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興
摘? 要:豬流感多發生于氣候多變的初春或秋冬,飼養管理差和豬舍條件不達標等常成為該病發生的重要誘因。本文闡述了豬流感的流行病學特點、臨床癥狀及防治措施,重點介紹了中西獸醫結合對豬流感的治療方案,以供廣大養豬生產者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中西獸醫;豬流感;治療措施
豬流行性感冒簡稱豬流感,是由A型豬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呼吸道傳染病[1]。作為豬群的常見多發病之一,豬流感在環境溫度變化較大的秋冬或初春多發;該病有極高的傳染性,各日齡的豬均易感。豬流感還有發病急、傳播速度快和死亡率不高等特點,若治療不當,病豬極易繼發細菌感染,導致死亡率上升。為了減少豬流感的發生,有效保障廣大養豬生產者的經濟效益,筆者結合中西獸醫治療方案對豬流感的臨床治療措施進行了闡述,以供廣大養豬生產者參考和借鑒。
1? 豬流感的流行病學特點及臨床癥狀
1.1 豬流感的流行病學特點
豬流感的發生具有一定的季節性,經常發生于氣溫變化較大的寒冷季節,發病后常呈現大流行或地方性流行趨勢。該病發病急,傳播迅速,潛伏期較短——一般為? ?1 d~7 d,各個日齡段不同品種的豬均易感,發病豬和帶毒豬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豬流感病毒主要通過飛沫以及健康豬與患病豬的直接接觸傳播,也可通過被污染的空氣和飼料等間接接觸進行傳播。豬流感的發生還受飼養管理水平、飼養密度和豬舍條件等因素的影響。
1.2 豬流感的臨床癥狀
豬流感在臨床上多表現為:豬群突然發病,迅速波及全群;病豬體溫迅速升高,精神不振,臥地不起,食欲減退;部分病豬出現呼吸急促、咳嗽、打噴嚏、流鼻涕和眼鼻內有黏性分泌物,部分病豬的分泌物帶有血液。如治療得當,多數病豬在? ?2 d~6 d即可康復;如果護理不當,病豬極易繼發感染細菌,導致病情加重,經久不愈,甚至死亡。
2? 豬流感的診斷及治療措施
首先,根據豬流感的流行特點和臨床癥狀可做出初步的診斷,之后通過實驗室診斷進行確診。
2.1 治療措施
使用疫苗和抗生素類藥物防治豬流感有較大的局限性。中藥具有毒副作用小、殘留少和不易產生耐藥性等優點[2],因此越發受到重視,在豬流感的疫病防治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2 中西獸醫治療措施
2.2.1 西藥治療
西藥主要以解熱鎮痛和防止繼發感染為主要目的。對于發病初期的豬,可以按 100 mg/kg~200 mg/kg的劑量在飼料中加入磷酸奧司他韋后投喂,連續服用3 d~ 5 d。對于體溫升高的病豬,可以使用解熱鎮痛類藥物(如氟尼新葡甲胺和卡巴匹林鈣等)對癥治療;泰妙菌素拌料,連續服用3 d,用量為每100 kg飼料添加3 g,可防治繼發性感染細菌。對于個別病情嚴重的病豬,肌肉注射氟尼新葡甲胺注射液或頭孢噻呋鈉治療。
2.2.2 中西獸醫結合治療
中獸醫辯證豬流感為表熱癥,應使用具有清瘟解表和抗病毒等功能的中藥治療,如板藍根、連翹、菊花、薄荷和桔梗等。
方劑一:板藍根、桑葉、萊菔子、連翹、菊花、薄荷和桔梗各30 g,生姜20 g,杏仁20 g,甘草15 g,桑皮25 g,煎藥,兌入飲水,每日1劑,連用5 d。
方劑二:麻黃10 g、石膏30 g、甘草15 g、知母10 g、杏仁20 g、薄荷15 g、桔梗10 g、板藍根10 g、土沙參15 g,煎水服用,每天1劑,連用3 d。
應迅速隔離臨床診斷為豬流感的病豬群,患病初期可使用上述中藥方劑中的任意一種煎水飲用,同時在飼料中加入泰妙菌素內服,連用3 d。對個別發熱嚴重的病豬可肌肉注射解熱鎮痛類藥物,對癥治療,一日兩次,同時做好舍內消毒。采用上述措施后,3 d~5 d即可有效控制病情,治療效果顯著。
2.3 加強飼養管理,消除誘因
飼養管理差和豬舍條件不達標是豬群發生豬流感的重要誘因。因此,當豬群暴發豬流感后,務必詳細梳理該豬群的日常管理,盡快查缺補漏(均衡日糧營養,保證飲水安全,改善豬舍內的環境,降低飼養密度,用中藥調理提高免疫力,定期驅蟲,等等),迅速消除致病誘因,加強養豬生產過程中的日常管理,用火堿或5%的漂白粉等消毒劑對病豬所在的豬舍進行徹底的消毒,對病死豬及其污染物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患于未然。另外,對豬場嚴格執行生物安全和消毒制度可有效阻斷該病的發生。
3? 結語
豬流感病毒易發生變異,有較多的亞型,各亞型之間交叉保護力差,因此疫苗的免疫效果不理想[3]。豬流感暫時尚無有特效的治療藥物,目前多停留在依靠抗生素類藥物進行對癥治療繼發性細菌感染,但是長期使用易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影響治療效果。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進行多途徑給藥治療,同時加強豬群的飼養管理,消除誘發因素,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單純使用西藥。這種治療方式已逐漸成為發展趨勢,推廣價值較大。
參考文獻
[1]寇鵬軍. 淺談豬流感的綜合防治[J]. 中國畜禽種業,2013,9(10):47-47.
[2]王偉. 10味中藥制劑抗豬流感病毒作用研究[D]. 河南農業大學,2014.
[3]李俊. 豬流行性感冒的中西醫治療[J]. 中國動物保健,2017,19(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