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么回事,最近這段時間牙疼得厲害,我終于請了一天假,在媽媽的陪同下來醫院檢查。經過一番精心的診斷,醫生告知要采取殘酷的治療方法——拔牙,徹底去除病根。唉,說起拔牙,歷歷在目,真是一言難盡啊。
拔牙前
在家吃了幾天的消炎藥之后,我和媽媽再次來到醫院,準備拔牙。我們一大早就到了醫院,但是病人依舊很多。于是,我和媽媽就坐在門前板凳上靜候。
聽著里面不時傳來冰冷的器械相碰的聲音,我嚇得渾身都起了雞皮疙瘩。一想到自己馬上就要拔牙了,我緊張得手心里全是汗。
我反復詢問媽媽拔牙是不是很疼,雖然媽媽告訴我打麻藥以后一點也不疼,可我的心弦依舊緊繃著。
“熊佳佳。”不知過了多久,終于聽到醫生叫我的名字,我驟然間更加緊張了。
醫生為我仔細地檢查了一遍口腔之后,拿來一張拔牙須知,上面寫了拔牙的一些風險以及拔牙后的注意事項,要求病人及家屬簽字。醫生還告訴媽媽,根據照的片子,在拔牙的過程中,我的牙根很可能斷在牙齦里,醫生強調的內容更是讓我緊張得有些顫抖,媽媽輕聲安慰我,讓我不要害怕。
拔牙時
見我情緒穩定下來,醫生便要開始拔牙了。
我躺在治療椅上,看見醫生拿起一支又細又長的針管,立即嚇得緊緊地閉上了眼。醫生將那支針刺進我的口腔,我感覺先是一疼,隨后便有些麻麻的,醫生拔出針管說:“小朋友,你忍著點,下一針就有點疼了。”
說罷,醫生又將針管刺進口腔上方,疼得我抖了抖,但由于害怕劇烈的動作會使針管斷在口腔內,我又忍住了顫抖。
醫生拔出針管,靜候幾分鐘后,確定麻藥已經起效了,就拿起了一把大鉗子,先是夾住我的牙齒輕輕搖了搖,然后突然加大力度。我嚇得身子抖了抖,閉緊雙眼,聽到醫生又換了一個工具的聲音。這次是動真格的了,醫生加大了手上的力度把牙齒往外拔。頓時,我感覺口腔內有些溫熱黏膩的液體,沒多久,醫生松了一口氣,放下了手里的工具。
“牙根沒有斷,很成功,小朋友,你可以把口腔里的血水吐了。”我坐起身,往旁邊的漱口臺上使勁吐了幾下,竟全是鮮紅的血,看得我不禁有些害怕。
再次躺回治療椅上,醫生用棉花將我口腔里殘留的血擦干凈,又用另一塊棉花放在我剛剛拔下牙齒的位置,讓我緊緊咬住,然后囑咐我棉花咬半個小時就可以吐了,當天不能刷牙,二十四小時內不能吃刺激性的食物。
拔牙后
走出醫院,媽媽一個勁地打趣我:“這么小的姑娘,怎么就成了缺牙巴(西南官話,同北方方言:豁牙子。牙巴:牙齒。)呢?”
我嘴里咬著棉花不能說話,只能睜大眼睛,用眼神表示我的不滿,卻不料我的這一系列動作更是讓媽媽笑了起來。
回到家,我嘴里還咬著棉花,媽媽當著我的面從冰箱里拿出了一根冰棒,還故意不停咂嘴,感嘆“真好吃”,讓我眼紅不已。
拔牙的經歷讓我明白,以后一定要好好保護牙齒,要認真刷牙,少吃糖果,避免下次又有牙齒壞掉。
(指導老師:劉萬順)
作者以幾個小標題的形式,記敘了拔牙的恐怖經歷,生動的動作、心理等描寫讓我們仿佛感受到了牙科門診的可怕氛圍。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心理打擊后,作者明白了愛護牙齒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