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林
【摘 要】九一八事變后,中華民族到了救亡圖存的關鍵時期,各族人們、各界人士為了共同驅除日本侵略者,抗戰救亡歌曲成為當時音樂創作的主題。賀綠汀音樂作品結構嚴謹、旋律流暢、體裁多樣,對推動中國新音樂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賀綠汀的音樂作品數量、音樂藝術風格在抗戰時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激發了廣大人民的愛國之情和對侵略者的憎恨之情。本文簡單介紹了賀綠汀的個人生平和作品、其抗戰救亡歌曲的題材風格,以及他的音樂作品的歷史地位。
【關鍵詞】賀綠汀;抗戰救亡歌曲;作品風格;創作特征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6-0038-02
抗戰救亡歌曲是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特定音樂現象,1931年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全面抗日成為當時中國人的心聲。在這樣的環境下,抗日救亡歌曲誕生了,全國各地出現了很多抗戰救亡歌曲,為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打擊日本侵略者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鼓舞廣大人民積極加入抗日隊伍,李元慶、聶耳、冼星海、賀綠汀等一大批愛國音樂家創作了大量以抗戰救亡為主題的音樂作品,形成了中國現代音樂史上音樂創作的高峰,涌現了《義勇軍進行曲》《救亡進行曲》《游擊隊歌》《風云兒女》《船家女》等優秀抗戰救亡音樂作品。賀綠汀融合了西方傳統音樂創作手法,并充分挖掘中國傳統音樂素材,將東西方音樂有機結合起來,創作了一種新的音樂風格[1]。本文主要對賀綠汀抗戰救亡時期音樂作品風格進行分析。
一、賀綠汀簡介
賀綠汀原名賀楷、賀安卿,是我國當代著名的音樂家、教育家,湖南邵東縣人。192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31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抗日戰爭爆發以后,進入到上海救亡演劇團。1941年進入新四軍軍部,擔任音樂創作和教學工作。新中國成立后,擔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一共創作了3部大合唱、6首鋼琴曲、十多首電影音樂、24首合唱、100首歌曲等,主要音樂作品有《牧童短笛》《天涯歌女》《四季歌》《游擊隊歌》。賀綠汀對我國音樂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他被稱為中國民族音樂的先行者。他傳承發展了中國傳統音樂的精華,見證了20世紀初中國音樂的發展,他幾十年如一日進行創作,為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音樂財富。20世紀30年代,他為當時的進步電影創作了大量的歌曲,解放以后,他擔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音樂人才[2]。同時,他還發表了《我對戲曲音樂改革意見》《論音樂創作》等文章。
賀綠汀的民族音樂創作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民歌改編。比如對《四季歌》《天涯歌女》《東方紅》等作品進行改編。第二類是運用特定民歌進行創作,比如《墾春泥》,這些音樂作品與民間音樂格調和氣韻比較接近。第三類是利用民間音樂素材進行創作,這類作品是賀綠汀創作最多的,如鋼琴曲《牧童短笛》、獨唱《嘉陵江上》、合唱歌曲《游擊隊歌》、電影歌曲《天涯歌女》《船家女》等。《天涯歌女》采用了蘇南民間小調,旋律清新、優美,潤腔細巧,具有江南風格。他創作的作品不僅具有中國傳統民間音樂元素,而且還借鑒了西方音樂的表現形式和表達技巧,然而從他的作品中,無法看到借鑒了哪一首民歌或者哪一種音樂表達形式[3]。
二、賀綠汀抗日救亡歌曲題材風格
抗戰救亡歌曲按照題材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經過藝術加工處理的方言或者生活用語,用于抗戰時期發動、宣傳、組織群眾參加抗日戰爭。這類歌曲的創作者往往是抗日戰爭的參與者,他們在創作的時候融合了戰爭的氣息,歌曲簡單易學,朗朗上口。另外一類是以詩詞為題材,歌詞的文學性比較強,注重情感的抒發,在創作的時候,融入了革命性、愛國主義精神,對激勵廣大群眾抗戰信心發揮了重要作用[4]。賀綠汀的抗戰救亡歌曲側重前者,他創作這類題材的音樂作品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號召鼓勵群眾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對根據地實現全面封鎖,各地通訊聯絡十分困難。在這樣的背景下,抗戰救亡歌曲成為發動群眾的主要方式。這些歌曲語言具有地方特色、通俗易懂,經過口口相傳,從長江內唱到長城外,激勵無數中華兒女浴血奮戰。賀綠汀創作的這類作品有《抗戰進行曲》《掃法西斯》《騎兵歌》《八路軍的鐵騎兵》《官兵團結一條心》《游擊隊歌》等。比如《游擊隊歌》是這樣寫的:“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個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歌頌了當時游擊隊員英勇抗日的精神,鼓舞了根據地的廣大人民群眾,號召更多人參與抗日戰爭。[5]
(二)歌頌抗戰軍民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國從局部抗戰發展到全民族抗戰,為了鼓舞廣大人民群眾,激發大家的抗日熱情,堅定抗戰必勝的決心,賀綠汀創作了很多歌頌抗日軍民的歌曲。比如《空軍進行曲》:“挺進在高空里,越過了風雪冰霜,震響了整個天宇,太陽在我們頭上。飛啊、飛啊,結隊飛,飛到敵人的上空,去把我們的威武宣揚,握緊了旋盤和陀柄,彈紐和機槍,要讓那猖狂的侵略者在我們的翅膀下死亡………”這首歌曲表達了對空軍戰士的贊美之情,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軍隊的生活情景,樹立了生動鮮活的空軍戰士形象,歌頌了中國人不怕犧牲、英勇作戰的精神[6]。
(三)控訴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以及反映了底層群眾的生活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進行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奸淫擄掠,他們放火搶劫,無惡不作,給當時的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賀綠汀創作了大量反映日本侵略者罪行的作品,如《打棒頭》《打日本》,等等。在《打日本》中這樣唱道:“日本人、真可恨,殺我百姓搶我城!到一鄉、殺一鄉、到一村、殺一村,殺盡了中國老百姓……”這首音樂作品真實反映出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暴行和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同時,賀綠汀改編了大量的民間音樂素材,比如《天涯歌女》《春天里》《秋水伊人》《四季歌》等作品反映了當時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
三、賀綠汀抗戰救亡歌曲的音樂風格及特征
賀綠汀創作的抗戰救亡歌曲數量之多、題材之廣,在中國音樂史上是獨一無二的,他的音樂創作風格隨著抗日戰爭的形勢、歷史發展進程以及個人經歷等不斷變化。七七事變后,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一大批音樂創作者表現出憂國憂民的情緒,整個音樂的曲調悲憤、沉郁。1941年,賀綠汀參加新四軍以后,他接觸了大量的軍人、農民、工人,豐富了個人體驗,作品逐漸成熟。賀綠汀的抗戰救亡歌曲的音樂藝術風格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濃郁的民族特點
賀綠汀的音樂創作融合了中國民族音樂特色,這主要與賀綠汀個人成長經歷有關。賀綠汀出生在湖南邵東一個農村家庭,賀綠汀的父親喜歡祁陽戲,小時候耳濡目染受到影響,在砍柴放牛的時候,他經常與牧童對歌,觀看農村草臺班子的花鼓戲,這些清新、質樸的民間音樂給了他養分,他未來的創作深受民間音樂的影響。他認為,民間音樂是現實主義作曲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音樂素材。因此,他的音樂作品都是構建在民間音樂的基礎上,充分吸收了民間音樂的曲調、旋律、和聲組合,體現時代精神[7]。作品《墾春泥》就采用了湖南民歌的音調和勞動號子的節奏。
(二)感情真摯
賀綠汀曾經說過:“音樂是人民思想情感的直接投入,好的音樂之所以可以感動人,就是因為它真實的情感。”在創作的時候,他往往將全部的感情投入進去,比如他創作的大提琴獨奏曲《搖籃曲》,描繪了母親在嬰兒的搖籃邊上,輕輕哼唱搖籃曲,拍著孩子入睡的情景。母親看著孩子,想到孩子長大以后的生活場景,讓人感受到母愛的偉大。賀綠汀是一個情感豐富的音樂家,由于他出生在農村家庭,他更能深刻感受到底層人民生活的艱辛,創作的作品可以真實反映出人民群眾的情感,因此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三)結構嚴謹
賀綠汀受到西方音樂的影響,音樂作品結構遵循西方的曲式結構,在創作的時候,必須經過嚴謹的思考設計,所以音樂結構十分緊密,樂句之間存在內在邏輯關系[8]。比如他創作的《牧童短笛》采用三段體結構,第一段主題輕松明快,像牧童天真的笛聲;第二段采用民間舞曲,與牧童的笛聲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三段是笛聲再現,與第一段遙相呼應。這是歐洲音樂典型的復調技法。
四、結語
抗戰救亡歌曲作為歷史特定階段的產物,是抗戰時期音樂家發出的愛國音符。賀綠汀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抗戰救亡歌曲,他充分吸收了中國古典音樂素材和民間音樂素材的養分,并結合西方音樂表現形式和表現方法,音樂風格獨樹一幟,在我國音樂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參考文獻:
[1]楊樂平.關于如何詮釋群眾歌曲的思考-以賀綠汀抗戰救亡歌曲為例[J].藝術教育,2011:76-77.
[2]楊樂平.賀綠汀及其抗戰救亡歌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
[3]肖良.《游擊隊歌》及其作者賀綠汀[J].音樂時空,2015,(17):1-3.
[4]駱支麗.《戰歌》中的抗戰音樂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15.
[5]游馳飛.賀綠汀在蘇北抗日根據地的音樂活動研究[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38(5):68-71.
[6]王建柱.奏響抗日救亡的強音——記部分優秀抗戰歌曲的創作故事[J].黨建,2015,(6)23-24.
[7]軒小楊.民族救亡的歷史吼聲——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戰歌曲[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3(5)12-13.
[8]軒小楊.民族救亡的歷史吼聲——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戰歌曲[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3(5):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