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鄭仙蓉

2020年1月,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牽動著國人的心。金融業也在持續行動:一方面,通過捐贈資金、為疫區緊急采購醫療物資、向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專屬風險保障等方式,迅速投入到抗擊疫情的行動中。另一方面,抗擊疫情需要強有力的金融支持,金融系統積極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主動作為,確保金融服務暢通,支持各地疫情防控。同時,對于此次疫情可能帶來的經濟社會影響進行了預判,除了強化對受疫情影響群眾的金融服務外,還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對疫情防控一線企事業單位的金融支持,做好對受困企業的金融服務,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中國人民銀行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定部署,立即行動起來,強化疫情防控資金支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常備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和貨幣信貸支持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維護經濟穩健發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持。
一是為維護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貨幣市場平穩運行提供充足流動性。超預期流動性投放推動了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利率下行,并進一步推動貸款市場利率下行,有利于降低資金成本,緩解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財務壓力,擴大融資規模,支持實體經濟。
二是以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專項再貸款為抓手,全力做好支持疫情防控金融工作。專項再貸款期限為1年,發放對象包括9家主要全國性銀行和10家重點省市地方法人銀行;專項再貸款實行優惠利率,金融機構向相關企業提供優惠利率的信貸支持;專項再貸款采取“先貸后借”的報銷制,資金投向實行重點企業名單制管理。
三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協同發力,多部門密切配合,共同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聯合發布《關于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強化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資金支持的緊急通知》,明確了中央財政貼息、央行再貸款、名單制管理等相關政策,主要內容包括:明確發展改革委、工信部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實行名單制管理,并動態調整;對名單內企業,人民銀行通過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提供優惠利率信貸支持;中央財政對享受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支持的企業給予貼息支持;在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提供優惠利率信貸支持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將按企業實際獲得貸款利率的50%進行貼息,貼息期限不超過1年;各級財政、審計部門強化資金監管和跟蹤審計,確保專款專用。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中國銀保監會高度重視,切實把疫情防控作為最重要最緊迫的政治任務來抓。自1月26日起,銀保監會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銀行業、保險業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保障金融服務的安全和順暢,為疫情防控領域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一是做好對受疫情影響群眾和受困企業的金融服務。針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要求靈活調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個人信貸還款安排,合理延后還款期限;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出險理賠客戶要優先處理,適當擴展責任范圍,應賠盡賠。針對受困企業,要求銀行保險機構通過調整區域融資政策、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績效考核辦法等措施,提升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金融供給能力。
二是加大對疫情防控一線企事業單位的支持力度。銀保監會指導銀行保險機構全力滿足衛生防疫、醫藥用品制造及采購、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科研攻關等方面的合理融資需求;開辟業務快速審批通道,簡化業務流程,提供更優惠高效的金融服務;對疫情防控相關醫療設備的金融租賃業務,鼓勵緩收或減收相關租金和利息。
三是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針對疫情影響下不少小微企業出現暫時性困難的情況,銀保監會指導銀行保險機構采取降低貸款利率、增加專項信貸額度及減免逾期利息等多項應急幫扶措施。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表示,今年銀保監會將重點從增量、降價、提質和擴面四個方面來做好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
四是加強對重點領域復工復產的信貸投放和保障。引導機構進一步加大對企業復工復產的信貸支持,并且將融資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引導機構考慮以適當方式將支持制造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重點領域復工復產的情況納入考核指標體系,或者合理調整考核權重,激發基層網點和一線業務人員的積極性;合理增加政策性金融機構2020年人民幣貸款和發債規模,加快推動一批重點項目的建設。
人民銀行要求相關機構做好支付清算系統運行維護和應急準備,以確保疫情期間對居民和企業的支付清算服務正常開展,保障系統“7×24”小時正常運行,快速響應和高效處理各類突發事件。人民銀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恢復生產:一是開設支付清算綠色通道,確保資金及時劃撥到賬;二是強化現金供應和流通管理,切實保障現金使用安全;三是確保金融科技和重要金融基礎設施持續安全運行。
根據人民銀行總行的部署,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多措并舉,全力以赴保障支付清算系統、央行會計核算數據集中系統(ACS)安全穩定運行。為開辟抗擊疫情資金匯劃綠色通道,清算總中心及時調整支付系統對外服務安排,并注意加強防疫相關資金動向的監控和統計。
中國銀聯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機制,確保疫情期間銀行卡跨行交易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保證各地、各類銀聯支付服務平穩有序開展。聯合主要商業銀行緊急制定手續費優惠方案,在疫情防控期內對重點疫情地區實行取現減免、消費服務手續費優惠等措施。在大年初一當天,中國銀聯連夜組織各條線力量全力攻關,在云閃付APP中快速上線“武漢加油 愛心捐贈”便捷捐款渠道,動員全系統力量快速行動。
網聯公司對成員機構清算付差情況開展監控,聯動支付機構,實時提示調整映射額度,協同銀行關注資金頭寸,避免流動性風險,為疫情資金及時到位提供通暢的支付清算通道。
農信銀中心第一時間響應農信機構需求,開發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綠色通道,推動成員單位減免特定企業在疫情期間的貸款利息。保障農信機構依托農信銀支付清算系統開展防疫物資采購、愛心捐助,為疫情防控提供便捷支付。
城銀清算從系統運維、技術支持和業務服務等多方面著手,為各地城商行和民營銀行的資金匯劃提供7×24小時全天候支付清算服務。
作為重要的第三方支付機構,螞蟻金服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加大電子支付保障力度,對公立醫院商戶免收手續費,采用線上巡檢方式進行商戶日常巡檢,保障支付體系連續高效運轉。為支持各類機構遠程辦公和逐步復工,阿里云面向600多萬家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科研院所提供免費的釘釘協同和計算資源,支持逾2億用戶遠程辦公,為實體經濟復蘇持續注入動力。
隨著抗擊疫情戰役的不斷深入,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做好全方位金融服務工作,精準施策,全力以赴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三大政策性銀行累計發放215億元抗擊疫情金融債。三大政策性銀行發行債券所籌資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相關領域的信貸投放。
開辟綠色通道馳援抗擊疫情企業。以國有大型銀行為代表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將支持疫情防控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時間開辟綠色通道,加大應急貸款、專項貸款信貸力度,支持醫療、生物制藥、疫苗生產、電信、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科研攻關等重點領域企業客戶,保障其信貸需求。
助力小微企業渡過難關。一是為中小企業參與疫情防控提供專項貸款支持,并給予利率優惠。二是對階段性還款困難的企業給予政策支持。三是費用減免,減免范圍涵蓋中小企業在湖北疫區設立防疫專用賬戶的對公賬戶開戶費和管理費、向防疫專用賬戶捐款或匯劃防疫專用款項手續費等。
豐富線上金融服務模式,在有效減少人員流動的同時,確保各項業務平穩、高效運轉。針對疫情的高傳染性,各銀行業金融機構依托金融科技,借助強大的大數據征信能力和風控模型,拓展線上金融服務內容,積極引導客戶使用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微銀行、微信公眾號等電子渠道辦理業務。
特殊時期的資本市場監管更有溫度。應對疫情,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表示:“總的考慮是,按照一切有利于疫情防控和促進資本市場平穩運行的原則,特殊時期作出特別政策安排,尊重市場規律,體現監管彈性,為受疫情嚴重影響的地區、企業、投資者盡快渡過難關全力提供金融支持,讓資本市場的監管更有溫度、更暖人心。”
股市2月3日開市。受疫情影響,證監會作出延期開市決定,由原定的1月31日調整到2月3日,并決定不再繼續延期。從目前的股市交易情況看,A股市場通過互聯網渠道進行的證券交易超過95%,同時電話委托下單的服務方式,使投資者以非現場方式進行證券交易的需求均可得到滿足,這也為股市開市提供了有利條件。
加大對疫情防控相關領域的直接融資服務。疫情防控,首先需要必要的資金支持,證券行業實施政策傾斜,引導資金流向疫情防控領域。對于注冊在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的相關企業以及募集資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領域的企業,中國證監會設立公司債券、資產支持證券發行“綠色通道”,實行“專人對接,專項審核”。中國基金業協會對投資于與防疫抗疫相關的醫療設備、疫苗藥品研發生產領域的私募股權基金和創投基金以及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設立的資管產品備案申請實施“綠色通道”。
積極防范疫情誘發潛在風險。本次疫情暴發后,不少上市公司生產經營受到沖擊,并帶來一系列潛在風險。針對企業經營困難,滬深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公司、期貨交易所和齊魯股權交易中心等區域股權市場對相關上市公司、掛牌企業作出減免上市年費、上市初費及掛牌費用和年費等決定。為防范企業經營困難導致的債券違約風險,對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到期的公司債券,發行人生產經營正常的,證監會提出支持發新還舊、展期及調整還本付息周期等方式。
1月26日,銀保監會下發了《關于加強銀行業保險業金融服務 配合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保險業積極落實通知相關要求,結合行業特點和優勢,細化相關舉措,力爭使保險業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出真招、見實效。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第一時間向全體會員單位發出了“充分發揮保險保障功能,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議,推動保險全行業深刻認識做好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積極開通保險理賠綠色通道,確保做好理賠服務,同時加強保險創新,為疫情防控提供專屬保險產品和服務,積極向重點疫區開展捐贈。
各保險公司積極發揮自身的人員、網點和專業優勢,全面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有序開展。
一是加大對一線醫護人員、醫療科研工作者等的保險保障力度。據初步統計,已有74家保險公司向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及家屬、疾控人員贈送意外險、定期壽險等多種保險保障,總保額約9萬億元。如中國人壽向武漢在內的湖北省14個地市31.18萬醫護人員捐贈“守護天使醫護人員特定保險”,保額總計1559億元,并且向中日友好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等參與新冠肺炎藥物臨床試驗的科研人員免費提供每人130萬元額度的保險保障;中國平安為身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一線的800萬疾控和醫護人員無償提供專屬風險保障,人均保額50萬元;中國太保宣布向在湖北地區抗擊疫情的湖北省及外地援鄂參與疫情救治的全體醫護人員共50多萬人提供為期一年的專屬保險保障,還為武漢火神山、雷神山兩所醫院的建設工作人員免費提供了保險保障;新華保險宣布通過新華人壽保險公益基金會,向在武漢地區抗擊疫情的近20萬名醫護人員每人贈送30萬元保額的保險保障,總風險保額約600億元。
二是快速完成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理賠,創新保險產品開發,擴展保險責任,為疫情較重地區的保險消費者提供更好的保障,強化保險消費者保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35家人身保險公司在不增加保費的情況下,將400余款的意外險和疾病險責任范圍,擴展至包含新冠肺炎導致的身故、傷殘和重疾的賠付。而且,各保險公司普遍降低了理賠標準,針對新冠肺炎出險客戶取消等待期、免賠額、給付比例和定點醫院等賠付限制,簡化或免除了紙制理賠材料要求,通過線上理賠、預付賠款等方式進行快速賠付。
三是積極捐款捐物。包括保險行業協會、中國人保、中國人壽、泰康保險等單位和機構,積極為抗擊新型肺炎疫情捐款、捐贈醫用口罩等醫療物資,如泰康保險集團向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捐資3000萬元,并設立1億元“泰康公共衛生和流行病防治基金”。
四是幫助小微企業渡過疫情難關。2月7日,平安產險宣布為全國10萬家小微企業無償提供專屬風險保障,每家企業保額100萬元,努力緩解小微企業由于疫情面臨的進一步損失。
同時,中國銀行業協會面向全體會員單位發出倡議書,動員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加大信貸支持、大力服務疫區客戶、踐行社會責任積極捐款捐物、做好安全防護等15條具體措施,以優質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務全面助力疫情防控,主動作為、特事特辦、急事急辦,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
這些政策,一方面穩定了人心,使得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個人和企業暫時緩解了還款的壓力,同時防范了金融市場可能出現的非理性波動;另一方面也有力地支持了疫情的防控,通過對防疫急需用品企業的重點金融支持,有效地為防抗疫情一線“提供彈藥”。下一步,金融業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作用,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脫貧攻堅戰貢獻更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