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
2018年,海寧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創下1811億元新高度,成為嘉興全市縣域經濟的領跑者。海寧市以“干就干最好,爭就爭第一”的精神面貌,提出了2019年“工業強市向2000億奮進”的新主題。2019年2月21日,《海寧市中小企業賦能行動方案》發布,進一步明確了到2021年全面實現“雙千億”產業發展目標,同時提出了要打造1000億級的時尚紡織產業集群,500億級的裝備制造產業集群,300億級的光伏產業集群,200億級的半導體產業集群,100億級的廚電產業集群等若干先進制造業集群。中小企業是海寧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海寧市的規上企業數量將近1500家,而2億元以下企業數量占比達到90%左右。因此,對中小企業開展賦能行動是打造五大百億產業集群的當務之急。
《海寧市中小企業賦能行動方案》圍繞品質制造,以提質增效為核心,圍繞數字賦能、金融賦能、創新賦能、人才賦能、要素賦能、體制機制賦能、品質服務賦能7大領域提出了26項賦能專項行動。
數字賦能專項行動主要包括推進“千企萬機聯網觸云”、開展分行業免費智能化改造診斷、分行業選樹一批智能制造標桿和鼓勵購買智能制造服務。通過提高企業設備聯網率、建設智能示范項目、提供智能制造服務等加快企業智能化改造,提升傳統企業競爭力,加快實現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2019年年初,海寧市以項目獎補方式,聯合專業機構,為全市重點行業中規上企業和技術改造重點企業提供免費智能化技術改造咨詢診斷服務,通過引導企業找準智能化技術改造切入口,激發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投資需求。通過技術改造升級,浙江龍仕達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周氏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浙江針永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的生產線的自動化水平大幅提升,在減少人力投入的情況下,還提升了公司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金融賦能專項行動主要包括建立工業不動產貸款標準地機制,致力于引導金融機構主動參與實施標準地抵押融資,幫助企業優化貸款結構,降低融資成本,獲得更多信貸額度,享受更多政策紅利。此外,海寧還開展推動企業貸款便利化、優化融資擔保等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對接資本市場力度和加強產業基金體系建設等一系列金融賦能舉措,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
創新賦能、人才賦能專項行動主要包括“百校(院所)聯千企引千人”活動、分類開展創新服務、建設海寧“品字標”、穩步推進行業供應鏈平臺建設和加強工業設計服務等行動,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把企業家養成放在首要位置,夯實產業技術人才引進培育基礎。人才賦能行動還將確保海寧市規模以上企業家普遍接受一輪高層次、系統性培訓。
在智能化技術改造的推動下,海寧制造業正加速向品質智造轉變,2018年海寧市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811億元,同比增長11.5%;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351.83億元,同比增長7.6%。其中,高端裝備制造業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2.6%,全市重點工業企業裝備數控化率達到76.25%,機聯網率達到33.4%。

海寧市中小企業的智能化改造依托《海寧市中小企業賦能行動方案》,使得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面向好的勢頭更加鞏固,但是要有力推進海寧市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海寧傳統產業的主體多是中小型企業甚至是作坊式企業,在智能化改造中面臨一次性投入較高,成本回收期較長的矛盾,比較突出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中國智能制造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研發階段,90%的中小企業智能制造實現程度較低的原因在于,智能化升級資金成本抑制了企業需求,其中缺乏融資渠道影響較大。海寧市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的傳統產業普遍存在利潤薄、資金積累少、技改投資能力有限等問題。金融賦能專項行動中的建立工業不動產貸款標準地機制,以及開展推動企業貸款便利化、優化融資擔保等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對接資本市場力度和加強產業基金體系建設等一系列金融賦能舉措雖能一定程度上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但對于海寧市年收入較低的中小型企業來說,在智能化改造升級中資金來源于銀行貸款和資本市場融資比例低,依靠自有資金的比例高,所以《海寧市中小企業賦能行動方案》提出的金融賦能專項行動對于年收入較低的中小型企業仍舊存在融資困難的問題。
海寧市中小企業普遍信息化、自動化基礎較為薄弱,即便盈利能力尚可,企業們一般也不會選擇對現有的模式及設備進行革新;其次年收入較低的中小企業經營本身就遇到難題,若是再耗巨資去做智能化改造升級,試錯成本太高。海寧市目前啟動的智能化技術改造咨詢診斷工作,通過引導企業找準智能化技術改造切入口,激發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投資需求。但是通過前期調查摸底,海寧目前有經編、家紡、裝備制造等不同行業共計35家企業有診斷意向,6家已簽訂智能化改造咨詢診斷合作協議,只靠智能化技術改造咨詢診斷工作不能大力激發企業的智能化改造需求。
海寧市中小企業的管理普遍偏向粗放式,人員多以低技術難度的熟練工種居多。但是智能化改造對員工的專業水平要求較高,更加注重技術專業性,需要能夠獨立操作各種智能機器設備的工人和維修設備的技術人員。《海寧市中小企業賦能行動方案》提出的人才賦能行動更注重企業家的養成,提出了要對海寧市規模以上的企業家普遍接受一輪高層次、系統性培訓,但是并沒有提出如何提高員工的技術專業性。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主要圍繞智能化改造融資路徑、智能化改造政策支持、構建多層次的智能化人才保障體系等方面,本文提出針對性的幾點有效對策:
一是拓展設備的融資渠道。海寧市中小型智能制造企業所需的設備通常是根據企業實際進行信息化定制,定制的成本較高。采用產品銷售收入的形式可以實現智能制造設備的融資,即定制設備后,以達產期的產品銷售收入的固定百分比代替直接支付設備款項。這種方法既能幫助設備供應方獲得一定的收益,也能幫助中小型企業智能化改造獲得設備的融資渠道。二是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融資體系。海寧市政府細化相關配套政策,統籌市融資租賃專項資金,特別是“智能化改造”專項資金,用于扶持中小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三是構建IPP模式拓展融資渠道。IPP模式即是地方政府、金融機構與相關中小企業與第三方智能化改造工程服務公司共同設立智能制造投資基金,設立的智能制造投資基金能夠充分界定地方政府、金融機構、中小企業以及第三方智能化改造工程服務公司這四大主體的職責定位,有效協同合作,疏通融資渠道。
一是完善無償補貼政策,對于簽訂智能化改造咨詢診斷合作協議的中小企業給予一定的鼓勵補貼;對于已簽訂協議,并在智能化改造中起到示范效應的企業給予的專項補貼更多。二是完善分行業免費智能化改造咨詢診斷服務,針對目前發展前景好、成長態勢好的企業提供“一對一”入戶診斷服務,個性化系統解決方案及智能化改造輔導工作;針對信息化、自動化基礎較為薄弱的中小企業,利用政府服務購買,設立行業性的免費智能化改造咨詢診斷服務專家團,激發企業的改造需求。
為了更好地引進智能設備提高生產效率,海寧市中小型企業急需儲備和培養更多數據科學、軟件開發、硬件工程、測試、運營及營銷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一是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智能制造高技術技能人才的公共培訓,開展萬名技術人才智能化改造專業技術提升人才賦能行動。二是開展校企合作模式,鼓勵海寧市中小型企業的技術人才送到有對應專業的高等院校進行深造。三是優化和創新智能化改造高技術技能人才引進措施,在社會認可度和員工發展空間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政策保障,開展海寧市“智能化改造”專項的人才引進計劃,夯實智能化改造技術人才基礎。

總而言之,面對海寧雙千億產業發展目標,奮力打造五大百億產業集群,如何突破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瓶頸是重中之重。海寧中小企業要想在智能化改造的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付出更多的艱辛,才能抓住機遇。為了突破智能化改造瓶頸,本文結合海寧市中小企業行業特點,從融資渠道、政策支持、人才培養三方面提出了幾點有效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