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濤
4月3日,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召開全國村莊清潔行動春季戰役推進視頻會,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工作。4月1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工作情況舉行發布會,部署各地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4月28日,中央文明辦發出《關于在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通知》。一個月內從黨中央、國務院到相關部門接二連三布置有關清潔行動方面的工作,前所未有。愛國衛生運動、精神文明創建以及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三個重大事項疊加,意義重大。我們一定要從戰略高度上去認識、去部署、去落實,因為我們剛剛經歷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清楚堅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對提高全民健康素養、推進健康文明生活習慣具有的特殊意義。同時,這三個重大事項跟我們每個人也都息息相關,我們每個人也都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不能無故缺席!
眾所周知,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2020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2020年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收官之年,當前各地正全力以赴以“干干凈凈迎小康”為主題,以統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重點,從各地實際出發拓展優化“三清一改”內容,“立足清、聚焦保、著力改、促進美”。立足清,就是突出清理死角盲區,由“清臟”向“治亂”拓展。聚焦保,就是建立健全長效保潔機制,實現村莊由一時清潔向長效清潔轉變。著力改,就是引導農民群眾轉變不良習慣,養成健康衛生、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促進美,就是把村莊清潔行動與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莊綠化亮化、鄉村產業發展、鄉村文明建設有機結合,整體提升村容村貌。開展好村莊清潔行動,就是為愛國衛生運動增添色彩,就是要讓綠色健康衛生理念化風成俗,確保按時高質量收官交賬,干干凈凈迎小康。
疫情防控人人有責,愛國衛生人人受益。愛國衛生運動是中國人民的一項偉大創舉,是我國防控重大傳染病的一大法寶。1952年,毛澤東同志就題詞號召全民:“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敵人的細菌戰爭?!绷暯娇倳浺苍缭?013年就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認真總結浙江省開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的經驗并加以推廣。2020年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這個他曾經工作過的地方考察時又強調:“要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完善公共衛生設施,提倡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從1952年到2013年再到2020年,68年過去了,過去的只是時間,不變的依然是對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進清潔行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視。從那時起,愛國衛生運動的內容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在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方面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從那時起,全國上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愛國衛生運動,除四害、改水改廁、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等工作,有力推動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全面推開,一大批村莊村容村貌明顯改善,得到了農民群眾的普遍認可??梢哉f,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承載了億萬農民的新期待,而愛國衛生運動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文明鄉風最基礎的工作,是“九層之臺,起于壘土”,是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傳家寶。新時代,我們要繼續用好這一傳家寶,把基礎工作清潔行動做牢做實,把愛國衛生運動提高到新水平。但當前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收官只有半年多時間,剩下的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農民良好的衛生習慣正在形成和轉變,但還缺乏對環境整治工作的必要性認識,持久性較差,依然停留在“要我改”層面,離“我要改”還有一定距離,突擊改應付檢查較多,日常自覺行為有待加強;二是縣鄉和村級集體財政不足,依靠財政撥款有限,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配套設施難以較短時間健全,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還多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上,缺乏系統性、完整性、長遠性;三是季節性農作物、廢棄物污染,成為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難點,鄉村衛生可能成為鄉村振興短板依然突出;四是還沒有真正形成合力,缺乏長清、長凈、長效管理機制,在整體上缺乏協調性,全民參與,齊抓共管局面尚未形成。
針對以上主要問題,建議如下:
一是廣泛宣傳動員。鄉村是社會治理的末梢,黨和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通過什么方式落實到基層、傳達到群眾中十分關鍵。所以盡量要通過農民群眾喜聞樂見、易學易懂的方式來宣傳動員,譬如小喇叭、手提小音箱、鄉村微信群、宣傳單、宣傳畫、圖書、動漫、入戶走訪等多種方式,加強農村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引導教育群眾自覺摒棄垃圾亂倒、污水亂潑、工具亂放等生活陋習,養成自覺保持家庭生活環境整潔干凈、生產生活物品擺放有序的良好習慣。另外,在宣傳動員時,不僅要抓大人,更要從孩子抓起,從學校抓起,青少年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不僅有利于個人的健康成長,更關系到家庭和國家未來的發展。學生也是社會的一分子,與成人一樣是社會、文化和公共活動的參與者,他們有巨大的潛能和求知欲,學生在家的影響力甚至比大人還大,學生為家人宣傳所學的衛生健康文明知識,會進一步通過學生傳導到家長,引導全家老少一起自覺養成文明衛生習慣,積極參與愛國衛生運動。
二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公共衛生領域的投入,是改變健康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今年中央財政拿出一百多個億,支持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整縣推進,并對去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的地方給予激勵支持。譬如,日前河南省長垣市就剛剛獲評國務院2019年“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的地方”,并成為河南省唯一上榜城市。作為入選獎勵,中央財政在分配2020年度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時,給予了長垣市2000萬元激勵支持,主要用于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關建設。這就是真金白銀的投入,當然光靠獎勵的資金是遠遠不夠的,主要還要依靠各級政府積極籌措資金。各級政府需承擔農村環境整治的主導責任,但這并不意味著政府要大包大攬,讓農民“靠邊站”、當看客。要采取“向上爭一點、政府投一點、集體籌一點、農民拿一點”的資金投入模式。同時,要建管并重,堅決破除和改變“有人建設、無人運營”及“建得起、用不起”等困局,絕不能讓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在農村環境整治方面冒頭滋生。另外,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一定要通過強化系統思維、協調推進,全過程、全要素補齊短板弱項,提升整治成效。
三是抓好問題整改。垃圾隨意丟棄,農作物、農具亂堆亂放一度成為農村面臨的突出環境問題。因此,清潔行動一定要重點清理農戶房屋周圍及村莊公共區域的私搭亂建、亂堆亂放、亂貼亂畫、亂停亂養,要加強巡查,堅持抓關鍵、抓重點,發現 “亂種即清、亂堆即整、亂搭即拆”。清潔行動不在一時,而在長久。打掃庭院內的衛生,要做到房前、院內柴草碼放整齊,物料堆放有序。這些要求看似簡單,但要真正落實到行動上、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就很不容易。千萬不要低估“門前三包”這個問題的難度,一定要制定目標、清理范圍、清理內容、清理標準,圍繞“潔化、序化、干凈、整治”的建設要求,全面整治村莊公共空間和庭院環境。農村的事必須讓群眾看得見標準、摸得著榮譽和實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思想道德建設一定要通過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創造實實在在的載體,寓教于樂,入耳入腦,深入人心,潛移默化?!彼?,一定要創造條件盡可能地組織鄉親到“三清一改”好的地方參觀學習,實地看比百張嘴說更有說服力,要用周邊先進典型帶動,身邊干部帶頭引領,要讓百姓實實在在看到聽到感受到參與環境綜合整治、保持院落整潔、物放有序的好處。同時,還要開展城鄉環衛一體化攻堅月行動,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檢查,逐處進行檢查驗收,確保整改效果。整改完成后,要建立長效機制,注意利用視頻抓拍、手機“隨手拍”等“智慧”手段,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監督鄉村環境問題,對暴露出的問題第一時間反饋并要求限時整改。要有責任分解、落實、追究的閉環管理,促進各村居主動整改問題。
四是建立全民動員新機制。任何地方,只要你愛它,它就是你的世界。實施“村莊清潔行動”是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一項基礎性工程,村莊清潔行動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基本任務,我們必須責無旁貸地去愛它,用自己的雙手和行動去支持它。其實愛國衛生運動的要義就在于全民動員,要求每個個體都要行動起來、同向同行。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法寶。愛國衛生運動應堅持樹立“每個人是健康第一責任人”的思想,從改變不良行為生活方式和不衛生陋習入手,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調動群眾人人動手、人人參與,實現人人共享。同時,還要以疫情防控為契機,從人居環境、飲食習慣、社會心理健康、公共衛生設施等多個方面著手,引導群眾提高環境保潔意識,改掉隨地亂倒污水、亂丟垃圾等陋習,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不斷豐富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的內涵,深入持久地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在全民動員開展鄉村清潔方面,日本很多年前就開展了,幾十年前的日本農村也曾經是臟亂差、貧窮、落后的代名詞,經過日本幾代人不懈的努力,才終于把破敗的農村改造成了“日本人心靈的故鄉”, 日本農村改造的終極目標是營造一個緩慢、舒適的宜居社區。尤其是小小的北村,僅有50戶人家,其中38戶仍然使用茅草制作屋頂。20世紀70年代,和日本其他地方年輕人一樣,北村的年輕人也紛紛離鄉闖蕩,人越走越遠,這個江戶時代中末期興建的傳統茅葺村莊面臨著消失的危機……后來,在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北村居民激發出了高度的危機意識,家家戶戶、人人參與,從保留老房子、清潔屋內院外做起,北村如今成了日本最美的小山村。
治理一條江,改變一座城。治理一個村,同樣如此??傊袆颖日Z言更具力量,清潔環境也能成為一件很酷的事。愛國衛生運動,人人可為、人人能為。我們每個人都應立即采取行動,將愛國衛生運動融入日常生活,為清潔行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大家俯身撿起垃圾的那瞬間,也許就是一種最適合、最簡單的行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