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勝
(遼寧省大連金普新區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遼寧 大連 116100)
多方位生態修復技術其實就是說一種多方位的治理水環境的修復技術,多方位生態修復技術從多方面治理理論出發,運用多種有關水環境治理的技術,然后在治理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在實際的水環境治理中,運用該項技術,及時地對當地的河道水環境進行治理,降低河道水環境中的污染物質,提升水環境質量。該項技術理論概念的提出,再到實際運用的這些年來,已經逐漸形成了完備的技術體系,水環境治理人員通過運用該項技術,也確實能夠了解和感受到該項技術對于水環境治理的重要意義。多方位生態修復技術體系中,包含著對河道水體的開源以及節流,強調水環境的治理一定要對水資源進行內源控制,要對水體進行人工凈化,因為水環境的自我凈化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而隨著加工廠廢水以及人們日常用水所造成的水污染都會通過管道排入江河、湖泊中,通過污染河道,進而污染下游水環境。因此,多方位生態修復體系強調要以綜合性的思維來解決水環境治理問題,采用多種有效方式共同處理水污染,從源頭上控制河道中的污染物,保證水環境的治理能夠有效。多方位生態修復技術的具體實施需要從外援污染的控制、內源污染的控制,人工凈化、水體自凈等幾個方面出發,要采用多方位的治理模式,綜合性地處理水污染問題,治理河道水環境污染,見圖1。
一味只從污染源來處理水環境治理問題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污染問題的,這也是從前水污染治理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水污染的治理應該從多方面出發,要從多角度,采取多種方法來處理水污染,這樣才能有效解決水污染問題,有效處理好河道水污染的治理問題。經過部分專家研究分析發現,雨水中存在的水污染甚至比直接排入河道中的生活污水等更為嚴重,因為共產生產時,會伴隨著大量的有害物質的排除,一些有害氣體,比如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就會散發與空氣中,造成大面積的空氣污染。同時這些有害氣體會一直停留在空氣中,然后待到降雨時,雨水就會沾染這些有害氣體,然后降落到地面上,降落到河流中去,污染水體,然后隨著水的流動,又會將這些已經被污染了的水體帶入下游,從而擴大污染面積。因此,要想處理好水污染,就必須要解決雨水的污染問題,要有效降低與水中的污染量,才能使降落到地面的污染物減少,進而使水體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同時,如果降雨量過大,還會使得河流中水體流動加快,加劇對兩邊河道的沖刷,從而河道中的河水會帶走大量的泥沙以及污染物、固體垃圾等,這樣一來,則又會加大水環境治理的負面影響。因此,控制雨水所帶來的污染也是多方位生態修復技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外部污染源的治理控制,首先應該要合理地規劃城市雨水收集網,通過雨水原位自動化設備進行雨水處理,要保證過濾污染物的同時,還要能有效應對設備過水能力,從而降低雨水中有害物質對河道的污染,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對兩岸河道的利用,利用好河岸兩旁的植物,比如說可以種植蘆葦、灌木等,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增強透水性降低河水污染,并且還能將部分固體垃圾阻隔,減少河道中存留的垃圾,環節河道污染,以此來提升治理效益。

圖1 多方位生態修復技術示意圖
內污染主要產生于河道,外污染物在進入河道中,若不能經過有效處理,則會一直停留于河道中,然后,沉積下來,久而久之,河道中的水體自凈能力不足,這些污染物便會一直停留于河道底層,使河道中的水體得不到有效凈化,逐漸對河道水體產生二次污染。比如說一些化學污染物“氮、磷”等,其沉留于河道底部,不易被水體凈化,卻又經過一些特殊條件,使得原本沉留于底部的這些物質上浮,然后對水體造成大面積污染,致使河道中水體營養物質含量大量增加,并由河流中的藻類植物吸收,致使水體中含氧量不足,嚴重時,便會引發大量的水生物缺氧而死,然后這些水生物,比如魚、蝦、螃蟹等死亡之后尸體又會被分解,為河道水體增加營養物質成分,然后便是嚴重的惡性循環,造成嚴重的水污染。雖然外污染物在城市治理中已經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但是仍然會有著部分含有污染物質的水源進入河道,將其含有的污染物質帶入河道,進而造成二次污染,針對內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需要從源頭入手,利用生物技術來降低河道中污染物質的含量,并以此提升河道中水體的自凈能力,內污染的控制和治理相比于外污染的治理更難,但卻也極為重要,如果說外污染治理針對的對象來自于河道水體之外,那么內污染物的治理,則是以提升水體自凈能力為目的而做出的改進措施。河道治理中,內污染的治理主要是從機械清淤和淤泥生物酶降解技術兩方面來出發。機械清淤的成本較高,雖然其清淤的效果也更為顯著,從多方位生態修復技術的層面出發,其比較適合污染程度較高,但是污染面積較小的河道水污染處理。這樣一來,才能將機械清淤的成效與成本考慮進來,實現高效益的污染治理。而淤泥微生物酶降解技術是以利用河底微生物來對污染物質進行降解和轉化的,利用生物酶可以提高河道內微生物的活性,促使其有效地進行污染物質的降解,提升水體自凈能力,此項技術一般用于污染面積較大,但是污染程度較為輕微的河道污染治理中去。
河道中水污染環境治理需要有人工凈化,因為僅僅只是靠生物技術來降解河道內的污染物質,以及控制外部污染物是不夠的,從多方位生態修復技術的層面去考慮河道治理,需要有效利用人工凈化技術,利用人工干預和高科技手段來對河道進行相關處理措施。從人工凈化的角度來看,如果一處的河水遭受污染,那么這一地區的水環境、水生態必然處于一種失衡狀態,如此一來就需要考慮人工凈化的具體措施以及方法。以人工凈化來處理內外部污染物,提升水體自凈能力。這時候,人工凈化需要通過人工的手段來對河道水污染治理進行干預,首先要清理河道淤泥,清理河道中存留下來的各種垃圾、廢棄物。河道淤泥中殘留了大量的重金屬污染物質,出于對河水自凈能力的考慮,以及河道水環境的考慮都需要清理河道中的大量垃圾,這一過程處理中,需要有著相關河道治理部門的參與,共同處理河道污染治理問題,此外針對清理出來的淤泥,需要對其進行合理的處理和凈化,減輕淤泥中的廢物含量,并且在處理之后,將其進行合理填埋。
除此之外,還要提升周圍群眾的環保意識,只有讓人民群眾也參與到其中來,提升其環保意識,讓其做到不亂扔垃圾,不隨意向河道中丟棄廢棄物,保證污染物不進入河道,促進我國河道水環境的治理。在人工干預中,還要運用高新技術,以高新技術來對河道的水環境治理進行實時監控、監管。比如,可以運用無線傳感裝置進行河道水體質量的監控,記錄河道水流速度,記錄污染密度,然后才可以及時地讓河道治理人員來對水環境質量,進行治理,采用多方位生態修復技術,從多方面下手,利用不同的措施,針對水體污染的具體情況對其實施治理。,同時還可以利用超微凈化處理模式,加快河道水體中的重金屬物質的降解速度,提升水體自凈能力。
水體自凈是多方位生態修復技術中最重要的環節,不論是對外污染物的控制,還是對內污染物的控制,甚至是人工凈化的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減少河道水體中的污染物質,減少其中對于水體污染較為嚴重的污染物,使河道水體質量得到提升,污染程度降低,讓河道水體自然而然的能夠達到自凈,從而以河道水體自凈來維持水體生態環境的平衡。水體自凈處理,需要充分考慮到水體中的水生物群分布,建立合適的生態群。一般而言,在水體自凈處理時,通常會在河道中投放一定的河蚌、青蝦,這些水生動物都具有很好的凈化水體的作用,能夠有效吸收水體中的重金屬含量,使水體中污染物質含量有效降低,且能夠有效攝取河道中的綠藻、腐爛物質,以凈化水體,提升水體質量。同時,還需要投放一定比率的藻類植物,同樣是以減少水體中的重金屬含量為目的,從而構建出平衡的水中生態群,讓河道水體能夠自我凈化,提升水質。
總而言之,采用多方位生態修復技術,從多方面綜合考慮水體的環境,并進行綜合治理,能夠有效降低水體中的污染物質含量,提升水體自凈能力。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這要求河道水體治理人員需要有多方位治理的思維模式,從而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