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凱
摘 要: 為促進城市道路工程建設質量,促進城市經濟發展,本文對公路路面工程基層施工管理問題及優化方法進行論述,首先,對其中可能存在的施工管理問題進行解析,包括裂縫病害的管理空白、車轍病害的管理空白等。而后,對應問題解決措施,如提升施工材料的質量管理力度、對路基施工管理進行嚴格把控等,以獲得更好的路面施工質量。
關鍵詞: 公路路面工程;基層施工管理;管理優化
【中圖分類號】TP24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4-3733(2020)04-0086-02
引言:公路工程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公路工程建設質量關系著公路交通的安全性與舒適性。現階段我國公路工程建設雖在很大程度上獲得了較好的發展,但是對基層施工作業而言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也越發明顯,必須引起相關部門及人員的重視,就公路路面工程基層施工管理問題展開探究。
1 公路路面工程基層施工管理問題
就公路路面基層來看,其特點在于施工簡單,主要開展挖、運和填三個方面作業。從結構來看,主要從路和路堤兩個方面入手開展施工作業。公路工程施工具有一定復雜性和特殊性,其覆蓋范圍較廣泛,并且施工環境復雜,往往會遇到復雜的地質條件,導致施工難度加大。尤其是偏遠地區公路路面工程施工中,對于施工設備和施工人員來說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公路路面工程基層施工環境惡劣,作業面較窄,野外施工環境下物資供應也存在一定難度,這就極易影響整個公路路面工程施工進度。因此這就需要高度重視基層施工管理,保證管理方式優良且施工技術精湛,以更好的應對特殊的自然環境。當前公路路面工程基層施工管理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1 裂縫病害的管理空白點
公路路面工程基層施工過程中,產生的裂縫病害形式包括兩種,橫向裂縫與縱向裂縫。這兩種裂縫都會對土體結構造成破壞,影響基層的穩定性,甚至會導致公路工程使用壽命無法達到標準。橫向裂縫主要是由于溫度溫差過大,導致基礎層收縮而出現的。縱向裂縫則是因為路基填筑方式不正確或存在問題,導致填筑質量未達到標準或是因壓實不均而出現。這兩種類型裂縫的出現,與施工材料對應、現場施工環境、人員配置等管理工作的組織落實有直接聯系,如果任何一個步驟的工作協調出現問題,都可能給裂縫出現埋下基礎。
1.2 車轍病害的管理空白點
車轍是指公路路面上沿車輪方向留下的縱向帶狀凹槽。車輛在路面來回行駛,同一個地方長期受到較大荷載就會出現車轍,如果車轍范圍與深度不斷加大,還可能影響車輛在道路上的行駛安全,嚴重的可能會出現跳車現象,威脅駕駛人員的生命安全。導致車轍病害出現的管理因素有很多,例如,落實瀝青面層施工時,瀝青材料的各種混合材料占有量比例不科學,導致施工過程中出現粘層或封層質量不達標。再有就是施工人員管理層面出現問題,施工操作人員綜合素質水平未達到工程建設標準;在實際施工中未嚴格按照相關操作要求落實技術與工藝,也可能導致公路工程路面施工質量不達標,出現車轍;最后,面層夯實度不夠,公路使用一段時間后也會出現車轍。
2 公路路面工程基層施工管理問題優化措施
2.1 重視基層結構穩定性,優化施工工序
對于公路工程來說,路基穩定性的影響巨大,關系著整個公路工程的質量與安全,因此在公路路面工程基層施工管理過程中,要采取有針對性且可行的安全措施,對于路面工程所受到的多方面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包括公路自身質量狀況、自然環境因素以及車輛駕駛不規范等,高度重視路面工程基層結構的穩定性,以降低質量隱患,為公路交通安全提供保障。在公路路面工程基層施工管理過程中,要優化施工工序,規范拌和混合料,選擇優良攤鋪設備來進行攤鋪,確保路面整體性能得到優化。為提高混合料的密實性與耐用性,要規范碾壓處理,以確保混合料的動壓力得以增強。施工段整體處理長度必須合理,將攤鋪路面合理減少,盡快壓實,這對于公路整體路面強度至關重要。公路路面工程基層施工接縫部位必須要進行有效的處理,保證干接縫與濕接縫處理的規范性,以加強基層施工質量控制。養護階段要事先沖走路面細料,將工步覆蓋于表面,噴灑霧狀水,應用低壓澆水方式,有效養護邊角縫,從而全面提升公路路面工程基層施工質量。
2.2 提升施工材料的質量管理力度
施工材料質量對工程建設的效率與水平產生的直接影響,因此落實施工作業操作之前,必須對材料供應廠家優中選優,并對即將進入到施工場地的材料進行嚴格的質量把控,確保材料符合工程建設要求。而后在材料運輸過程中,還要根據材料種類對應保護措施,防止材料受外界因素影響出現形變或質變,運輸過程中還要對運輸條件以及周期進行嚴格的計劃制定,保障工程施工的材料需求可以被全面滿足,防止材料因為長時間在施工場地擱置而出現問題,影響工程施工質量。最后,儲備放置施工材料時,要對儲存環境條件進行營造,防水、防電、防火等,現以水泥材料與集料材料的質量管理進行管理措施的詳細分析:①水泥材料質量管理。水泥在路面工程基層建設施工中屬于最為常見材料之一,在基層施工中,屬于重要的粘合劑,同時能夠保障基層的抗壓強度以及面層密度達到要求。尤其在高速公路水泥穩定碎石層施工中,為獲得更好的施工效果,初凝與終凝時間都必須預留出更長的時間。通常情況下,初凝需要達到三小時,終凝時間跨度則要大于六小時。選擇的水泥也不是普通的水泥,而是硅酸鹽水泥,這種類型的水泥擁有更高的強度,能夠符合水泥穩定碎石層在道路中的強度要求。需要技術人員注意的是,在水泥施工過程中,如果由于環境因素影響,導致水泥的性質發生變化,則必須將其進行清理,不得進入施工現場。②集料質量管理。集料也是水泥穩定碎石層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集料質量會與水泥作用發揮之間產生密切聯系,因此必須得到專業人員的重視。科學安置集料采購、使用、管理等各個環節。實際施工作業過程中還要對以下兩點進行重視:首先,對工程整體質量需要進行了解,保障選擇的集料符合要求。其次,對集料粒徑進行科學對應,粒徑配比會對水泥穩定性產生影響,因此對應符合施工要求的粒徑,才能保障路面工程的基層施工質量達到要求。
2.3 對路基施工管理進行嚴格把控
對路基施工管理進行嚴格把控從幾下幾點入手:①路基填筑土。工程施工操作步驟落實完畢后,需及時配合填筑回填作業。落實回填操作時需要保障回填土質量,尤其是回填模量,必須達到相應要求,以獲得更好的填充效果。與此同時,在對這些。回填土進行管理時,要根據路基強度和密度要求配置回填土種類,并嚴格按照施工操作技術標準落實相關措施,維護工程施工質量;②土含水量調控管理。路基壓實度會受到土層含水量影響,因此施工技術人員必須及時對土層含水量進行測試,如超出標準要求,過高或過低,都必須停止施工,先對土質含水量進行處理。首先,對含水量進行精確調控。過高時要對回填土進行晾曬,過低則需配合撒水潤濕操作。其次,根據路基壓實作業需求嚴格把控施工進度,需連續且穩定。最后,保障整個壓實作業一次性完成,防止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導致作業效率過低;③路面基層工程裂縫管理。導致道路基層工程施工過程出現裂縫因素表現在多個方面,例如混凝土作業面張拉力不均衡、溫度溫差過大等。再有,瀝青整體道床的非荷載裂縫,是低溫與疲勞原因共同導致的,還可能與瀝青的質量有關。因此,在管理措施優化上,工作人員必須要對這些因素進行綜合性考慮,及時排查出問題原因,而后對應針對性解決措施,防止裂縫因為沒得到科學治理,影響范圍越來越廣,同時導致雨水下滲,讓結構的穩定性也受到影響。
結語:在組織公路路面工程基層施工時,施工過程必須得到專業管理人士的科學調控,保證施工設備、人員、技術等各個層面的工作高效落實,保證工程施工質量的同時,也降低因為管理問題導致施工操作中隱藏質量問題與安全隱患。
參考文獻
[1] 李少華.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分析芻議[J].青海交通科技,2019(04):98-99+112.
[2] 湛艮善.公路路面工程基層施工管理問題探究[J].價值工程,2019,38(04):26-28.
[3] 陳偉.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分析[J].智能城市,2018,4(22):70-71.
[4] 閆雷,叢巖偉.公路路面基層施工質量控制[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8,41(0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