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婕
摘 要:本文對企業風險管理進行理性討論,從投資風險和融資風險兩方面分析了企業常見的財務風險困境及基本應對措施,以及法人結構不完善、企業管理制度腐朽、缺乏完善的內部監督機制所帶來的企業內部控制隱患,提出了加強董事會的影響、提高企業管理者的素質及建立企業文化等應對策略。
關鍵詞:企業財務 ?風險管理 ?內部管理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時代的浪潮在給眾多企業帶來令企業歡欣鼓舞的無數發展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了無限的危機。企業與時代既彼此成就又互相博弈,同時,企業與企業之間也面臨著激烈而殘酷的市場競爭。唯有與時俱進,做好企業財務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才能幫助企業存活下來。
一、企業財務風險管理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細胞和載體,也是經濟發展的主體。在當前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經濟形勢下,企業能否平度過每一次危機,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維持其自身有序的運作,不僅關系著自身的生存發展,也關乎社會經濟的發展進程。因此,完善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加強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成為企業在嚴峻形勢下和經濟競爭中存活和發展的關鍵。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隨時都面臨著各種風險。有些是可以預知的,有些是發生得猝不及防、只能采取應急預案進行靈活應對的。前者我們常稱之為可預知風險,后者我們常稱為應急風險。企業在生存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這些可預知風險和應急風險的總和,就是我們常說的企業財務風險。
企業在生產運營過程中,必須時刻準備著積極應對遇到的財務風險,方能在時代浪潮中存活下來,并贏得一席之地。
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是指企業采取具備目的性和專項性的措施和手段,對來自外部經濟大環境的風險和企業內部的小經濟環境的風險進行控制和管理,通過此種手段,確保預期的收益和企業最后得到的實際收益相接近,有效應對和把控風險財務本身具有的不確定性,保證企業即時在遭受一定挫折和經濟損失時,仍然贏得喘息的時間,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企業常見的財務風險困境及基本應對措施
(一)企業常見的財務風險困境
企業在生產運營過程中遭遇財務風險的原因有很多,在此不詳細闡述,只針對主要矛盾和核心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和學習討論。
一方面,企業在對某一項目進項投資時,對該項目的了解不夠充分充分全面,調查也不夠細致深刻,致使企業對項目沒有清醒客觀的認識。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往往抓不住可能會產生問題的重點難點,也就因此無法測算和預演企業在這一過程中發生財務風險的原因,更加無法擬定出思慮周全、思維嚴謹、行之有效的方案。一份財務風險解決預案或方案一旦不能保持理性、客觀和全面,而是實行個人經驗主義,對企業面臨的風險成因進行主觀臆斷,那么這個解決方案除了延遲問題的解決時間、加重風險指數外,將毫無其他作用。
另一方面,許多中小型企業成長機制不夠健全和完善,沒有形成良性的發展模式。有一些中小型企業在融資問題上困難重重,融資的模式不夠健康,存在著諸多問題和風險,甚至融資的額度遠遠超過企業自身的償還能力,花費又過于巨大。這種情況下,這些企業的信譽度就會大大降低,對企業的形象造成損傷,也對企業后續的發展產生惡劣而深遠的影響。
(二)基本應對措施
企業想要規避和解決投資方面的問題,就必須將財務風險分散開來,實現企業投資方向的多元化,這樣可以有效降低企業投資“全軍覆沒”的風險,盡量減少企業的損失。企業采用多元化投資途徑的前提是統籌規劃,要做到“形散神不散”,在宏觀上對各個項目進行把控,避免進入“各自為政”的誤區。
企業也可以積極尋找合作伙伴,多家企業共同承擔一個項目的投資,共同承擔風險,共同受益。企業還應該開闊思路,不拘泥于眼前,努力開拓融資的新途徑,減少小型企業在向銀行方面借貸時的標準,使企業融資時有較為可靠的保障。
國家政策方面也應該根據經濟的發展進行調整和完善,使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符合當前經濟的發展形勢,為企業提供健康發展的空間。
企業還應加強對相關人才的吸納和投入,歸根結底,經濟的競爭在本質上是人才的競爭,財務風險管理人才的實力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企業在風險管理及危機應對上的實力。企業在經濟競爭過程中必須堅持不懈地增強人才儲備,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應對風險的能力,堅持科學發展觀和科學管理,靈活應對危機,保持經濟運行活力,在殘酷的經濟浪潮中小心掌舵,謹慎撒網。
三、企業內部控制隱患及應對策略
(一)企業內部控制隱患
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與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企業能在未來走多遠。在新的經濟環境下,各地企業幾乎遍地開花。但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很多企業存在法人治理結構方面的問題。法人治理結構混亂,企業內部不能形成互相監督和制約關系,造成股東大會和監事會形同虛設,不能有效地發揮相應的作用。
眾多企業管理制度腐朽,經營觀念落后,缺乏高素質的專業管理人才,致使企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能做到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與時俱進,這就從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的發展,使企業追不上經濟發展的腳步。
有一些企業雖然有良好的發展勢頭,但是缺乏嚴格、完善的內部監督機制,虛假的費用報支造成了企業資金流向不明,甚至有被逐漸掏空的風險。監督機制是每一個企業必須重視的工作內容,是資金流向合理化、透明化、嚴格化的必要保障。
(二)應對策略
其一是加強董事會的影響,充分發揮董事會對企業管理的監督作用。董事會是企業內部控制的核心力量,可以有效監督和約束企業的經營管理行為。在明確企業內部治理結構的同時,應做到所有權和經營權相互獨立,方能有利于企業的健康經營。
其二是對企業管理者的培養。企業管理是對人才有著專業、高要求的工作,一個企業管理者的業務能力和眼界往往決定著企業內部控制態勢的優劣,影響著企業在未來的長足發展中的走勢。
其三是對企業文化的建立。并非一本簿冊幾條口號就可以被稱作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精神內核,代表著一個企業內部全體員工整體統一的價值觀,和企業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企業文化的建設可以給內部成員以強烈的目標感和成長動力,對企業的發展有著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四、結束語
這不是一個好的時代,也不是一個壞的時代,這只是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注定要淘汰弱者凸顯強者的時代。企業如顛簸在時代經濟浪潮上的船只,在浪潮起伏中努力把控方向,尋找機會,或者避過風險青云直上,或者葬身風浪之中,而只有最優秀的舵手和水手,才能突破風浪穿過陰霾,笑對春暖花開。
參考文獻
[1]胡躍南.對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的一些探討[J].中外企業家,2020(05):73.
[2]周利霞.企業內控在財務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財會學習,2020(0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