拿出手機一看,現在是晚上9 點20 分。從晚上7 點到9 點,短短的兩個小時,我卻仿佛度過了漫長的一個冬天。這兩個小時里的每一分每一秒對我來說,都是那樣煎熬。
簡 評
設置懸念,是中學生寫記敘文的一大法寶,可惜很少有人用得恰如其分。本文短短千字,卻寫出了“看到爸爸發來的信息之后”事件的進展,令讀者揪心不已,繼而感同身受,最終長舒一口氣。懸念用得好,文章寫得巧。如果只是簡單地寫爸爸在公路檢疫點測量體溫、除了爸爸全家宅在家阻斷病毒、爸爸同事發燒被送到醫院幸好并無大礙,最后來一番感慨,那文章就遜色許多。當我們想把一個事件寫入文章時,不妨多點耐心,吊足讀者的胃口,像講謎語一樣,不動聲色,最后揭開謎底,戛然而止。
當然,在等待最終消息到來前,作者插入了諸多信息,如家中儲糧多少、剛動手術的奶奶咋辦、“我”玩魔方心不在焉、看電視心神不寧、疫情新聞令人焦灼等。這些記敘,真實可信,也讓文章內容充實豐厚。自家小事,虛驚一場,卻小中見大,生動地展現了全民戰疫的一個剪影。
(郭培旺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