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曲協
2014年4月2日,全國曲藝小劇場藝術指導委員會、江蘇省曲藝家協會、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簽約,成立“全國曲藝小劇場藝術指導委員會通州基地”。2018年12月28日,中國曲藝家協會發文(中曲發〔2018〕38號),授予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中國曲藝之鄉”稱號。2020年4月28日,中國曲藝家協會、中國文聯曲藝藝術中心、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再次簽署為期6年的全國曲藝小劇場藝術指導委員會通州基地工作合約。
通州是南通市轄區之一,南臨長江,東依黃海,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素有“江海明珠”之美譽。被譽為“評話祖師”的柳敬亭就出生在通州余西古鎮。長期以來,通州地方戲劇、曲藝文化創作十分活躍,民間文化氛圍濃厚,京劇、地方民歌等特色文化資源豐富,童子戲等一批傳統戲劇、歌舞先后被列入國家、省級非遺項目,曲藝藝術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底蘊優勢。通州區委、區政府也十分重視曲藝藝術發展,將其作為文化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通州結合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依托陣地平臺,積極發掘資源,注重藝術創新與地方文化融合,推動曲藝精品創作發展繁榮。尤其是近兩年,通州小戲、小品、曲藝作品創作如春潮波涌,相繼獲得國家級、省級等各類大賽獎項數十項,多次登陸央視。通州區先后被省文化廳授予“江蘇省小品之鄉”“江蘇省特色文化之鄉”稱號,前后3次被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先進區”稱號。
經江蘇省曲協推薦,2015年1月,通州區被中國曲協、中國文聯曲藝藝術中心授牌成為“全國曲藝小劇場藝術指導委員會通州基地”。6年來,通州區借力曲藝“國”字號品牌,緊緊圍繞“ 中國曲藝之鄉”建設標準,堅持多措并舉,從活動開展、團隊建設、人才培育、曲藝知識普及、場館建設等方面努力提升工作水平。
一是曲藝研討交流蓬勃開展。全國曲藝小劇場藝術指導委員會通州基地授牌設立后,通州區曲協依托基地平臺,堅持為全國曲藝發展服務的理念,積極舉辦全國性曲藝小劇場新作研討和藝術交流活動。先后支持中國曲協成功舉辦2015年全國曲藝工作會議、2017年《曲藝》雜志創刊60周年研討會。同時,根據“通州基地”既定活動安排,以2年為一周期,在通州交叉舉辦全國曲藝小劇場新作研討會及全國曲藝小劇場新作展演。在中國曲協、江蘇曲協直接領導下,分別于2015、2017、2019年先后舉辦了3屆全國曲藝小劇場新作研討會,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報送的新創曲藝作品近200篇,有30余位曲藝作者創作的作品入選“通州杯”全國曲藝小劇場新作研討會;2016年、2018年又分別舉辦了兩屆“通州杯”全國曲藝小劇場新作展演,共有來自全國20多個省份的60個優秀節目亮相參加展演活動。研討和交流活動開展以來,中國曲協、江蘇曲協眾多領導和藝術家老師走進通州,親自參與研討活動并登臺演出,既助推了全國曲藝創作出現新高,也為新時代通州曲藝發展明確了方向,增強了文化自信。

二是曲藝精品創作層出不窮。曲藝研討交流活動的蓬勃開展也激發了通州曲藝藝術創作熱情。近年來,基地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鼓勵廣大編創人員堅持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挖掘地方曲藝非遺資源,將具有通州特色的曲藝作品推向全國,創作出一系列歌唱人民、歌唱生活、歌唱時代、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作品。6年來,通州區共有30余件作品在省級以上大賽獲獎,其中3件作品被《曲藝》雜志刊登,在全國全省曲藝界產生不錯影響。多個節目作品更是走進江蘇大戲院,走進央視,走上全國舞臺。其中小品《審舅舅》獲中國曲藝牡丹獎提名,小品《二嫂爭地》、小品《二嫂爭媳》、南通方言說唱《散花》、鼓曲《老街坊》、小品《村支書的星期天》等分獲江蘇曲藝大獎、入圍中國曲藝牡丹獎決賽。
三是曲藝發展氛圍不斷濃厚。近年來,通州區充分發揮“全國曲藝小劇場藝術指導委員會通州基地”品牌,舉辦了第九屆、第十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系列演出活動、中國曲協走進南通高鐵新城大型演出、江蘇曲協文藝志愿者服務團“送歡笑”通州專場演出等各種國家和省級曲藝展演活動。同時,通過“歡樂江海行”送戲下鄉、“通州之夜”、“古沙舞臺周周演”等通州知名文化品牌活動,把通州原創藝術創作成果奉獻給通州人民。這些活動的舉辦不僅大大豐富了通州基層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讓全國曲藝同行了解、熟悉通州,更讓通州各界群眾進一步感受到曲藝的獨特魅力,在通州區全區上下形成了看曲藝、談曲藝、愛曲藝、支持曲藝發展的良好氛圍。
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基地一直堅持政府主導、群眾參與,通過凝聚各方力量,聚合各界鼎力支持,群策群力、創新舉措,扎實推動曲藝工作蓬勃開展。
一是組織領導到位。通州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通州基地”工作。區主要領導親自研究、指導創建工作,并將相關工作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區分管領導牽頭協調相關職能部門,部署推進創建任務,定期研究解決經費、陣地等創建工作事宜,積極參與各項創建活動,形成了齊抓共管、協同一致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政策引導到位。為建立健全文藝創作扶持激勵機制, 2019年通州區調整出臺了《通州區“柳敬亭獎”文學藝術創作大賽實施辦法》《全區文化事業發展資金競爭立項實施辦法》等引導政策,極大鼓舞了全區文藝工作者的積極性。在政策激勵下,全區曲藝創作不斷繁榮,逐步形成以曲藝小品、通州方言說唱創作為龍頭,其他各藝術門類齊頭并進的良好態勢。
三是專項扶持到位。2017年起,通州區為“中國曲藝之鄉”建設設立了專項資金,逐步加大投入。專項資金主要用于獎勵大型活動開展、曲目生產、培訓交流、獎勵等事項。截至目前,累計投入100余萬元資金,扶持22個業余團隊,建成3個公益書場,為創建活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