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的山丹馬場考察調研。山丹馬場是祁連山國家公園最具代表性的馬場之一,總書記在聽取祁連山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情況匯報后指出:“這些年來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由亂到治,大見成效,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要求,希望繼續向前推進。”總書記的肯定,像春風吹遍了甘肅大地。
由西向東,祁連山脈橫亙綿延1200多公里。它既是我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地,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更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之一。多少年來,這座雄偉壯麗的大山,似乎從未像今天一樣,引得無數目光聚焦,獲得最溫柔的款待。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36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根據試點方案,祁連山國家公園總面積為5.02萬平方公里,其中甘肅省有3.44萬平方公里,涉及肅北、肅南、阿克塞、中農發山丹馬場等8縣(區、場)和甘肅祁連山、鹽池灣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10處保護地。
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片區共有耕地2901公頃、占片區總面積的0.8‰,林地50.06萬公頃、占片區總面積的14.55%,草地189.66萬公頃、占片區總面積的55.13%,濕地19.44萬公頃、占片區總面積的5.65%,冰儲量844.8億立方米,核心保護區面積1.81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52%,一般控制區占48%。
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開展以來,我們在保護與發展的博弈中,不斷糾偏失衡的生態鏈,尋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之道。全省上下堅決扛起體制試點主體責任,始終堅持高位推動試點工作,堅守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三大紅線,積極謀劃推進,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形成了省委書記、省長任“雙組長”的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總攬全局的工作格局,確保了體制試點任務責任靠實,壓茬推進。建立了協調推進機制,按照國家林草局要求,在試點工作中,我省積極推動甘青兩省同頻共振、通力協作,努力形成建設“一個公園”的大格局。組建了管理機構,在省林草局加掛了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牌子,依托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分別掛牌成立了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張掖分局、酒泉分局,依托省森林公安局鹽池灣分局、祁連山分局組建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酒泉綜合執法局、張掖綜合執法局。成立了專家咨詢組和科創聯盟。邀請中科院、中國林科院、北京大學、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等國內專業機構的院士、專家成立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甘肅省片區顧問專家咨詢組和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片區)科技創新聯盟,參與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甘肅省片區相關規劃設計、法規標準制定、生態保護研究、生態修復、技術方案論證等工作。
實現了國家公園科學規劃布局。由我省林草、民政、自然資源、測繪等部門會同國家林草局國家公園辦、規劃院,聯合開展祁連山國家公園范圍勘界外業調查和內業匯總,與相關地方政府共同提出了《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片區范圍和功能區勘界方案》。目前該《勘界方案》已納入《祁連山國家公園總體規劃》。編制完成了《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片區總體規劃(2017—2035年)》和《甘肅祁連山地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實施方案》,統籌推進祁連山生態系統保護和自然恢復。針對祁連山保護區林草“一地兩證”問題,省政府印發了《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林草“一地兩證”問題整改落實方案》,省林草局牽頭科學合理確定了草原和林地范圍,將重疊總面積566.88萬畝的森林、草原自然生態空間進行了重新確權頒證,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林草“一地兩證”問題整改工作的全面完成,有力推動了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和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等工作的全面落實。

完成了各項試點工作任務。我省對照《實施方案》試點任務,結合機構改革后各部門職責分工,分解制定了《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甘肅省片區重點工作任務清單》,研究制定了《甘肅祁連山地區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制度》,組織編制了《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片區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實施方案》《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片區自然資源價值評估實施方案》,現已下發相關市、縣開展自然資源價值評估工作。堅持國家公園保護方向,實行最嚴格的保護制度,積極推進綜合執法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建設。按照《試點方案》要求,切實加強人員管控,最大限度降低人為干擾。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加大巡護力度,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草原、濕地和亂捕濫獵野生動物違法行為,扎實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不斷完善國家公園動態監測網絡,強化自然資源監管,實現國家公園范圍巡查執法全覆蓋。依托文化旅游提升工程項目及省級財政轉移支付項目持續加大對國家公園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統籌國家公園自然生態和水源涵養功能各類要素,扎實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作,促進國家公園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生態服務功能不斷提升。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無序開發的喧囂漸漸散去,山林歸于寧靜,祁連山得以休養生息。通過兩年多的整治修復,截至目前,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片區范圍內115宗礦業權已分類退出88宗,剩余27宗,完成了76.52%。國家公園范圍7縣1場所有草原納入新一輪草原獎補政策范圍,提前完成21.97萬羊單位的三年減畜任務,傳統共牧區牲畜全部退出,并實行禁牧管理,保護區核心區208戶701名農牧民已全部完成搬遷。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已初見成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已經基本形成。健全了礦業權退出機制,建立了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協調發展新模式,構建了生態保護管理新體制,搭建了一體化監測網絡。曾經受創的剝離面全部實施了覆土種草,原來的村組道路已經和周圍的草甸渾然一體。站在這里,溪流鳥鳴構成一幅天然美景。
如今,一望無際的祁連山,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茂密的森林,廣袤的草原,它還如同一座巨大的“綠色水庫”,掌控著整個祁連山生態系統的平衡,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這里分布有許多中國特有種和具有重要科研、經濟、文化價值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類,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達到53種,雪豹、藏野驢、白唇鹿、野牦牛、黑頸鶴、藏原羚等動物都是青藏高原的代表種,白唇鹿、野牦牛是中國的珍貴特產動物,雪豹是分布海拔最高的食肉動物,根據相關監測調查數據,園區內目前共有雪豹800只左右。2020年4月7日,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張掖分局祁豐保護站祁青資源管護站巡護人員,在轄區洪水壩河塔里干溝一帶巡護過程中發現并拍攝到了一大群正在覓食的野生白唇鹿,數量達260多只,如此規模的種群十分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