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 姐

秋末冬初,正是油茶開花和收獲的季節。浙江常山的28 萬畝油茶喜獲豐收,一邊是繁忙的采摘景象,一邊是滿樹的雪白花朵,一陣風吹過,花香沁人心脾。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有2300 多年的栽培和利用歷史。茶油被譽為“東方橄欖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遠遠高于菜籽油和花生油,并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營養保健價值,是國際糧農組織首推的衛生保健植物用油,其高溫穩定性更適合中國人的飲食烹飪方式,目前已成為我國高端植物油的重要來源,在國產高端植物油中的占比達到80%。
2008 年,首屆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現場會在湖南召開,油茶由此在全國適生區大規模推廣。目前,全國油茶種植面積達到6700 萬畝,比10 年前增加了2000 多萬畝。2018 年全國油茶產業總產值1024 億元,是2009 年81 億元的12.6 倍。我國油茶產業的蓬勃發展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寫照。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始終把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先后召開10 次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現場會,協調發改、財政部門,整合統籌財政扶貧、退耕還林等10 項資金支持木本油料產業發展。2008年以來,各級財政投入油茶的資金有200 多億元。
國家層面先后出臺《全國油茶產業發展規劃(2009-2020 年)》《全國大宗油料作物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 年)》《關于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等,為全國油茶產業發展指明路徑。全國有15個省份印發了省級油茶產業發展規劃,出臺了支持油茶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
江西將油茶列為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九大產業之一,2010 年,省財政設立了油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5000 萬元,2016 年提高到8000 萬元。廣西對油茶新造林自治區財政、市縣財政每畝分別補助1000 元,對低產林改造自治區財政每畝補助400 元、市縣財政每畝補助100 元。湖南將油茶確定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6 個千億元產業之一,設立了1 億元的油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從中央到地方,油茶產業扶持政策不斷完善,為產業發展提供根本保障。
常山是“中國油茶之鄉”,素有“浙西綠色油庫”之美稱。發展至今,常山14 個鄉鎮(街道)均有油茶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的東案鄉、新昌鄉、芳村鎮等地。目前,全縣油茶總種植面積28 萬畝,常年油茶籽產量4900 余噸,茶油1300 余噸,全縣油茶總產值突破10 億元。
初冬的常山國家油茶公園里,一個個景觀節點漸漸顯現。從賣油到“賣游”,常山山茶油繼深加工之后又跨出了新的一步。依托油茶產業資源和自然、人文優勢,常山縣高規格打造國家油茶公園。記者發現,從高速芳村出入口處到新昌鄉黃塘村,沿線國家油茶公園多個景觀節點都已經完成。大型竹簡造型、油茶果造型、李時珍雕塑、生態停車場……沿途景色別有一番風味,串成了一條油茶主題的風情景觀帶。
國家油茶公園內著重提升新昌鄉黃塘村和芳村鎮下猷閣村等地的7 個景觀節點。第一個節點位于高速芳村出入口處,取名為“亙古流芳”,設立有《本草綱目》書卷造型的“中國油茶之鄉”大型牌匾,點綴以油茶籽造型的雕塑景觀,風格鮮明。沿著種滿紅花油茶的油茶大道,就可來到名為“東方奇樹”的第二個節點。最關鍵的第三個節點為“油茶公園”,除了漂亮的景觀小品,還有綿延萬畝的新品種油茶基地,基地里建有游步道,漫步在油茶林間,可以欣賞“油茶之鄉”的風情。
常山縣林業局局長胡乾平告訴記者,通過打造全國首個油茶公園,有力促進了“產文景游”,做到了由“賣油”轉變為“賣游”,實現“環境優勢”向“生態紅利”轉變途徑。
“一畝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婦又蓋樓。”在河南省光山縣司馬光油茶園創辦人陳世法的帶動下,光山縣油茶種植面積已超過20 萬畝,僅司馬光油茶園就帶動了390 戶貧困戶增收,安置了2000 多名周邊群眾就業。
安徽省潛山縣的吳伍兵流轉荒山7 萬余畝,栽培油茶454 萬株,讓1 萬多戶貧困戶因油茶受益,近6000 人成功脫貧,他也因此榮獲2018 年度“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
一個個油茶扶貧的動人故事在油茶產區傳頌,滿山油茶成為貧困山區脫貧致富的“希望林”。
種植油茶技術要求和市場門檻相對較低,適合在山區大面積發展。高產油茶林盛果期每畝產值在3000 元以上,每種植1 畝油茶即可實現1 人脫貧,而且長期受益。
國家林草局將油茶發展和生態扶貧統籌推進,整合資金和政策支持貧困地區發展油茶產業。目前,全國參與油茶產業發展的企業達2523 家、油茶專業合作社5400 個、大戶1.88 萬個,帶動173 萬貧困人口通過油茶產業增收。

采摘油茶
立冬時節,浙江省武義縣泉溪鎮的一片油茶基地里,村民們正忙著采收油茶果。這里種植了340畝“長林系列”優質油茶。基地負責人潘恒霏介紹說,雖然今年有些干旱,但油茶鮮果產量還是達到每畝800 公斤。
潘恒霏算了一筆賬:100 公斤油茶果能榨7 公斤茶油,按照市場價格每公斤茶油120 元來算,每畝能收入6700 多元。
油茶產業發展,良種是關鍵。“長林系列”是近幾年在全國推廣的主要油茶良種代表。
在衢州市常山縣油茶良種基地,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大棚里緊張工作,長林系列油茶苗正茁壯生長。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標準化體系建設與科技體系創新。為此,常山縣組織油茶專業技術人員、油茶生產企業等,著手編制完成《油茶良種苗木培育技術規程》、《高產栽培技術規程》、《常山傳統原香山茶油制作技術規程》,建立山茶油標委會和省級山茶油檢測中心,常發公司建立從基地到餐桌的“一瓶一碼”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堅持“政企校會四位一體、產學研用高度融合”的理念,建立了山茶油專家工作站、成立了油茶機械研發生產中心,爭創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和油茶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同時加大與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產業促進中心、中科院亞林所、南京林業大學等科研院所的合作,開展油茶精深產品開發。投資500 萬建成全國一流的“物聯網”智慧繁育苗圃基地。與浙江大學合作研究開發了兩項世界先進質量技術,將山茶油列入國美藥典委食品法典FFCC 標準,使其成為進駐美國市場的重要保障。同時,角鯊烯作為橄欖油和山茶油鑒別標記物的建立方法獲得世界知識產權局國際局發布的國際專利。
目前,我國油茶良種使用率提高到95%以上,為油茶產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全國已選育審定油茶良種375 個,國家重點推廣優良品種162個,良種油茶的鮮果出油率提高到6.4%,畝產茶油50 公斤以上的良種得到了普及推廣。
安徽省全部采用兩年生以上良種壯苗,大力推廣容器育苗,良種使用率達到100%。湖南省林科院選育出的雄性不育雜交新品種,被稱為油茶中的“雜交水稻”,新造油茶林平均畝產茶油從5 公斤提高到50 公斤以上。湖南油茶林面積、茶油產量、油茶產值均居全國首位,建立了首個國家油茶種質資源庫,選育出油茶良種120 個,占全國良種總數的1/4。
青山環抱、與常山國家地質公園金釘子景區一山之隔,就是“東茶”——油茶籽深加工的老牌企業常山東茶茶業科技有限公司。
“東茶”廠區里,壓榨車間、浸出車間、精煉車間、皂素車間次第分布。壓榨車間、精煉車間油香彌漫,機器正在加工的卻是菜籽油,而皂素車間則空無一人已經停產。公司相關人員相告,停產是因為原料不足。“從農民那里收購茶餅進行深加工,當年‘東茶’是第一家,農民排隊賣。現在縣里3 家企業做茶餅深加工,愁茶餅買不到。”因為市場認可,常山本地的油茶產量已經遠不能滿足加工需要,每年都要到福建、安徽、江西等地收購茶籽、茶餅。
“東茶”的油茶深加工產品,除了精煉茶油,還有茶皂素等。“普通茶皂素用于建筑、石油鉆探,高純度茶皂素則用于醫藥。”公司負責人邵文林告訴記者,從毛茶油到精制茶油,從茶餅到茶皂素,就是把油茶深加工做精做細,做長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今年,茶皂素價格一漲再漲,每噸達二萬七八千元,而藥用茶皂素每噸價格更高達15 萬余元。“東茶”每年除加工500 余噸精制茶油外,還生產四五百噸茶皂素。公司產品不僅在大陸銷售,也銷往臺灣地區以及韓國、東南亞等地。
今年9 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湖南省政府共建的“中國油茶科創谷”在湖南揭牌。“中國油谷”集聚全國人才、平臺、技術等要素資源,將圍繞制約油茶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集中攻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引領全國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茶油的珍貴,在于其純天然和營養成分符合人體健康需要,據介紹其營養價值比橄欖油還高。近年來,油茶這一綠色特色產業的發展得到了全國各地更多的關注和扶持,產業化方面不斷推進。
據了解,全國油茶主產區642 個縣中大多是國家級貧困縣或省定貧困縣,油茶是這些地區的傳統產業,發展基礎較好,群眾認可度高。另外,油茶結果期可持續80—100 年,具有一次種植、長期受益的優勢,還具有不與農爭地、不與人爭糧的獨特優勢和發展潛力,可在荒山荒地廣泛種植。統計顯示,有173 萬貧困人口通過油茶產業實現增收。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將油茶產業發展和精準脫貧有機結合,統籌推進。2015 年11 月,國家林草局會同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國家開發銀行聯合發布了《關于統籌整合資金支持貧困地區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積極協調發改、財政部門,整合統籌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財政扶貧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退耕還林等10 項資金支持木本油料產業發展。
“企業+基地+農戶”的合作經營模式是油茶助力脫貧的主要模式。廣西引導農戶以土地入股、土地流轉、土地托管、扶貧資金配股等方式參與,獲得土地租金、勞務薪金、分紅股金等實現中長期穩定收益。江西贛州由油茶專業合作社集中貧困戶林地,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整地、統一購苗、統一栽植、統一撫育,并進行分戶管理和收益。贛州油茶產業累計帶動19.5 萬貧困人口人均增收800 元以上。
近年來,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紛紛進入油茶產業發展領域。2019 年,社會資本投入油茶產業發展資金達70 億元。湖南、江西等省的金融機構出臺了“油茶貸”產品,對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等主體經營油茶等木本油料產業給予金融支持。截至今年9月,中國農業銀行累計投放油茶產業貸款69.48 億元,支持油茶企業71 家,帶動農戶4.6 萬戶。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在全國油茶產業發展工作會上指出,下一步將大力推進低產低效油茶林改造,每年完成330 萬畝低改任務,繼續擴大油茶基地規模,每年完成400 萬畝左右新造任務,加快建設國家油茶良種繁育基地,推廣普及高產優質油茶種苗和先進適用造林技術。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通過加大投入、貸款貼息等方式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油茶產業,培育3—5個國際知名油茶企業和一批國際知名品牌,提高油茶全球影響力和認知度。加快油茶精深加工和副產品開發,加快發展休閑體驗、健康養生、景觀旅游等多業態油茶產業。加強科技推廣創新應用。建立科研院所、高校、涉林企業高效協同的油茶研發組織體系。重點開展油茶良種繁育、茶果采摘、產品精深加工等關鍵技術研究。強化流通市場監管。推動茶油生產企業標準化生產,健全質量安全管理和風險防范體系,建立健全油茶產品質量送檢、抽檢、公示和追溯制度。強化市場準入和監督檢查,嚴厲打擊不符合國家標準、造假摻假、虛假標注等違法違規行為。著力完善支持政策措施。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以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農民投入為主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大對油茶產業發展的資金支持力度。力爭到2025 年,使得我國油茶種植面積達到9000 萬畝,茶油產量達200 萬噸,占全國食用油消費量5%以上,產值提升到4000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