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文學藝術是情感的藝術,中國戲曲同樣如此。大師級別的老舍先生,其小說創作,就或多或少地受到過京劇藝術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體現在內容上,更體現在形式上。一個思想空虛,對社會與人生缺乏深刻認識的人是難以產生豐富、強烈的審美情感的,因而也就不會成為優秀的藝術家和出色的欣賞者。在審美以及藝術創造和藝術欣賞活動中,情感不僅與形象聯系在一起,也同認知聯系在一起。經過審美認知極其復雜的思想活動,生活中的美才能被我們發現、感悟。
老舍愛戲(節選)
徐 淳
文中有戲
老舍先生聽戲,唱戲,寫戲,還點戲。《老舍點戲》一書首次全文公開了老舍先生68篇介紹傳統京劇劇目的文字手稿。老舍先生為這68出京劇每出寫了一段介紹(或也可稱為劇目提綱)。老舍先生的女兒舒濟說:“父親愛京戲,他不僅學過京戲、唱過京戲,而且也很懂戲。”京戲為老舍先生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養料,老舍先生又用文字將京戲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來。老舍遇到了京戲,不知是老舍之幸,還是京戲之幸?
老舍先生在短篇小說集《趕集》的序文中說:“我本來不大寫短篇小說,因為不會。可是自從滬戰后,刊物增多,各處找我寫文章;既蒙賞臉,怎好不捧場?同時寫幾個長篇,自然是做不到的,于是由靠背戲改唱短打。”老舍先生把長篇小說比作“靠背戲”,把短篇小說比作“短打”,“靠背戲”“短打”都是京戲里的行話,他在這里用得自然且恰到好處。
老舍先生筆下的人物有不少都會唱幾句京戲。《趙子曰》中的趙子曰是個一心想出風頭的大學生票友,他跟他那幫瞎捧場的朋友上演了一出真正的滑稽劇;《兔》中的小陳是個很有天分的票友,他受到歹人的引誘走上了不歸之路;《四世同堂》中的小文夫婦,丈夫小文拉琴,妻子若霞唱戲,老舍先生說他們夫婦美得像并蒂蓮;《正紅旗下》中的金四叔嗓子很好,會唱幾句《三娘教子》,一張嘴便唱“小東人”……老舍先生懂得臺上京戲的妙處,了解臺下藝人的生活,他把自己最熟悉的京戲很自然地融進了筆下人物的血脈里。
趙景深寫信向老舍催稿,在信箋上寫了一個大大的“趙”字,并用紅筆圈起來,旁邊寫了一行小字:“老趙被圍,速發救兵!”老舍接到信一看,就在他的信上畫了一桿槍,直刺紅圈,也在旁邊寫了一行字:“元帥休慌,末將來也!”在寄稿的同時,附了一封頗帶有戲曲味的答催稿信:“元帥發來緊急令,內無糧草外無兵!小將提槍上了馬,《青年界》上走一程。呔!馬來!參見元帥。帶來多少人馬?兩千來個字,還都是老弱殘兵!后帳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日月,殺氣滿山頭!”愛戲的老舍化戲為文,將日常瑣事用京戲的味道寫得意趣盎然,讀來令人忍俊不禁。這樣的文字自然天成,不是寫出來的,是流淌出來的。老舍不是將京戲語言機械地搬挪,而是得了京戲的神韻。
得戲神韻
我們可以對應著京戲行當去讀老舍先生小說中的人物。這樣更能咂摸出人物的味道。在《四世同堂》中,祁老太爺、祁天佑、祁瑞宣如果按京戲行當劃分,都應當算是老生,祁老太爺戴白三,祁天佑戴黲三,祁瑞宣戴黑三;祁瑞宣的妻子韻梅應該算是大青衣,祁瑞豐算是小花臉,祁瑞全算是小生,冠曉荷算是大丑,冠曉荷的二女兒冠招弟算是花旦,胖菊子算是彩婆子,李四爺算是花臉。最特別的是大赤包,她是個女的,但她完全是花臉的做派。藍東陽身上沒有一點優點,大奸大惡,就像京劇舞臺上勾著歪臉的壞人,老舍先生用京戲臉譜化的方式塑造他。
老舍先生的幽默是京戲小花臉式的冷幽默,按北京話說就是蔫哏。小花臉在臺上繃著臉逗哏,他沒覺得自己是在開玩笑,可已經把臺底下的觀眾逗得不行了。老舍先生的幽默就是這種幽默,很高級,不是去胳肢人讓人樂。比如:“小唐鐵嘴:王掌柜,我晚上還來,聽你的回話!王利發:萬一我下半天就死了呢?”這是話劇《茶館》中小唐鐵嘴和王利發的一段對話。王利發說這句話不是在開玩笑,事實上他真的死了,但觀眾聽了這句話會有一種想要苦笑的感覺。老舍先生的幽默不是讓人嘎嘎樂,而是笑后給人留下更多的思考與回味。
老舍先生愛京戲,但不是溺愛,而是一種深沉的大愛。老舍先生把愛京戲、愛家鄉、愛祖國融為一體,他認為如果因為喜愛京戲而玩物喪志,耽誤了國家大事,那么寧可不要京戲。愛之深則憂之切,憂之切則慮之遠。老舍先生對以京戲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四世同堂》中,祁瑞宣很喜歡安靜的老式點心鋪,那里面伙計干凈,有禮貌,不會向顧客推銷什么。其實,老舍先生很喜歡這樣的店鋪,但在短篇小說《老字號》中,老舍先生安排這樣一家老式店鋪被一家會推銷的新式店鋪擠兌倒閉了,他對這家老式店鋪的感情是復雜的。老舍先生很明白,有些東西即便再喜歡,但對時代來說已經不大適合了。
(選自《北京晚報》2019年12月20日)
一讀一練
1.老舍先生愛京劇,請分析老舍的這種“愛”的特點。
答:
2.試分析老舍先生的小說創作與京劇之間的聯系。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