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松
文題在線
你游覽過輝煌的北京故宮嗎?你知道美麗的敦煌莫高窟嗎?你對秦始皇陵兵馬俑感興趣嗎?這些令中國人驕傲的世界文化遺產,凝結著我們祖先的汗水和智慧。
這次習作,選擇一處你感興趣的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寫一寫。
(配合統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習作訓練)
大手導寫
寫好游記,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選擇重點景物。
游記中,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觀,對表現習作主題有重要作用的事物等,要重點描寫,其他的則應該一筆帶過,或者干脆不寫。這樣寫出的作文,才會主次分明。主題突出。比如游碗窯,寫“做碗手藝”,重點筆墨就應該放在怎么做上面,其他無關的可以省去。
第二,抓住景物特點。
每處景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就足同一處景物,因季節不同,其特征也不一樣。因此,無論足寫春花的絢麗,還是寫秋葉的靜美:無論足寫江海的波瀾壯闊,還足寫小河的潺潺流水,都嬰認真觀察,把握它們的特點,了解景物的全貌,圍繞一個巾心來寫。例如作者觀察桂林的山時,抓住了桂林的山的別具一格,山與山之間各不相連,自成一峰,給人的感覺是拔地而起等特點,這樣,就寫出了桂林的山的與眾不同之處。
第三,觀察要有順序。
觀察有順序,作文才會有條理。可以根據游覽的順序來安排材料,但是要注意適當的取舍:可以按照方位順序來介紹,根據觀察點的轉換,寫出景物的變化:還可以抓住游覽時感受最深的幾個場景來寫,這樣能使重點突出,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四,觀察時要會想象。
景物大都足靜止不動的,如果只足把它們的樣子捕繪出來,就會顯得干巴巴,空洞無物。如果給它們灑上想象的“鮮活劑”,景物就會立刻呈現出生命的活力。如《山中訪友》一文中,作者這樣捕述:“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以樹的眼睛看周圍的樹,每一株樹都在看我,我閉上眼睛,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株樹,腳長出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我的頭發長成樹冠,我的手變成樹枝,我的血液變成樹汁,在年輪里旋轉、流淌。”這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時產生的聯想。樹為人友,人和樹融為一體,多么奇妙的境界!只有根據所見所感,展開合理的想象,所寫的對象才會生動活潑,富有靈氣。
小手練筆一
秦陵兵馬俑
◎夏胤堂
去年暑假,我跟著親公親婆去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參觀。兵馬俑是秦始皇陵園的一部分,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非常大,分為一、二、三號三個坑。我們首先來到了一號坑,它總面積14260平方米,里面大約有6000個真人大小的陶俑。兵馬俑坑洞四周各有五個門道。坑東西兩端有長廊,南北兩側各有一邊廊,中間為九條東西向過洞,過洞之間以夯土墻間隔。這個坑以車兵為主體,車、步兵組成矩形聯合編隊。軍陣主體面向東,在南、北、西邊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擔任護翼和后衛:東面三排武士為先鋒。九個過洞內排列著戰乍與步兵的龐大主體軍陣,每個過洞內有四列武士。兵馬俑身高約1,8米,神態威嚴,有的穿戰袍,有的披鎧甲,中問配有戰車,每輛戰車后有御手一名,車士兩名。
據記載,秦始皇的軍隊非常強大,滅六國,統一中國,威震八方。但是,秦始皇是一個暴君,殘酣壓迫人民。在建秦始皇陵時,累死、病死、被處罰而死的百姓不計其數。在陵墓建成后,為了防止泄密,秦始皇派人把所有建陵墓的能工巧匠都封埋在地宮中,活活地悶死!
秦始皇兵馬俑,反映的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揭露的是秦國統治的殘暴和腐朽。
點評
習作開篇點出參觀地點——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正文中,先總述一號坑的規模宏大,接著按照方位順序,細致介紹坑內的布置、聯合編隊以及兵馬俑的神態,讓讀者仿佛跟著小作者游覽一般。“據記載……”則由眼前的情景過渡到對歷史事實的陳述,從而使結尾處的感悟發人深省。
【作者系江蘇太倉市實驗小學五·1班學生,指導并置評:趙海鴻】
小手練筆二
游故宮
◎馮子墨
北京之旅第四天,驕陽似火,我們去游覽紫禁城。
走進紫禁城,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氣勢恢宏的午門。午門布局程“凹”字形,屋頂金燦燦的,聽導游說,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高35,6米。我們跟著導游往午門里的展廳走去。第一個展廳里陳列的是各種各樣的卡地亞鐘表,是晚清時期歐洲送給大清帝國的,做工精致,時間精準,造型獨特。第二個展廳里放置的是歐洲王公貴族用的皇冠和關于歐洲的黑白照片。第三個展廳展出的是龍袍、鳳袍和各種吊墜。看完這些稀世珍寶,我們去了太和殿。
走過一個廣場,我們來到了太和殿前。我走上高高的漢白玉基座,透過護欄,看見里面有幾根紅漆大柱和一個鑲金的九龍寶座,橫梁上還掛著一塊鑲金邊的“正大光明”匾。導游扶著欄桿,說:“太和殿是前朝內最大的宮殿,是皇帝接受大臣朝拜的地方。”我們繞過大殿,便到了“大石雕”旁邊。這是一塊重200多噸的漢白玉,上面雕刻著青天、翔云和巨龍,位于太和殿的正后方。
我們繼續往前走,來到了金碧輝煌的巾和殿。巾和殿雖然是“前三宮”中最小的,但依然很莊嚴、華麗。我看了介紹,中和殿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內有蟠龍藻井和乾隆御書的“無為”匾。巾和殿的布局是正方形的,有鎏金寶頂。
再往前走,是和太和殿相似的保和殿。我在護欄后看見里面的匾上寫著“皇建有極”四個大字。導游說,保和殿是明朝皇帝更衣,清朝皇帝舉行大婚儀式,乾隆年問舉辦殿試的地方。
參觀完神圣莊嚴的前朝,我們來到靜謐舒適的后廷。后廷和前朝的風格截然不同,前朝氣勢雄偉,將至高無上的皇權烘托到了極致:后廷則緊湊實用,富有生活氣息。走過乾清宮等建筑,我們來到了御花同。御花同里栽滿了參天大樹和名貴花草,高高的假山上建有古色古香的亭臺樓閣。坐在亭子里,看著醉人的風景,吹著習習的涼風,真是賞心悅目。
走出神武門,穿過一條大街,就到了景山公同南門。買完票,不一會兒,我們便登上了萬春亭。我站在亭子里放眼望去,紫禁城猶如一塊鑲金的紅地毯,鋪在廣闊的大地上。
故宮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品,我們一定要好好愛護它!
點評
習作按照“移步換景”的順序,詳寫“午門——三大殿——御花園”,將景點的布置、用途一一呈現:略寫游覽案山公園的所見,使得全文內容安排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作者系浙江海鹽縣向陽小學五·2班學生,指導并置評:萬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