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伍軍人夫婦、良渚隨園嘉樹古稀長者 杜立柱 梁 云

隨園的長者與護工
每到除夕,我們良渚隨園幾百人要在一起吃年夜飯,一個大廳里擺幾十桌,杯筷碰撞聲,合家歡快的笑聲,好一番熱鬧景象。可是,今年那番熱鬧的場面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忙碌的身影,他們把香噴噴的白米飯、小青菜、香甜的點心、鮮美的魚蝦、美酒、一大罐香氣四溢的燉雞湯等美味佳肴,用小推車一趟又一趟地運往園區(浙江隨園養老發展有限公司良渚隨園嘉樹)內那些“訂了桌”的人家,2020年大年三十隨園的除夕夜,洋溢著親情。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降臨江城武漢,隨著疫情在全國迅速蔓延,為了防止病毒交叉感染,隨園“封園”,年末安排好的“過年七天樂”活動也悄無聲息了。
透過窗戶,我看見了一個個美麗的身影(醫護人員),他們把被褥連同生活必須的日用品從各自的家里搬到了園區,住進了臨時的空房里,床不夠就睡在地板上,他們開始了一段吃、住、工作都在隨園、不回家的日子。
年輕的管家們成了“萬能手”,測體溫、打飯,關注每一位長者,哪個崗位缺人手就隨時頂上去。食堂的師傅們起早貪黑地為長者們提供有葷有素、有湯有水的一日三餐。即使“封園”的日子里,在物資供應不那么豐富的情況下,飯菜花樣也沒有減少,給長者提供的營養也沒有打折扣。
記得一次我在健康管理中心做紅外線理療,聽到在中心值班的方向傳來一個熟悉聲音:“有我們在,只要你們聽話,沒事的!”這暖暖的聲音,使我感到,我們就像被人倍加疼愛的孩童,被人呵護著,好幸福、好幸運!雖然所有人都戴著口罩,嚴嚴實實地捂著,彼此看不清對方的面孔,但是我們卻能知道對方是誰,感到對方的溫暖。
隨著疫情形勢的日益嚴峻,隨園人的神經也都繃得緊緊的,印象最深的是健康管理中心的都醫生,在“封園”的日子里,她和她的搭檔一直住在這里,晚上睡在理療床上,理療床又高又窄,前面還有個洞,一不小心會跌下來。

由于園區都是老人,幾乎每個人都在服藥,要求配藥的長者接連不斷。有的長者不斷詢問,重復絮叨,健康管理師都是不厭其煩地回答。他們對每個人的用藥劑量、數量、品種、價格都需一絲不差地仔細核對。
每天,健康管理師們為了給長者配藥,需要跑遍健康管理中心、護理院、醫院,通常醫院一開門就出發,到了中午食堂開飯了還遲遲不歸,等到飯后,他們才拎著大包小包的藥回到健康管理中心。長者們午休后,他們還要逐一地把藥分發到每個長者的手中,忙到晚上八九點鐘是常有的事。
除了忙碌,園區內長者們體溫的波動、身體的任何狀況都會牽動健康管理師繃緊的神經。記得有一天,在群里得知都醫生的老公給她送了一束鮮花,我們以為她終于可以回家好好休整一下,為她高興。后來才知道,她并沒有回家,原來園區里一位長者發熱,她上門去查看、并對接醫院。為了長者的安全著想,她還在外被隔離了好幾天。不過,幸好是一場普通的感冒,虛驚了一場。可以說,都醫生和她的同事是隨園疫線“防護墻”。
我還看見了風雨中難忘的身影,門衛的保安白天黑夜守護園區的大門,保衛著園區的一方安寧,不論刮風下雨,他們要接收所有的快遞包裹,再一一噴灑消毒劑,一刻也不放松。
園區的保潔人員也很辛苦,每天按時把各種垃圾清運出去,再給園區的每個角落嚴格消毒。他們與所有的工作人員一同給住園區的長者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使園區的長者們在那段艱難的時期,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
2020年的春節,使人難忘。難忘園區內那些匆匆忙忙的、勤勞的、熟悉的、美麗的、親切的身影。